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感悟随笔论语 |
分类: 随笔 |

就《论语》而言,这部儒门经典真有如此效力,创造了一个政治上几乎能与“贞观之治”相媲美的宋太祖一朝?不是,其实《论语》并没有告诉后人应如何治理国家,它的核心内容在于讨论世间的人伦道德,讲的是一种道理。赵普便是汲取了书中的精华,把它用在了政治上,成了一代名相。
综观历代封建王朝,读过《论语》的帝王将相不计其数,但又有几个“贞观之治”。书中的道理虽可以给人以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但如何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是最主要的。
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活用了《论语》,奠定了清朝三百年基业。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论语·学而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孔子是把“孝”作为人伦道德的核心范式的,孝作为伦理规范,它的要求是什么呢?顺从,儿子顺从父亲,臣子顺从君主……康熙就很擅长用这句话,他深知利用文化精神的安抚比用刀枪更有效,所以他自颁圣谕十六条,作为百姓生活教育的指标,令各地官员责成乡约,每月朔望,聚集公所宣讲。其中第一条便是“敦孝悌以重人伦”,这也就是康熙对孔子那句话的活用。
由是观之,《论语》作为孔门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只是论理的,更是生活的,因为只有文以载道,才能源远流长。其他的经典也是一样的,我们在读的时候不能做一个读死书的呆子,而是贵在取其精髓,重在实践于行,其量不在大,而在于精,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学有所成的效果。投我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