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众生相拍案惊奇
——有感于《财经》人事巨变
杂志市场尽出夭蛾子。国庆前,《财经》经营团队差不多集体辞职,据传采编团队随后可能有大动作。好不容易出来这么一个好杂志,怎么说变就变,但愿不要变差!
多年来很多杂志跑肚拉稀打摆子,《财经》出现让很多传媒人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跟风者甚多,也让很多投资方心甘情愿掏钱去尝试类《财经》。《财经》虽然一枝独秀,但进入杂志的一线品牌却很容易,因为你好我好大家好,彼此都差不多。所以,很多刚创办的杂志宣称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反正吹牛不报税,很多杂志就是这样一不小心就混进了一线革命队伍。
赚钱路上,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发财路上同去同去,这是很多杂志的幼稚想法,也是现实版的众生相。看看这几年,杂志今天开张,明天关门何其多也,在读者的骂骂咧咧声中,也就剩下几个小矮人。三流杂志矢志不渝地呵护着那么点市场,极尽吹捧之丑事。
在杂志传媒整体低迷的现实背后,是中国杂志破冰之旅的艰难重生开始。虽然知道要改,现实可作为太少。
杂志内容和运营的含金量虽然很低,但弃之可惜,可以集体不作为,但不可以集体失业,所以很多杂志小成本运作居然玩的转。稍有几个胆大的,也只是过过嘴瘾,真相永远在冰面之下。
作杂志不能玩大钱,小钱谁都能玩的转,但哪个老板小钱都是可能掏得起的,所以,小钱背后,杂志们也宣称要玩心态,只是稍有进取心的就显得出类拔萃了。
杂志很努力,低调但不着调!高调就是现在和即将发生的《财经》的下场!
又是一年要过去,杂志市场还有故事要发生。远的不说,《财经》的采编团队何去何从就让人拍案惊奇了。老谋子的《三枪拍案惊奇》要杀青了,杂志传媒市场的惊奇也可以拍成大片要上演了,如果要冠名,案名照抄。我看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