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卫嗣君的"权力制衡"

(2009-04-23 17:33:16)
标签:

权力制衡

言官

告密

卫嗣君

韩非子

文化

分类: 随笔
    卫嗣君看中大臣如耳,宠爱妃子世姬,但又害怕他们都因为自己宠爱而蒙蔽自己,于是就提升另一个大臣薄疑来和如耳匹敌,又令魏姬的地位和世姬相当。希望用这个办法使他们相互制约。(卫嗣君重如耳,爱世姬,而恐其皆因其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曰:“以是相参也。”)

    这也许是我国最早“权力制衡”的思想了。卫嗣君认为,如果要避免亲信的人欺骗自己,就必须再设置权力对等而且没有关系的人相互制约和监督。

    但韩非子却对此评价说:“嗣君知欲无壅,而未得其术也。夫不使贱议贵,下必坐上,而必待势重之均也,而后敢相议,则是益树壅塞之臣也。嗣君之壅乃始。”是的,如果不能让下层官员、民众成为重臣的监督者,而是另设一个与重臣权利相当的人相制衡,确实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若两人势均力敌,还有可能趋向合作)。所以,韩非子提出“下必坐上”的观点,也就是说若重臣有罪被查处的话,下级要被“连坐”。这样的话,下级为了不负连带责任,只有勇于揭发重臣的不法行为。

    可是,在中国古代,若不能确定可以扳倒重臣的话,下层官员、民众是怎么样也不敢去议上的——因为上下级之间存在严重依附关系,若不成功,恐怕就只有“成仁”了。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不外乎两种:1、设立言官;2、告密制度。我国历朝历代皆不乏言官机构与制度的建设,尤其是明代设立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使之发展到顶峰。但是,由于极端皇权的摧抑以及制度的局限,言官群体不可能皆如人所愿,其中附势苟全、趋利避害、甚至枉法残民,党同伐异,朋比为奸的也不在少数。至于告密,由于是匿名,出于私欲、恶意的诬告也绝不会少到哪里去。就像武则天的“铜匦”制度,也不过是养了许多酷吏,害死不少忠良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