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坍塌的守望——记上甘棠古村步瀛古桥

(2016-01-20 10:16:09)
标签:

江永

千年古村

上甘棠

杂谈

分类: 路中拾零

http://s6/mw690/001axOfAgy6YFv0OyLrd5&690

坍塌的守望

——记上甘棠古村步瀛古桥

(雨滋)

 

拱桥在时光的间隙里回头张望

折翼的伤痛已被岁月抹淡

守望残缺  依然立于坍塌的城堡

有故事在古石桥的骨髓里流动

等待着聆听的有缘人

这一场久别的邂逅

只是恍惚间跳跃过千年的执着

带着清亮的泪水,捂着心碎而来

是什么不能承受的重

压垮你坚实的脊梁

是什么让你残躯挺立,不曾倒下

一代又一代上演的悲欢离合

你都是默默地守望者

伤口上积聚了太多的孤单

你只能不断地暴露出痛

来提醒自己

青春不再  流年已逝  

    2015年5月

百度:

        上甘棠古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是一个有着1200年历史的汉族古村,村内至今保存着2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依山傍水的建筑格局,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是湖南省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上甘棠古村位于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村前环绕清澈的谢沐河,村后逶迤远去的屏峰山脉,村西南面是一大片沃野的良田。独具特色的远眺龟山、昂山毓秀、古衙遗址、月波雨亭、寿萱凉亭、步瀛古桥、文昌阁、古宅民居等甘棠八景,构成了一幅青山、绿水、小桥、人家的美丽画卷。早在宋代,当地人就这样描述上甘棠的风景:“春陵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是甘棠。”

http://s14/mw690/001axOfAgy6YF7rn8N75d&690

步瀛古桥

    穿过文昌阁便来到了步瀛桥。该桥位于谢沐河口下游的西南村口,为上甘棠的主要出入口。据史料记载,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由当时的周氏几位族长“唱率子侄偕族属辈,共为鸠集裒金几二十万”而修建的。历经宋绍兴五年(1135年),元至元二年(1468年)、明成化四年(1468)及清乾隆年间“重修”或“大修”。现残存长30米,宽4.5米,跨度9.5米,拱径高5米的三孔石拱桥。因年久失修,目前,拱桥上游方向被洪水冲毁,垮塌长7米、宽1.5米。步瀛桥采用半圆形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映成趣。千百年来,步瀛桥维系着村前的古驿道,这条古驿道由青石板辅成,自古就是湘南通往桂北的交通要道。
    跨过步瀛桥,漫步在古风犹存的上甘棠,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村庄。那遍布全村的青石板巷道,具有典型特色的湘南民居,令人流连忘返。
    这座古桥有800年的历史,虽说坍塌原因不详,但从坍塌的机构上看,完全是没有用任何水泥粘着,可能连石隼结构也没用,只是按照合理的力学挤压垒建起来的,虽说已经残败,但历经如此长的历史岁月后仍就可以行走并可以抵抗洪水,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建造工艺。

http://s14/mw690/001axOfAgy6YF7L0Jit7d&690

 

http://s2/mw690/001axOfAgy6YF7yv7ZTa1&690

http://s3/mw690/001axOfAgy6YF7pIZRo72&690


http://s12/mw690/001axOfAgy6YF7y8J1V6b&690


http://s11/mw690/001axOfAgy6YF7qHTdgba&690


http://s5/mw690/001axOfAgy6YF7Lscx6a4&690

文昌阁

      进村途径第一站是文昌阁,这座阁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至今已几经修葺,楼阁共4层,高16米,宽10.6来,深10.2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历史上其东侧曾建有廉溪书院,现只留存几栋建筑物。文昌阁的左侧是前芳寺,右面是龙凤庵,前有戏台,后有驿道、凉亭,构成了宫殿式的建筑群。由此可以说,这里曾是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和教育中心。

http://s10/mw690/001axOfAgy6YF7wfs7L39&690


http://s6/mw690/001axOfAgy6YF7NT6Xr35&690

http://s7/mw690/001axOfAgy6YF7Ntcmq26&690

http://s6/mw690/001axOfAgy6YF7Mmfbvb5&690

http://s7/mw690/001axOfAgy6YF7LSeREd6&690

http://s9/mw690/001axOfAgy6YF7MKi7K18&690

http://s10/mw690/001axOfAgy6YF7xNju179&690

http://s10/mw690/001axOfAgy6YF7OBhMd49&690

http://s4/mw690/001axOfAgy6YF7OTn1x83&690


http://s10/mw690/001axOfAgy6YF7s0SJbe9&690

http://s4/mw690/001axOfAgy6YF7sHGGTd3&690
民居
    

    上甘棠村仍保留着明代、清代的民居200多栋,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筑特色的建筑因人口集中和建筑用地有限,形成了密集型民居群体。高大的风火墙,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各户均以天井组合而形成住宅单元,具有典型的城镇住宅特点。房屋墙体均用大绵砖砌成,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并极尽所能地点缀门户庐、漏窗,形成对比强烈、清新明快的格调。房量四周突起的马头墙,争奇斗异,有一字型、担子型(二担子、三担子)、金字(人字)型等多样变化或组合使用,檐饰彩绘或砖雕,点缀小型青石花搁窗,从而形成各巷道不同的街景。各建筑大都为楼房,内部以天井为中心布置各类生活用房,一般在进户门口设置屏风门,进户门特别重视安全措施。二、三楼通过外挑走廊,配以各式各样的窗花、栏杆,较好地解决了户内交通、采光、通风,又颇具小范围的空间艺术特色。主街一般为商业店铺,一层伸出小货柜,二层挑出以扩大房间使用面积。

http://s3/mw690/001axOfAgy6YF7vfzWy92&690

http://s13/mw690/001axOfAgy6YF7vSaLy4c&690

http://s7/mw690/001axOfAgy6YF7xhfaCb6&690

http://s16/mw690/001axOfAgy6YF8jtxFB1f&690


http://s11/mw690/001axOfAgy6YF7PmUVc9a&690

http://s14/mw690/001axOfAgy6YF7PIFQN9d&690

http://s11/mw690/001axOfAgy6YF8iD3dM8a&690

http://s10/mw690/001axOfAgy6YF7Q7iQN79&690

http://s14/mw690/001axOfAgy6YF7Qx1QF5d&690


http://s5/mw690/001axOfAgy6YF82CSbic4&690


http://s16/mw690/001axOfAgy6YF7YO2878f&690

http://s9/mw690/001axOfAgy6YF7ZD1ose8&690
月陂亭


    在上甘棠村最富文化内涵文物当数月陂亭。月陂亭位于村西南的谢沐河边。这里曾建亭,故称为石亭、月陂亭等。在月陡亭数十米长的石壁上,镌刻有24方古代石刻,这些石刻的时代绵延宋、元、明、清4个朝代。其中属北宋的2方,南宋的4方,元代的1方,明代的11方。
    在众多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宋大臣文天样手迹“忠孝廉节”四个字。据史料记载,时上甘棠村周德源在文天祥属下任太守,相处甚笃,“忠孝廉节”四字为文山公亲笔赠与。周德源如视珍宝,带回故里,后人传为座佑铭。乾隆二十八年(1736年),永明(今江永)县正堂黄平、王伟士十分崇敬文山公,令临其手书于石壁上,以传后世。这四字每字宽1米,高1.5米,字迹苍劲有力,镌凿工艺甚佳。可以说月陂亭摩崖石刻是上甘棠村周氏家庭在石壁上留下的一部石刻家谱。省文物局有关专家说:“这样一处由一个家庭,在近千年的历史中,陆续镌刻的专门反映该家族历史的发展过程的摩崖石刻,在我省还是第一次发现。”

http://s8/mw690/001axOfAgy6YF803yyH17&690



http://s15/mw690/001axOfAgy6YF80AuJMae&690

http://s7/mw690/001axOfAgy6YF82d7U2a6&690

http://s5/mw690/001axOfAgy6YF8kdFn654&690

    这块“忠孝廉节”的石刻,长年以来,雨水侵蚀了“忠”和“孝”字的各一半。这也是天意,应了那句“忠孝不能两全”。
http://s16/mw690/001axOfAgy6YF7Ogirte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