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结婚是为了满足性欲望、社会欲望、爱情欲望,但这要付出极大代价。代价就是麻烦。要想满足三种欲望,必须忍耐相当多的麻烦。就是说,结婚既有得又有失,事前最好有这种思想准备。
结婚带来的麻烦可以说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性欲仍然必须节制。当配偶患病、怀孕或不在的时候,这个问题更突出。
第二,在育儿问题上,有麻烦。夫妻就育儿方法意见完全一致的情况极少。夫妻吵架的原因往往在于育儿和用钱。因此,孩子的数量越多,越会给夫妻带来麻烦。世上很多妻子对丈夫不关心孩子感到不满,不少丈夫抱怨妻子总对孩子吵吵嚷嚷。我有一个朋友,妻子一指责孩子,他就指责妻子:“你有什么资格指责孩子!”大概是觉得作为一个妻子应该有话对丈夫说。
结婚带来的第三种麻烦在于家庭开销。单身的时侯,一日两餐、三餐均可,吃面条也无人抱怨。结婚以后,这样行吗?自己因为没钱便一直关在家里行吗?孩子要外出郊游,因为没钱便不给他准备方便食品,行吗?
结婚总是要花钱的。俗话说:钱断情亦断,无钱是路人。没有钱,会失去很多行动上的方便,这就造成麻烦。有位朋友结婚后为了省钱,烟不吸了、酒不喝了、公共汽车不坐了、报刊杂志也不订了,甚至夫妻俩有时各回各的父母家,厚着脸皮白吃几天饭,暂时分居。没钱,结婚成了沉重的负担。
第四种麻烦在于人际关系。结婚以后,与伙伴打牌要适可而止,同异性朋友的交际要中断,一般朋友往来也不能像单身时代那么频繁。即使是不喜欢社交的人,也不得不始终耐着性子同不怎么感兴趣的配偶方面的亲戚打交道。因此,社交不能随心所欲。这种难受,对于喜欢社交的人,如同爱喝酒而被迫戒酒;对于讨厌社交的人,如同不爱喝酒而在宴席上硬灌。
第五种麻烦在于家务事。当今时代,结婚后男人也得刷碗、扫地、洗衣服,这是普遍现象。有的家庭,丈夫连饭都得做。最近,高兴做家务事的丈夫似乎在增加,但也有很多丈夫是出于无奈,别别扭扭地去做。美国男人就是如此,虽然认识到家务是家庭的工作,但未必喜欢做。那么,对妻子来说,就没有麻烦了吗?妻子也有着急的事。例如,刚把房间收拾好,就被丈夫弄乱,或者,丈夫不按自己的要求做家务活。
结婚带来的第六种麻烦在于兴趣、爱好。丈夫喜欢钓鱼但不能去(星期日必须陪孩子在家练棒球,或陪妻子上街买东西),连酒也不能喝(我有个朋友,因为岳父不喝酒,自己有喝晚酒的习惯便感到不安,改掉了。他说,岳父已经去世,我酒瘾一上来,总觉得是贪图享乐,所以最终还是戒掉了)。遇到不喜欢妻子外出的丈夫。做妻子的连插花、茶道的盛会都不能参加。在有些人看来,这会造成欲望的严重不满足。
第七种麻烦是移情所致。丈夫对母亲的感情不知不觉地转向妻子,这叫移情。希望妻子象母亲一样,但妻子不是母亲,当然不会象母亲那样做。丈夫因此而失望。有的丈夫以为妻子做的饭菜会与母亲做的一样可口;有的丈夫以为自己回家晚了,妻子会象母亲一样笑脸迎接;有的丈夫以为自己走累了,妻子会象母亲一样给做脚部按摩。这些丈夫,因为妻子不能象母亲那样做而逐渐产生不满。“妻子毕竟是妻子。不是母亲”——不能不念这本经。
妻子也有妻子的想法,希望丈夫象父亲:同父亲一样。尽管自己没完没了地叨唠,仍然微笑着听下去;同父亲一样,什么时候要钱都给。结果,也会对丈夫逐渐讨厌。人生最初的异性,对女儿来说是父亲,对儿子来说是母亲。那时的感情和希望后来转向丈夫和妻子。这是“结婚带来麻烦”一说的根据之一。
结婚带来麻烦的第八种原因,在于男女差别。不意识到男女差别,就会产生冲突和失望。
女性在生理、妊娠等方面有身体障碍,因此行动不象男性那么方便。女性完全同男性一样活动。当然很吃力。而且男女还有社会差别。同等学历,女性却晋升慢;女性退休比男性早。因此,越是有能力的女性,越感到遗憾。这就是说,女性的不利条件比男性多。当男性不怎么同情,不注意照顾女性时,女性当然就对男性不满了。
女性往往爱叨唠,男性寡言少语。这同传统有关。女孩子爱说话,被夸为乖孩子;男孩子话一多,则被指责为“男性的缺点”。结果,女性语言表达能力强,男性却以三缄其口为贵,事怒哀乐不外露才象个男子。这样的两个人结婚了:在丈夫看来,妻子爱叨唠。实在陪不起;在妻子看来,自己不问话,丈夫就不开口,这真难受。
再有,男性不习惯于把温存表现出来,男性以刚毅为美。因此,丈夫认为对妻子卿卿我我的,好像就不像个男人。这会引起女性的不满。男性尽管心中有温热的感情。但不表达出来的话,女性仍不满意。
女性则不习惯于露出锋芒和理智。女性受的教育是:温柔比思维重要。因此,女性有不多加思索的心理。明明知道,也装作不知,而去问男人,觉得这样才能破男人喜欢。也确实有这样的男人,在说女人“你什么都不懂”时,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如果女人什么都懂,而且判断能力很强,他们就有自卑感。然而,有本领的男性并不是这样。男性越有本领,越追求有本领的配偶,希望女方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因此,他们一遇到忌讳智力发达的女性,便误以为其头脑迟钝,而不耐烦起来。
结婚带来麻烦的第九种原因,在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单身者对结婚往往有幻想。他们看到美貌男女用葡萄酒碰杯的宣传画,便想入非非,以为只要结婚,每天都能与可爱的异性享受那种愉快。这是浪漫主义的,是没有现实作基础的想象,是从愿望出发的思考。然而,结婚实际上是现实主义的。每天忙得不用说葡萄酒。就连晚饭都不能一起吃。听说的与见到的截然不同,想象与现实也完全是两码事。结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经营一样,只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将要离婚的夫妻居然一起去夏威夷旅行;在家里无论怎样隔膜的夫妻,一到外人面前,马上换个姿态。人们不愿把婚姻的真相吐露出去,这既是照顾已成配偶的面子,又是考虑自己的社会声誉。
通过道听途说,尽管可以知道一些结婚的实际情况,但那毕竟是茶余饭后或妇女们凑在井边时的闲聊,属于恋爱故事之类,难免夸张。有的人是为讨取他人同情而发发牢骚,有的人是为宣扬自己而津津乐道地透露一点私生活。因此,很难让人摸到真实情况。总之,对结婚的想象与实际脱离,这是结婚带来麻烦的原因。
另外,还可以这样证明。在美国的大学里有婚姻学专业。听了这一课程的学生、对结婚的适应程度(幸福程度)比未听者高;据调查,再婚者的大多数,对婚姻生活的满足程度都比初婚时高。那是因为,结婚问题上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通过听课或第一次结婚经验而有所缓和。
在学校,仅仅为了两个星期的实习,都花几小时搞事先教育;而对于结婚这样一件终身大事,事先却毫无指导。这当然要使夫妻陷入不适应状态,当然是不合理的。
我想谈的结婚带来麻烦的最后一种原因,在于“必须相爱”这一信条的弊病。谁都认为,夫妻应该相爱。的确,夫妻应该相爱。可是,这毕竟是“应该”,不等于事实。应该相爱,意思是以相爱为好,希望相爱,不要不相爱。尽管世人强调“应该”。但难成事实。一味固守“应该”,结果,事实并非那样时,便耿耿于怀。
人们一天24小 时,一年365天,持续不断地爱一个人是不现实的。为什么呢?这里的“爱”是有好感的意思,人们往往对满足自己欲望的人有好感,反之则讨厌。丈夫不知配偶有什么要求,往往让妻子感到不满足。妻子如果稍微露出一点不满神色,是可以被察觉的,但压抑型配偶感情不外露,结果,被人家漠然置之,自己心里还蓄积着不满。丈夫对结婚或许满足,但妻子未必如此。
有时,即使察觉到配偶的欲望,也无法满足,原因很多,如因为没有金钱,没有时间,没有体力,怕周围的人说闲话,等等。
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妻子(或丈夫),心中闷闷不乐,因此对丈夫(或妻子)就难以亲切、和蔼。
有的夫妻,双方都陷入麻烦之苦。这些夫妻,有的是偶尔苦恼,有的是长期苦恼。
一味认为“必须相爱”,这种不幸局面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觉得结婚本来就是这样的,也就不会动肝火。在公司,职工如果确信加班是理所当然的事,加班时也就不至于不愉快了。偏要认为“到 5点钟就应该下班”,那当然就不愉快了。在下班的时间问题上,或许可以把愿望变成现实。但关于爱情,由于前面说的那种原因,很难把愿望变成现实。只要被“必须”所束缚。
结婚就会带来麻烦。所谓达观态度,则是正视现实,随遇而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