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公司分析 |
大约是在2001年1月2日,万科召开的向“华润集团”定向增资发行4.5亿股B股方案,最终流产。假如这次增发成功,华润集团携其中国华润、北京置地组成的华润系将绝对控股万科,合计持股约占到50.43%。不敢想像,若华润系控股,王石还会稳坐万科老大,今天出席发布的也许就不会是郁亮。这也并不是万科在资本市场上第一次惊险一跳。
但那次定向增发最终流水,官方的说法是“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而放弃。难道选择定向增发,就没有考虑过中小股东利益吗?而影响这一重要决策,的确是B股股东,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许王石没有考虑过当初上B股后,发生的诸多故事。但他一直强调国际接轨的想法,又一次让万科直面国际游戏规则。不管当初背后的决策如何出炉,但这一步的确是成就了今天的千亿万科。
那么,这个游戏规则又是什么?那次定向增发需要A股、B股股东股东大会分别通过,面对万科B股的股价,B股股东理所当然反对。所以,万科如果召开股东大会,定向增发方案获得通过的几率非常之小。
B股鸡肋在此事件中可见一斑。最早,按规定,B股和A股同价配股,但B股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配股价又需要高于每股净资产,上市公司无奈选择放弃配股。后来,政府取消这个变态规定,推出增发A股方式,B股配股障碍才慢慢消除。
正如郁亮在今天发布会上所说,B股转H股已经水到渠成,外资机构投资者占到9成,壳都找好了等等。但不容忽视的是,证监会郭树清最近在香港的讲话,更是万科B股转H股的东风。
在对万科资本性格诸多的分析评论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万科的公开透明度高,和投资者沟通工作做的非常好。郁亮董秘出身,不仅擅长沟通,更擅长资本筹划。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资本市场蛮荒时代,郁亮主刀就曾对上海一家公司发起善意收购。虽然最终没有成行,但双方友好分手。万科的资本性格从早期就被深深烙下。
现任董秘谭华杰曾说过,很多香港公司办了大陆公司不能办的事。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大陆的好地块,多是香港公司所拿。相信万科更会在资本市场玩得更欢,这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