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启迪

(2007-03-02 21:52:27)
标签:

文化

感悟随笔

论语

分类: 随笔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启迪 本文已参加我的<论语>心得网络征文大赛,请投我一票,多谢!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宋朝开国宰相赵普的故事。所谓半部,是一个谦词,表示读书不多。《宋史·列传第十五》记载,赵普少年当小吏,对于学术方面知之甚少,当他当上了宰相,宋太祖常常劝他读书。到了晚年,赵普读书已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每当回到家中,便关上门打开书箧取出书来读,再到次日处理政事,则如流水一般迅捷。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书箧发现其中不过是二十篇《论语》罢了。

  就《论语》而言,这部儒门经典真有如此效力,创造了一个政治上几乎能与“贞观之治”相媲美的宋太祖一朝?不是,其实《论语》并没有告诉后人应如何治理国家,它的核心内容在于讨论世间的人伦道德,讲的是一种道理。赵普便是汲取了书中的精华,把它用在了政治上,成了一代名相。

  综观历代封建王朝,读过《论语》的帝王将相不计其数,但又有几个“贞观之治”。书中的道理虽可以给人以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但如何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是最主要的。

  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活用了《论语》,奠定了清朝三百年基业。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论语·学而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孔子是把“孝”作为人伦道德的核心范式的,孝作为伦理规范,它的要求是什么呢?顺从,儿子顺从父亲,臣子顺从君主……康熙就很擅长用这句话,他深知利用文化精神的安抚比用刀枪更有效,所以他自颁圣谕十六条,作为百姓生活教育的指标,令各地官员责成乡约,每月朔望,聚集公所宣讲。其中第一条便是“敦孝悌以重人伦”,这也就是康熙对孔子那句话的活用。

  由是观之,《论语》作为孔门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只是论理的,更是生活的,因为只有文以载道,才能源远流长。其他的经典也是一样的,我们在读的时候不能做一个读死书的呆子,而是贵在取其精髓,重在实践于行,其量不在大,而在于精,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学有所成的效果。投我一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