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的齐迷们都知道齐秦写过一本书叫《边界手记》,就像姐姐齐豫说的那样:“‘边界’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结束,又像开始;像是束缚,又像是超越。小哥写下了这句话:边界是一种只有极旺盛之生命力才能到达的地方。”
齐秦在昆明的生活很舒畅,他不是昆明人胜似昆明人,在昆明演唱会上他向大家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到我家做客”。不少歌迷都知道,齐秦在绿景花园有居所,屋里的家具大多选用玻璃材质,他说这样可以让阳光照射进来,透明透亮,美丽梦幻。

对话
云信:“对昆明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齐秦:“昆明变化很大,当初来昆明的景象和现在没法比。现在的昆明高楼林立,有全国顶级的高尔夫球场,而且昆明人很和善。我已经不止一次在昆明演出了。”
云信:“音乐是事业还是您的一种生活方式?”
齐秦:“二者都是。作为生活方式,我喜欢在半夜录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比较有感觉。不像练嗓的人,凌晨5点就起来吊嗓。”
云信:“什么是快乐?您早年的歌曲其实很忧郁,现在您快乐吗?”
齐秦:“快乐是一个直观,不是堆积的,比如一个微笑,对不认识的人微笑,不是计划性的,一件微小的事情也能让你充满喜悦。万物有灵,你对它好,它肯定会反馈给你的。所以我现在很快乐。”
云信:“人有信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您信佛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吗?”
齐秦:“如果不是信佛,也许不会打高尔夫。信佛以后,心态变得极为平和,开始沉淀自己的经历,梳理从前的时光,信佛前的我挺荒唐的,脾气暴,压抑不住,常跟人发生点小冲突,是信仰让我对人生洞彻明了许多。”
演员邢佳栋:我信佛的缘由
邢佳栋自出演《士兵突击》的伍六一后,知名度大涨,并成为无数粉丝的偶像,然而,邢佳栋除了一些常规的剧组宣传活动和少量采访外,鲜有新闻报道,与其他明星风格迥异,而这正是邢佳栋信奉佛教的原因,低调且淡泊名利。至于为何与佛结缘,邢佳栋近日在《凤凰网·非常道》节目中表示,信佛是因为小时候常被噩梦困扰,因为长期的困惑。

小时候被梦困扰 信佛是缘于长期的困惑
何东:“好像张译是最早把你叫做‘居士’的吧?我不知道是不是。那么我想问,据说你对佛的信仰,源自于一次讨论或者是辩驳,当时是怎么回事?辩驳了什么?”
邢佳栋:“不是的,不是在讨论和辩驳,是自己长期以来的一种困惑,就是觉得为什么?可能是这个问题吧,人家说什么为什么啊?怎么办?什么就怎么办啊?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的幸福。他不会觉得有任何的不对劲,他一点都不觉得不对劲,他觉得很正常,那他完全被他的教育,被周围的准则所左右,同思想的根就被左右了,他就觉得挺好的,就是这样,从来不觉得不对劲。
“我是一直以来就从小的时候,慢慢的觉得有点不对劲、不成文,后来觉得哪儿不对劲,就苦恼。不行,我得把这个东西给去掉,它怎么来的,怎么回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为什么会有人居无定所,可是心里面却自在,一生都自在。为什么有人住在大房子里面,可是一辈子都在流浪。然后我就会去找这样的答案,到处去找,在以前自己没有遇到一些人的时候,一直在去找,这个世界上有哲学嘛,就必须解决这样的答案,然后就去找,结果好像还是没有答案,越找越晕,反而把自己给绕进去了,自己的生活就在滚动当中,不断的越滚越大,自己所感受到那种不对劲,就越来越强烈,甚至于它就像一个大滚球。
段奕宏自曝学习背佛经让自己内心沉静

段奕宏,原名段龙,出生于新疆伊宁。1998年,在中戏以全优成绩毕业,进入了实验话剧院(今国家话剧院)。
从中戏毕业后,段奕宏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演戏。1999年《刑警本色》中的杀手罗阳、
2003年《记忆的证明》中的周尚文、2006年《士兵突击》中的袁朗、2008年《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龙文章等,是他电视剧的代表作;戏剧作品,以实验派导演孟京辉《恋爱的犀牛》2003版、2004版的主演为代表;电影,2002年王小帅的《二弟》中饰演二弟,并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03年新德里国际电影节影帝。
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演员段奕宏表示,在云南腾冲拍戏时,一有空就去当地的一寺院喝茶、听僧人们诵经,想让自己静下心来,后来和该寺住持成了朋友。
据悉,为了会背梵语《楞严咒》,段奕宏就自己去寺院跟着僧人,拿着手机录下来去背。
演员刘涛:信佛其实很简单

长相甜美的刘涛个性却有点“假小子”,很容易亲近。偶然提到她信佛的话题,一看我们都有兴趣听,刘涛便滔滔不绝地“上起课”来,以至于剧组工作人员开她玩笑:“今天又发现你一个本事:真像一个说书的。”幽默感十足的“刘师父”也不客气,大方介绍说“这是我的三个弟子”。

刘涛说自己懂事的时候就开始信佛,“因为我有慧根。”说出这句“大言”后她自己也笑起来。不过,家中没人信佛的刘涛确实很早就开始了解和接触佛教,没有什么人的指引,也没有什么事件的转机,“我没有把信佛当成一件多么神秘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对人的道德行为的一种约束。信仰能让你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做什么,做人是第一标准,佛的道理会给你很多启示。这个是我信佛的原因”。

谈到宗教问题,一般人多少有些避忌,也有些故作神秘。但刘涛完全没有这些做作,她会开着玩笑跟你讲佛理。在刘涛的理解中,佛教是她的一种信仰,而且是种让人向善的好信仰,既然是好信仰,不妨多传播开去,多影响些人。刘涛的逻辑一向如此简单,“我去信佛,不是说‘佛啊保佑我今年拍什么戏赚多少钱’这种,没有。我就是很干干净净的,跪在那念‘阿弥佗佛’,‘阿弥佗佛’是我的信仰,我的信仰就是我要做一个好人,什么是一个好人,你就要去学。很简单”。
机锋无限:人生何处不相逢广结善缘道路无限宽广
时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和尚着急四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只好拔起脚步去求宿一宵,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和尚恳求着。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仍然不肯答应,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结果,仆人依旧摇头拒绝。
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主人名号,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
三年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上香祈福,老爷便陪着一起出门。到了庙老爷忽然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小和尚,向他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一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都不是很清楚……”
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供养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
这是一位老和尚最喜欢讲的,一个改造“恶缘”的故事。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人生何处不相逢。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与大怨,人我原无两”的道理,环境与他人施与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励启发自己,恩与怨都是成就道业的助缘。相反的,心胸褊狭的人,除了求一时之快以外,积累恶缘阻绝善缘,结果只有逐渐封闭自己未来更多可能的路向。
或许,要如故事中那位住持般的胸怀修为,可能不易,然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此为人生成长的标竿之一,则个人的道路,自然无限的宽广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