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逺
程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01
  • 关注人气:5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南京市文保单位“曾静毅故居”

(2012-10-13 23:15:44)
标签:

曾贞干

曾国葆

曾静毅故居

曾贞干祠堂

曾靖毅公

2012年3月2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有一处位于南京老城南集庆门内孝顺里20号的老宅子被列入其中,冠名为“曾静毅故居”。

 

http://s5/middle/3fe8ebaancbf245611274&690

“曾静毅故居”文保碑
 

 

http://s16/middle/3fe8ebaancbf24557048f&690

孝顺里20号门牌

 

2012年9月15日,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第214期,寻访至此。
秦淮春秋老师看见文保碑后,率先向大家提出疑问,曾静毅是何许人也?
能列入市级文保单位,就算不是鼎鼎大名,怎么也得小有名气,但是此人似乎从未听说过啊!
是日当晚,我正在奥体看江苏舜天队的足球比赛,接到枕寒流兄打来的电话,他也就此故居名称产生了严重质疑,并指出几点:
1、曾静毅应当是曾国藩的弟弟曾曾国葆(即曾贞干);
2、文保碑上所指“静毅”应当是曾贞干的谥号;
3、谥号似乎不是“静毅”而是“靖毅”。

带着这些疑问,秦淮老师于2012年9月18日发帖《曾静毅故居,谁在开历史的玩笑?》,阐述了观点,并引发了版友们的热烈讨论(点击帖名见原帖)。
 
各位老师都说得非常好,我也跟着众人拾柴,查阅了一些资料如下,主要是想证实曾贞干的谥号究竟是“静毅”还是“靖毅”:

一、曾静毅
个人所见资料中只有清·王闿运撰《湘绮楼诗文集》,《振威将军武提督碑》文:
曾静毅以介弟之贵,躬吮痈之仁。”
 
二、曾靖毅
所见资料列举如下:
1、《清史稿》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曾国荃 弟贞干 沈葆桢 刘坤一:

“国荃弟贞干,原名国葆。诸生。从兄国藩剿平常德、宁乡土匪。时杨岳斌为把总,彭玉麟为诸生,贞干亟称于国藩,谓二人英毅非常,同辟领水师。初败于岳州,贞干自引咎,言诸将无罪。国藩东征,贞干家居未从。及其兄国华战殁三河,贞干誓杀贼复仇。胡林翼使领千人,自黄州转战潜山、太湖。从国荃攻安庆,设计招降贼将程学启,克城之功,学启为多。同治元年,与国荃分路沿江进师,破鲁港,克繁昌、南陵、芜湖,会军雨花台。寻染疫,将假归,援贼至,被围,强起任战守,围解而病剧,卒於军。初以功叙训导,加国子监学正衔,赐号迅勇巴图鲁。既破援贼,擢知府,命下而贞干已殁。事闻,赠按察使。李鸿章为陈战绩,诏依二品议恤,赠内阁学士,予骑都尉世职,建专祠,谥靖毅。”

2、清·朱孔彰撰《中兴将帅别传》中,卷十下《曾愍烈公国华、曾靖毅公贞干》。

3、清彭玉麟注《彭玉麟集2》,卷二从征章,《唱凯》一文:

http://s14/middle/3fe8ebaancbf244b8094d&690


4、陈作霖编《凤麓小志》,卷一,考街道弟一:

http://s13/middle/3fe8ebaancbf246a6216c&690

“……北转为荷花塘。无花而得塘名也。有曾靖毅公祠。公名贞干。文正公之弟也。以知府赠按察使衔。以肃清沿江祀之。”

5、《江苏省通志稿》,建置志,第四卷,坛庙一:
曾靖毅公祠,在殷高巷孝顺里,祀按察使衔知府曾贞干。同治间,臬司黄润昌捐建。”

6、据寻访过曾贞干墓地的朱天旭先生所撰《曾国葆墓地考察记述》一文指出,其墓碑上书“追赠通议大夫谥靖毅曾公事恒老大人之墓”。

7、“靖毅”原始文件的出处,请见《曾国藩日记》,同治二年五月初六日(还需原件确认):

http://s14/middle/3fe8ebaancbf245e4acad&690

“接京信,季弟得谥靖毅,较温弟谥愍烈似更矜宠,且慰且愧……”

 

相关文件还有:
1、同治二年正月十二日,《谢曾贞干追赠按察使恩折》;
2、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为弟曾贞干死事恩纶再贲谢恩疏》;
3、同治三年十月初五日,《曾国华曾贞干悉蒙世赏谢恩疏》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谥号用字的解释中对于靖的解释为:
“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教众曰靖;柔直考终曰靖;虚己鲜言曰靖;缉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鲜言曰靖;慎以处位曰靖;政刑不扰曰靖;纲纪肃布曰靖;厚德安贞曰靖;律身恭简曰靖;以德安众曰靖。”

如果这里文保碑上“曾静毅”就是指曾贞干的话,“静”字在谥号用字中,似乎大多予女性,男性尤其是武将,授此谥亦不恰当。

综上所述,故偏向于“靖”,当然,这关键得看清廷原始文件及曾家家谱中如何记载。

四大疑问,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解答质疑:
1、曾贞干一生活着未能进入南京城,死后清廷许建祠堂,如今怎么就变成了其故居?
2、故居不用人名来命名,却用谥号,有这规矩吗?
3、谥号不用“靖毅”,却用“静毅”,又是何道理?
4、该文保单位名称是否应当纠正为“曾贞干祠堂”或“曾靖毅公祠堂”?

另据相关部门领导透露,这样一个文保碑,连工带料的成本约为人民币1000元。


延伸阅读:
《金陵晚报》,2012年10月13日,B09版老南京专栏报道《网友指出:新公布的南京文保名单出错了,曾国藩的弟弟不叫“曾静毅”——曾国藩弟弟的祠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