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天堂里搓麻?

(2014-07-18 13:07:32)
标签:

娱乐

      麻将国际赛事,中国队仅获第三。不知有朝一日国际广场舞比赛中国队名次如何?麻将是国粹,其实也算杭州的城粹。9年前写过一文专门论杭州的这个城粹,贴在这里。

 

  读罢3月4日《青年时报》有关麻将声夜半扰民的报道,不由得就想到浙江的先贤鲁迅先生。

  对于麻将,鲁迅先生可谓深恶痛绝,文字中不乏十分刻薄的话。为什么呢?许广平先生后来回忆说:“鲁迅晚年住在上海,几乎天天听到邻居打牌的喧闹声,妨碍工作和休息,使他深感憎恶。”但憎恶是憎恶,“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鲁迅对“冬夏与春秋”可以不管,却也并不能躲开哗啦啦而来的麻将声不绝于耳。所以在1933年的元旦,鲁迅就有这样两句诗:“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一次几个朋友小坐,有人出一谜“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流行歌词),打一城市,谜底就是杭州———杭州多雨,多雨声;杭州人好打麻将,多麻将声。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是一个个棋牌室,尤其在夜半,棋牌室灯箱与“休闲洗头”灯箱构成了杭州一景。据说,打麻将就是休闲,而休闲,正是天堂里才有的幸福。以打造“休闲城市”为目标、一直与杭州飙着劲的四川成都,不也以麻将驰名中外吗?

  杭州以美丽的西湖名扬天下,然而杭州不只有西湖,还有麻将———这是来去匆匆到此一游的游客们所无暇领略到的。

  搓麻在中国,隐然已成为一种文化。搓麻文化并不必然是垃圾文化,小说家阿城先生说,文化,并无高下之分;搓麻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梁实秋就认为“玩玩未尝不可”。记得作家三毛曾将打麻将与下棋、读书、弹琴、画画相提并论,认为都不过是在消遣时间,并无雅俗之别———先存了雅俗之别,其实已落“俗套”。读书,有时当然是为了学知识,但多数人多数时候的读书还是以消遣居多,所以鲁迅先生《读书杂谈》一文中就有如下一段:“嗜好读书,犹如爱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被捕房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梁启超更有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都是将搓麻与读书同等看待的。

  但还是用阿城先生的话说,文化固无高下之分,而文明却有先进与落后之别。搓麻,并不必然是垃圾文化;但搓麻成风、成瘾甚至从娱乐蜕变为赌博,沉迷其间,则体现了文明的程度——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胡适先生说:“中国的男人们以打麻将为消闲,女人们以打麻将为家常,老人们以打麻将为下半生的‘大事业’。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见哪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业的吗?”是呀,麻将不是中国的国粹吗?为何至今没有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的娱乐方式呢?

  我不大清楚杭州人打麻将的风气兴起于何年,有心者或许可以发掘出一部杭州麻将史;我也不大明白杭州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乐麻将而不疲,哪来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固然,打麻将是休闲,但“休闲”却不意味着只是打麻将,即使从“休闲”的角度看,不也太单调了些吗?而不管怎么说,无处不在的麻将声已有损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杭州的形象———打牌是个人的自由,只要不扰民不赌博,大可听之任之;但对于文明的引导,政府与舆论则应恪尽其责。

  诗曰:山外青山楼外楼,天堂搓麻几时休?东西南北风起处,哗哗啦啦满杭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