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这三种金钱观,看后让人豁然大悟

(2019-11-13 14:25:15)
分类: 杂谈、掌故、历史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增广贤文》

《史记·货殖列传》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们营营役役大半辈子,劳劳碌碌数十年头,无非想求得一点钱财,换来三餐温饱,生活安稳。

有句谚语说:“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喜剧都和金钱无关,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悲剧都和金钱有关。”

人生在世,难免求财。为了不让金钱损害我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十分重要。

0

1

钱,本身不善不恶,并无特定的性质可言。

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悦有一篇短短两百字的《钱本草》,里面讲到金钱的本质:

“钱,可以有利于国家百姓,也可以污损贤达。贪婪之人不宜过分服用,守节的人能用金钱成就仁义。可以使人长寿,也可令人精神损伤。”

现代经济学家对金钱的本质作一个或善或恶的判断。威尔逊说:“热爱金钱吧!他可以带来幸福快乐!”

另一位经济学家却说:“钱是腐败堕落的根源!”

确实,生活中有人依靠金钱,建房子,盖楼房,改善了贫穷的生活,获得幸福满足。

同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有人不顾亲人、朋友之间的恩义,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然而,以《钱本草》的理念观察,钱本身谈不上善恶。善与恶,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人心。

贪婪的人,被金钱腐蚀精神,成为金钱的奴隶。

善良的人,把金钱作为手段,达成利他的理想。


0

2

过分贪求钱财,会被金钱束缚,得不到心灵的自由。

《西游记》第一回有一首诗: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首诗,道尽了耽着金钱名利的弊端。

想得到金钱,必须早起迟眠,辛苦经营。假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然不以为苦。

可惜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骑着驴子,想要骏马;官拜丞相,贪求皇位。

无穷的贪欲,会毁掉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会腐蚀忠诚正直的心灵。

若不放下对金钱的贪求,势必会陷于贪欲的漩涡,难以脱身。甚至,会因为钱财,失去人之所以为人的道义。

晚清《题钱》中讲到:“人为你跋山渡海,人为你觅虎寻豹,人为你把命倾,人为你将身卖。”

又说:“人为你亏行损,人为你断义辜恩,人为你失孝廉,人为你忘忠信。”

金钱能带来许多外在的物质,但过分贪求,失去了身心的快乐,丢弃了心中的仁义,万万不值!


0

3

用钱,要掌握合理正确的方法。

《周易·系辞》中说:“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古人很早就有合理的用钱之道。

一般来说,古人会把金钱分为四份:一份用于衣食;两份用于投资理财;一份用于储蓄,以防不测。

如今,很多人不懂得合理使用钱财,容易把过多的钱用于娱乐享受,这是古人理财的大忌。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正因如此,钱财当中,只会把其中的四分之一用作日常开支。

另外的两份,用作经营投资。以合理的方式,由本生利,使钱财源源不绝。

天有不测之风云,为了防范突然到来的事故,古人会把四分之一的钱财用作后备。

当然,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之上,用钱财利益他人,钱就变得很有价值。

《史记》中记载,范蠡曾经三次散尽家财,每次都把所有钱财奉献给老百姓。奇特的是,每次范蠡都很快重新获得钱财。

我们若能以钱财好好利益他人,回馈社会,收获的将会是钱财买不到的善良和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