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道德经的主要版本?
(2016-08-18 11:57:13)
标签:
转载 |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迄今已经诞生了2500多年,老子被尊为诸子百家之首。据现今的史料考证,
其一、郭店楚简本,亦简称楚简本,简本。它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的一批竹简,这座楚墓年代为战国中期,约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他的墓主人身份不清,这批竹简是现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传抄本,甲乙丙三组,竹简形制不同,字体的大小,字间距也不相同。也能看出来不是同一时期抄传的,所宗底本也不相同。由于这个墓多次被盗,竹简已经散乱了、损坏、残缺不全。现存老子三个版本组合在一起仅有2046字,简本的内容大体与帛书,古本及今本相近或相同,但文字、文辞、文章顺序有较多的差异,简本老子不分道经,德经,不分章节。但是有点,钩状等符号似断句隔断。
其二、马王堆帛书甲乙本,亦简称帛书本。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两本帛书写本。现分名甲本,乙本。马王堆汉墓群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帛书本的老子甲本以篆书抄写,不避“邦”字讳。它的抄写年代,当早于高帝时期(公元前206—195);乙本是隶书,独避“邦”字讳,而不避“盈”字、“恒”字,它的抄写年代当早于文景时期,可能于高帝之际。这两个版本抄写的年代不同,但都不晚于汉初。甲乙本规模与结构相似,以德篇与道篇分为上下二篇。但是不分章,乙本虽分两篇,但是文句间无间隔符号标注。卷末注“德”3041字,“道”2426字,合计5467字。甲本标有点状符号,似划分段落的标志,卷末残损,无德篇,道篇字样。但行文结构与乙本相同。两者都有残损的地方,但是残损处互补,能够大体的呈现出比较完整的原文面貌。帛书本《老子》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相对完整的抄本。《帛书老子校注》的编著者高明于《序》中说,这个两个版本在当时只不过是一般的学习读本皆非善本,书中有衍文脱字,误字误句。也就是说帛书的甲乙本是学习用的抄本,不是严谨的善本。
其三,河上公《老子道德经》也称《老子河上公章句》简称河上公本。河上公可谓是历史上的隐士,其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书早、流传广、影响大,但是其姓名生地无人能知。在史记中有间接的记载,他居住在齐地琅琊一带,不知姓名,不知所注《老子》何时而成。从考证来看应该不晚于汉代。河上本最初载于《隋书•经籍志》,敦煌发现的六朝唐写本,简称敦煌本,《老子河上公章句》已经有分章,但是我们看到的敦煌本几经传抄已经不是原貌,章节也是后人划分的。每一章有两字的章名也是后人所加。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德经》最普遍的八十一章的划分方法,就是源于被改动后的河上本。河上公的注解偏于养生,修身练气。
其四,王弼《老子注》又称《道德真经注》简称王弼本,王本。王弼是三国曹魏山阳郡人,经学家,魏晋玄学家。王弼本初载于《隋书•经籍志》是诸多的《老子》古注中最著名的一个,无论是其所录的《老子》原文,还是注释,都对后世影响巨大。
王弼出身官僚世家,其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的刘表。《王弼别传》记载,东汉末年大乱中,弼祖父王凯与其族弟王粲[càn]避乱荆州,依附刘表,刘表重粲之才。欲以女妻之,而又嫌其形貌丑陋,非女婿才,将女嫁给王凯。凯有风貌。凯生子业,业生弼。弼为刘表之曾外孙。王粲于建安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征孙权,病死途中,而粲之二子又坐罪处死。粲绝嗣后而以王业为继嗣。王粲又成了王弼的继祖父。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yōng]所赏识。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喜好黄老之术,所以王弼因得家传,其所注解的文本可能更接近真正的原版。
王弼本以“观”作为第一章,帛书以德作为第一章,从逻辑顺序上王弼文本更符合老子的本意,“观”应该是了解道的第一步,因为不“观”何以知“道”,知道才可道,观也是遵循道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所以我个人认同王弼本。
其五,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简称傅奕本,傅本。傅奕是唐初学者,他得到老子传世的古本,据说此本是北齐时候的人,从项羽妾的坟墓中得到的。是汉初古本,傅奕以其他几个版本与古本合校,改动的地方很多。经过傅奕改动过的版本,已经无法见到古本的原貌。傅奕本的经文大体与王弼本相近。
其六,景龙碑本也就是唐代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易州龙兴观所立的《道德经》碑,这个碑本也简称景龙碑本、景龙本,碑本、易州本。此碑高五尺四寸,宽二尺五寸,额题“大唐景龙二年正月易州龙兴观为国敬造道德经五千文”碑本的经文分道经、德经二卷。分别刻于碑前后两面,阳面首书“老子道经”,阴面首书“老子德经”。碑本的底本与河上公本相近,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古本,清代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严可均曾经说过“世间真旧本,必以景龙碑本为最”
现在市面上主要流传着河上公本、帛书文本和王弼文本,郭店楚简本因为残缺不全,所以只做参考。我注解的《道德经》选用了《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四·道家类》中的王弼注老子的影印古籍为底本,有些地方也做了相应的改动,改动的地方借鉴了其他版本,改动的地方在注解下面都有原文对照。《河上公章句》我用的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的影印本为底本,与王弼本不同处做出了注释。同时将帛书本也录入了书中,这样方便大家对比和查阅。
英文译本是后期添加的,主要是为了解外国人如何理解《道德经》的,同时也为了避免与外国人交流、翻译《道德经》的时候别出现离谱的错误。英文译本有很多种版本,理雅各(James Legge,1815年-1897年)的译本,是我见到翻译比较好的版本,所以借鉴James Legge的译本是比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