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诸蕃志》“流求國,當泉州之東……旁有毗舍耶、談馬顏等國。”(省略部分与隋书的记载差不多)后文又独立记载了毗舍耶國“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袒裸盱睢,殆畜類也。泉有海島曰澎湖,隸晉江縣;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多罹生噉之害;居民苦之。淳熙間,國之酋豪常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恣行兇暴,戕人無數;淫其婦女,已而殺之……”而《宋史》中的记载,不过是对其简化的抄写,而且还抄混了,成了“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彭湖,烟火相望。”然而,由《诸蕃志》来看,来泉州劫掠的确应是毗舍耶人不是流求人。但是《中山世谱》的作者显然没有看过《诸蕃志》,所以人云亦云“故《宋史·流求傳》有云:「淳煕年間,流求常率數百輩,猝至泉州之水澳頭等村,肆行殺掠」者,以此故也。”闹了笑话。
那么毗舍耶國是哪里呢?有两种说法,一是我国何乔远、赵翼、魏源等认为是台湾岛,大概根据“澎湖……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二是外国汉学家拉科柏里、劳菲、藤田丰八等认为是菲律宾的维萨亚群岛,原因有三,1维萨亚又名毗萨亚,与毗舍耶音近。2都有纹身习俗。3维萨亚人善于航海,利用季风而来,但台湾先住民却“居岛中,不能舟;酷畏海,捕鱼则于溪涧,故老死不与他夷相往来”,而且那时从台湾岛横渡黑水沟到泉州是非常困难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