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坝文化点,看看你都认识几个

标签:
江北大石坝大石坝文化江北区文化大石坝街道 |
分类: 记忆重庆专辑 |
1、版画创作基地——磐溪版画院
位于大路村社区的“磐溪版画院”。大石坝街道发掘“磐溪文化”,打造“磐溪群众版画艺术”特色文化,以磐溪版画创作基地作为艺术推广平台,使磐溪版画艺术走进百姓生活,贴近百姓生活。
2、工人广场
据说大石坝街道历时几年才协调成功,目前正在将这块锻炼的“宝地”进行大规模整修。
3、徐悲鸿旧居——大师心灵领地
大石坝下九村98号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共两栋楼房。系我国著名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抗战时期在重庆的旧居。此地原为磐溪忠烈祠(又称“石家祠”)建筑群,系当地富商石荣庭私人房产。距石家花园约50米。
民国31年(1942年)至民国35年(1946年)夏,绘画大师徐悲鸿曾借忠烈祠房舍设立“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共分两层,下面是三件石室,沿梯而上为宽阔的院落,四周苍松翠柏,梅林掩映,十分幽静。大门外有条青石板路,百米处有陡峭的数百级石梯直通嘉陵江畔。
在这里,徐悲鸿先后创作了多幅国画,如《立马》(1943年)、《竹石雄鸡》(1944年)、《梅花》(1944年),素描《嘉陵江畔》、《盘溪》(1944年)等,有数百幅之多。历史名画《国殇》的部分草图,也是在盘溪画室中筹备的。尤其是他创作了一副反映重庆人生活的《巴山汲水》国画,幅长295厘米,宽63厘米,并挥毫写诗一首:“忍看巴人惯挑担,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煎。”表达了深厚的巴渝情怀。
此处现仅存徐悲鸿先生住过的一栋小楼。解放后,国营江陵机械厂扩大生产,修建四十一车间。1985年9月12日,江北区文化局上报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30日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4、蜀都中学旧址
蜀都中学旧址位于大石坝街道石门社区石门新村133号,建筑面积约1147平方米,主体房屋坐北朝南,面阔9.6米,进深15米。穿斗结构,青砖墙体,悬山式屋顶,上覆小青瓦。
解放前,蜀都中学是一所私立中学,1946年由运通炼油厂改建。该校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领导、关怀下,徐冰、张友渔、何其芳等同志的具体指导、支持下创办,自始至终掌握在党的手中,是江北地区中共发展党员较多、开展党的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她是周恩来亲自指示“要办好的学校”。
5、能婴书院
这个地方是不是勾起你太多的记忆
6、大石坝“第十兵工厂”(国家级文物,兵工文化)
第十兵工厂旧址位于江北大石坝二村,是原江陵厂厂房,现部分仍在使用,兵工厂在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合作时期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11月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略)见重庆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兵工署——第十兵工厂旧址专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e624c90102vcd8.html
7、陈老头“第一窖”
陈老头“第一窖”位于大石坝二村原江陵厂厂房最深处的人防工程内,窖内可品尝、购买酱香型和浓香型原浆白酒,也可经调酒师勾兑后在窖内长期储存,好酒之徒可以去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