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按照一般武举人的人生轨迹,应该在家继续发奋准备,等着来年考武进士。然而他却偏偏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主动去北方参军……至于沈有容为什么要这样?以后来他的老搭档陈第的笔记看,后来沈有容给陈第说,当时他就是一心想上阵杀敌,做梦都想,一天都等不及了。
愚按:沈有容自传《仗剑录》:“庚辰會試不第,投薊遼總制鳴泉梁公”,可见沈有容是没考上武进士,才北上投军的,并非是一心想上阵杀敌、一天都等不及了,不知陈第的哪本笔记记载了沈有容如此说过?
2.沈有容在蓟镇……才有了三年时间,就升成了千总,相当于现在的团长。没立功,没打仗,升官却快,他凭什么?就凭一个人的眼光:戚继光。沈有容唯一运气好的是,他是给戚继光做旗牌……戚继光临走的时候,和继任的蓟镇总兵杨四畏交接工作,着重推荐了沈有容,其中就有那句评语:“敢当险战,可当险战也。”
愚按:《明史·沈有容传》:“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仗剑录》:“投薊遼總制鳴泉梁公,蒙錄爲旗牌,尋補昌平右騎營千總。”由此可见,沈有容并非三年后才当上千总,且赏识他的人是梁梦龙而不是戚继光。又据沈有容《戚少保年谱耆编序》:“予囊者,薄有鄙志,不克遂而聊籍介胄,除前古將畧,獨往嚮公,認於膈者幾年。近奉璽鎮登萊,始交公令子閫帥君,得悉公本末,大慰素心。”可见其在昌平任上,似乎与戚继光也并无多少交集,愚实不知“敢当险战,可当险战也”此评语出自何处。
3.可谁能打胜仗呢?杨四畏想起了戚继光的评价:沈有容。沈有容就这样临危受命了,他是在万历十二年,受命以千总的身份镇守蓟镇的要冲燕儿河……
愚按:《明史·沈有容传》:“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仗剑录》:“薊遼軍門嵋崃張公,調容于薊鎭東路南兵後部千總,防守燕、台二路。”可见,是张佳胤而不是杨四畏调动的沈有容。
4.三千多鞑靼骑兵就杀来了,而这时候的沈有容,身边居然只有29人,这样的仗,貌似岳飞都没法打,危急时刻沈有容当机立断,带领29个勇士躲入明朝要塞“空心敌台”中,用火器射杀鞑靼骑兵,明史上说他操作火枪,整整一天的战斗一个人射杀了七十个鞑靼骑兵,虽然有夸大嫌疑,但一个29人的军堡,血战一天挡住鞑靼骑兵却是事实。结果一天的战斗后,沈有容重伤多处,立下战功,也因此名震全国。
愚按:《明史·沈有容传》:“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并没有说操作火枪,又从《仗剑录》:“二更聞警,即領跟役及家人輩僅二十九人,一出臺而射死七十餘,各帶重傷,容亦中二矢,奮力冲入,斬虜首六級”的记载,似乎可以推定沈有容使用了火器,这么大杀伤力,火炮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且从以上资料,也看不出血战一天这个“事实”。
5.在蓟镇立功后,后来的沈有容又调到了辽东重镇,因为他善于使用火器,因此被任命为辽东军队的火器教练,期间参加了李成梁讨伐鞑靼炒花部以及两次征讨女真叶赫部的战斗。在攻打叶赫部的战斗中,当时的叶赫部据城死守,明军多次强攻都被击退。后来沈有容发现了敌人城墙的弱点,率领突击队硬冲,一举攻破敌人,立下破城头功,之后被荣升为钦总,这是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的事。
愚按:《仗剑录》:“己丑奉旨剿北闕酋猛骨孛羅卜寨……後容帶大將軍炮二架,對城施放,破其城角,二碎猛酋所居樓房,而死其妻,諸酋遂出城跪降。”可见此事实是发生在万历十七年,而且沈有容破城是炮攻,而并非什么突击队硬冲。
6.福建巡抚是金学曾……他给明朝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战略,以至于后来许多人认定:如果照他说的办,当时的日本很可能就亡国了。集中所有的水师,发动对日本的进攻,直接攻打日本本土,灭亡日本!负责福建一路的总兵,是当时的另一个名将童元稹……沈有容,终于盼到了他期待已久的召唤。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沈有容被任命为福建海坛把总,这是一个负责海坛水师训练的要职,可谓是当地水师的“总教官”。但在家闲了多年,沈有容还是老脾气,上班第一天,眼看着身边将领庸碌无能,二话不说就要辞职,急的金学曾好话说了一箩筐,直到答应沈有容:他可以全权处理,这才让沈有容肝火平息。
愚按:《神宗实录》卷三百一十四记载的沈一贯的奏疏“多调浙、直、闽、广惯战舟师,相度机宜,进剿釜山、闲山及对马岛,救援朝鲜……今迤北捣巢,征虏为却,宜仿此意,行之于海以渐,灭倭必此一举”,可见此次直捣日本本土的的计划并非金学曾提出的,大概只是积极响应。又据《明史·童元镇传》“会日本破朝鲜。廷议由浙、闽泛海捣其巢,牵制之,乃改元镇浙江。”童元镇在浙江主理此事而不是在福建。又据《仗剑录》:“聘容至閩,容見同聘者多老疾,即以聘金封上福州太守車公處,馳至洪塘,買舟欲歸。金公知之,令運幕林守宇追回。次日補海壇把總,防海一汛”,可见,沈有容也不是当上海坛把总之后还想辞职。
7.按照日本有关史料的记载,当时的德川家康,在征服了琉球群岛之后,就动了征服台湾的念头。万历三十年(公元1603年)十一月,德川家康经过精心准备,派出了由七艘军舰组成的远征舰队……本来要偷袭台湾,谁想路上遇到了飓风,竟然给吹到了厦门沿海,还偏偏就是石湖水寨对面,大好机会怎能放过?接着就被沈有容一顿猛打,还好跑的快,接触了几下就溜了。但这拨鬼子也确实不知死,事情到了这一步,竟然还想在中国沿海“捞一票”。结果之后几天,他们绕过沈有容的防区,在福建沿海大肆掳掠,完了又调转船头,在台南登陆,在台湾安平建立了据点,到了这时候,他们倒还没忘了德川家康的任务:占领台湾。
愚按:《通航一覧·琉球国部》:“慶長十四年己酉二月廿一日、少将家久、老臣樺山権左衛門、平田太郎左衛門を将として、軍卒三千、兵船百余艘を琉球国に発向せしむ”,征服琉球是在1609年,愚真是不知哪本日本史料记载了1603年之前就征服了琉球?又据《仗剑录》:“寨署方成,有賊舟七只,橫行閩、粤、兩浙間。沿海將士,不聞以一矢相加遺。至九月初二日,賊由浙回至萬安所,攻城焚船,掠草嶼耕種之民,泊西寨十日。容整船崇武以俟。賊聞知,由烏邱出彭湖,復往東番。容遣漁民郭廷偵之。十二月十一日,統舟師二十四艘往剿”,可见这些倭寇在福建沿海并没有与沈有容接仗,害怕沈有容征讨,才跑去台湾躲避,且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倭寇是受德川幕府指使占领台湾。
8.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日本再度侵扰台湾,澎湖,金门地区,时任福建巡抚的黄承玄百般邀请,沈有容回到了福建,担任水标参军,第二年就打了个漂亮仗,将企图窜犯台湾的倭寇明示有道部三艘战船全部活捉。且自己的部队不伤一人。
愚按:《仗剑录》:“倭酋明石道友,送原俠挾材官董伯起歸抵小埕,省會城門晝閉,人心皇皇。容謁倭船往諭,道友叩頭,呈表與書。容卻其表,受伯起以歸。至五月,倭七十犯浙事閩,失水據東沙山,欲奪舟以遁。容聞報,統舟師往。欲登山以取四邊礁石,大舟不得進。小舟往彼,伏瞧以俟,反成負隅。欲以舟圍,値天且颶,恐破舟授倭奪船之便,于是以計誘之,實借力于明石道友也。”并非什么活捉企图窜犯台湾的倭寇明示有道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