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2020-04-15 14:31:10)
标签:

齿轮

机械加工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齿轮发展简史(17世纪以来)
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次提出可将渐开线用作齿形曲线。
1733年,法国人ciamus提出,在轮齿接触点处的公共法线必须穿过中央连杆上的节点。当辅助瞬时中心线(节点圆)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时中心线(节点圆)滚动时,由固定连接的辅助齿形状与辅助瞬时轴形成的两条齿廓曲线大车轮和小车轮上的中心线彼此共轭,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个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确立了接触点轨迹的现代概念。
1765年。EULER提出了渐开线齿廓分析研究的数学基础,并阐明了一对啮合齿轮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之间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善了该方法,并成为eu-let-savary方程。ROTEFT WULLS有助于渐开线齿廓的应用。他提出,当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的角速度比是恒定的。
1835年,英国惠氏发明第一台滚齿机。
1856年,克里斯丁。席勒申请了滚齿切削的基本结构的的英国专利。据说这是滚齿机的开始。
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了当压力角发生变化时,具有不同齿数的齿轮的渐开线齿形状,从而奠定了现代排量齿轮的思想基础。19世纪末,发展齿形切削方法的原理以及利用这种原理的专用机床和切削刀具的出现,使齿轮加工具有更完整的手段,渐开线齿形显示出很大的优势。只要齿轮从正常啮合位置稍微移开,就可以使用标准切刀在机器上切出相应的齿轮。
1887年,美国乔治·B·格兰特申请了滚齿机的专利,已投入实际使用。
1897年德国的赫尔曼·普法特(Herman Pfauter)发明了第一台能够同时切割正齿轮和斜齿轮的滚齿机。
1899年,破碎机率先应用了冲齿机。该齿轮不仅可以避免齿根切割,而且可以匹配中心距并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
1900年,配备了差动装置的pufort滚齿机,可以在滚齿斜齿轮中进行加工,自从滚齿机普及以来,滚齿机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渐开线齿轮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齿轮。
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位移方法并制造了显影齿轮整形器。后来英国的BSS,美国的AGMA和德国的DIN陆续提出了各种齿轮排量的计算方法。汉初的青铜人字齿轮,除了改进材料,改善热处理和改善结构外,还开发了弧齿齿轮。
1907年,英国人FRANK HUMPHRIS首次发布了弧形齿形。
1923年,美国的Wilder haber首次提出了具有圆弧齿轮廓的齿轮。
1926年,retur ERUEST WILDHABER为圆齿斜齿轮申请了专利。

1955年,sunovikov对圆弧齿轮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圆弧齿轮应用于生产。这种齿轮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和效率,但是不像渐开线齿轮那样容易制造,需要进一步改进。渐开线齿轮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齿轮,这是产生加工齿轮的最大优势。
1970年,英国罗尔斯·罗伊斯。M. STUDER拥有双弧齿轮的美国专利。这种齿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生产中带来了显着的收益。齿轮是具有可相互啮合的齿的机械零件。它们广泛用于机械传动和整个机械领域。现代齿轮技术已经达到:齿轮模数为0.004?100 mm;齿轮直径从1毫米到150 m; 传输功率高达100,000千瓦; 速度高达数十万RPM;最大圆周速度为300 m / s。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操作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齿轮的啮合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两个渐开线齿轮相互啮合,旋转从左齿轮传递到右齿轮。蓝色箭头表示两个牙齿的接触点以及在接触点处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接触点在齿轮之间的作用线上移动。作用线是与两个齿轮中任意一个齿轮的基圆相切的线。在该图中,由于没有间隙,因此正好有两条作用线(两个齿轮都在两个点接触),但是在该图中,仅显示了与动力传递相关的作用线。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齿轮加工方法: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内齿轮的加工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用插齿刀加工外齿轮



滚齿加工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滚齿机加工
渐开线齿轮的知识


精密加工齿轮的设备还有剃齿、磨齿机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