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姚明是中国男篮的救世主

(2006-08-16 01:47:38)
分类: 体育世界
    “没有姚明,中国男篮不行。”姚明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向全国球迷证明了这句话是永恒的真理。在斯坦科维奇杯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姚明出场24分钟,13投8中,拿下全场最高的21分外加 10个篮板4次助攻2次盖帽,率领中国男篮以63比61战胜对手,赢来了久违的胜利。

    为什么姚明对于中国队有如此之大的作用呢?仅仅是因为姚明可以在比赛中交出20+10的成绩单么?为什么失去了大Z的立陶宛,失去帕克的法国队,却依然很出色呢? 下面就从三方面分析一下,为什么姚明是中国男篮的救世主。

一、进攻
  有了姚明的中国队,进攻,和没有姚明的中国队,差距不仅仅在于姚明所贡献的20多分,篮球场上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也是无法用技术统计来衡量的,但是还是可以从一些细节侧面的展现出来!
  首先,拥有姚明,就意味着当进攻时拥有一个主轴、一个战术版上的核心、场上的枢纽,全队有了一个主心骨后,每个人知道了自己的任务。以对澳大利亚的这场比赛为例,在将球传给内线的姚明后,围绕姚明,全队开始做一些无球跑动,凭借姚明的个人能力,面对任何一个同位置的球员,做到单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所以肯定就会遭到夹击,这时,姚明的威力就体现出来了,尽管姚明姚明身材高大,但是灵活性很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姚明还拥有极强的大局观和一手好的传球,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观察到对友,这样,一次进攻也就简单完成了。所以当拥有姚明时,中国的进攻是十分流畅的,而且,经常能做出一些精妙的小配合。本场比赛的第四节,姚明助攻刘炜上篮得分就充分体现出了姚明在进攻中的组织作用。
  反观,当姚明不在时,球队在场上找不到进攻核心,没有人能够吸引包夹,为队友创造机会。由于缺少这么一个创造机会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各自为战,谁也发挥不出自己的实力。而对手趁此机会改为盯人防守,增加防守强度,于是我们见到了刘炜得到球后,像无头苍蝇一样左冲右突,却不能独立推进,两侧横传几次才能将球推过半场。最后刘炜给队友留下的进攻时间只有10秒左右,队友仓促出手造成乱枪打鸟的局面就在所难免。场上少了个姚明,但是战术却不改变,又没有人能够弥补姚明下场后的漏洞,所以说,当姚明不在时,中国队的进攻总会一团糟!姚明在火箭每场比赛超过了30分钟以上,在世锦赛上他的参赛时间会更长,所以在世锦赛上中国队的进攻问题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么明显。

二、防守

  同进攻一样,姚明在防守上的贡献也是不能用技术统计来衡量的。首先,拥有姚明坐镇内线的中国队,在内线的防守上占据绝对优势。我们知道离篮筐越近,命中率也就越高,以姚明2米26的身高,任何一个内线球员在出手时为了躲开他的封盖,都会尽量远离篮下,拉到在外围进行中远投。有了姚明,对手就不敢在内线张狂,而其他球员就可以集中精力拼命防守外线远投,所以对手的外线命中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就算对手突入篮下,为了躲避姚明的封盖,也不敢简单的上篮,必定会延误进攻时机,这就为中国队的补防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在姚明下场时,中国队的内线一下子从一流就变为3流,而对手也往往抓住这一点,利用自己的优势,强攻内线,先从内线打开局面。博格特本场能够拿下20分,大多数是在姚明下场时强攻中国队篮下得到的。当然这和大郅受伤不敢做动作有一定关系,大郅完全有实力出任中国队的替补中锋。由于篮下失守,全队就得被迫收缩,而对手则趁机往外围分球,很轻易的就可以进一些空位3分。内外开花,防不胜防呀! 

三、心理 

 
 姚明是中国队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有他在场上,所有球员都会充满自信。当球队落后,球员心理波动时,姚明的一声大喊,队员们就会集中精力,专心的面对赛场上的困难。众所周知,中国队员一到关键时刻就心慌手软。但是当姚明在场上时,因为大家相信姚明,相信他可以靠个人能力挽救球队,所以队员们就不会轻易放弃比赛。本场比赛最后4秒,中国队由姚明投中制胜一球,充分体现了在关键时刻其他队员对他的信任和依赖。
  如果没有姚明,在落后时中国队就会失去信心,球员在场上互不信任,犹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队员们甚至连自己都不信任,没人敢出手,没人敢接球,最后一般都是以失误告终。这样的球队又怎么能够赢球呢?

  姚明是中国男篮的救世主,中国队要想在世锦赛上打进八强,姚明能否保持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让我们祝福姚明带领中国队走的更远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