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大家郑午昌的山水画作品,极为罕见,太美了

(2019-03-18 09:57:09)
分类: 名家、大师画

民国大家郑午昌的山水画作品,极为罕见,太美了


郑午昌(1894—1952),名昶,民国时期一位才气横溢、叱诧风云的书画艺术家、社团活动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藏家、诗人。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亦善诗词、书法。

郑午昌涉足领域之多,艺坛人脉之广,成就影响之大,在近现代文化艺术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有“民国海上画坛大佬”之美誉。他历时五年完成的《中国画学全史》开画学通史之先河,被先贤蔡元培赞为:中国有画史以来集大成之巨著。

https://p0.ssl.qhimgs4.com/t01c119cbea2619c3ee.jpg

绿树垂阴盖四邻 青苔日厚自无尘

画界常谓“画树难画柳”,郑午昌却极擅画柳。山水中配以大量柳树的景色,成为郑午昌山水的一大特色。他曾题曰:“画树难画柳,艺苑悬为警语。其实画柳时不作画柳想,自干生枝,自枝生叶,随意写去,便无墨碍。至若千丝百丝细而不弱,密而不乱,丽而不俗,是在天分,非独人功。”

郑午昌画柳先行干,后出枝,柳丝由最上头画起,由上而下,密密层层,前后左右,各尽其态,春夏秋冬,风雨晴雪,各俱面目,柳丝除用墨线以外,再用花青色加补,增加了柳丝的质感和层次,然后再用花青色烘染,无不传神 。 被画界友人以“郑杨柳”称呼之。

https://p0.ssl.qhimgs4.com/t015cc4f0d1e8824c06.jpg

奔腾过云影,横侧逞峰情。何必貌黄岳,心同造化争。

https://p0.ssl.qhimgs4.com/t0109c6fab2822e9a0d.jpg

入夏溪山忽雨晴,浓阴高下绿成城。寻深小步柴门近,饱听蝉声与水声。

https://p0.ssl.qhimgs4.com/t015a9fa2f33fefe47a.jpg

胸横不平气,登山观瀑飞。瀑从天际落,馀沫湿我衣。

https://p0.ssl.qhimgs4.com/t014a5cb23b2fbea0e6.jpg

水墨淋漓意着空,何须点染学南宫,胸中自有龙蛇在,万壑千山倏雨风。

郑午昌善用墨青墨赭来表现浑厚苍茫的景色,但赋色的清彻滋润亦为其追求的目标。他平生对黄公望、吴历特别崇拜,曾在一幅拟吴历法的山水上题曰:“写山水浑厚难,清厚更难。渔山(吴历)笔笔见笔,而一种苍茫之色盎然纸上,可谓得清厚之趣矣,以视麓台厚而不清,石谷清而不厚自是出一头地也。”

郑午昌虚心向古人汲取营养,但提倡“师古法而立我法”,“豁而自似而庶于古,融会贯通古人笔法而自成一家”。他在这幅山水上题道:“水墨淋漓意着空,何须点染学南宫,胸中自有龙蛇在,万壑千山倏雨风。”

https://p0.ssl.qhimgs4.com/t016ed05f3a24d23eca.jpg

写雨由来法米高,重重密点事过劳。谁能一片空累里,泼墨淋漓不用毫。

https://p0.ssl.qhimgs4.com/t016653b0e01c5eb18d.jpg

目断青天天际头,衰柳残芦又晚秋。多少心情多少事,江湖壮志世难酬。

https://p0.ssl.qhimgs4.com/t01e84c1ed2c6042a50.jpg

丹林斜照若耶溪,踏叶惊看雁阵低。有约不来秋又晚,缄愁谁寄锦江西。

https://p0.ssl.qhimgs4.com/t010bf517e121c56e6c.jpg

丹崖翠树引游屐 绿水青山放钓船

https://p0.ssl.qhimgs4.com/t0146921060e592b050.jpg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木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https://p0.ssl.qhimgs4.com/t01dc36b5457dc2974f.jpg

溪边杨柳齐头绿,雨后燕莺掠面斜。风物江乡春最好,赏心都在野人家。

https://p0.ssl.qhimgs4.com/t013316fbad42b12568.jpg

山高水深,物静天阔。幽人乐之,非仙即佛。

师于人,不若师于物;师于物,不若师于心。所谓师于心,即讲画理,不讲物理,即非画法,不知画理,即失物理。——郑午昌

这是郑午昌先生的一种主张。师古法而立我法,才不为古人所囿,画要“深入物理,精察物态,取形用势,写生揣意”。郑午昌先生的传世作品,俱以诗、跋配画,所题密切结合画意,或抒情感慨、或明以画理、或晓以伦理,令观者拍案叫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