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理想主义,听起来真高尚。
如果一个人以荣华富贵、奢靡享乐为理想,并且为其不懈努力的话,那么他究竟应该算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呢?
你说他是现实主义者?但是他却从未背离过自己的理想,并且付诸行动。那么他是理想主义者?但是他的理想在很多理想主义者看来又是那么赤裸裸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简直就是个悖论,互相针锋相对,却又无法说服对方臣服于自己,一不留神,反而自己先倒戈了。
小时候咱们谈理想,实际上都是瞎想。一个个自称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甚至是改变国家。等长大成人经过历练之后才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名利双收的体面活儿都进化成了梦想,而纯粹的理想实际上不是我们能够驾驭的,真正洗尽铅华剩下的只有对美好生活的念想了。于是,大多数人的状态都是:理想很不现实,现实很不理想。
面对现实,在没有一流的世界中,做二流就是最合适的。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没有任何意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如此纯粹的高尚理想我们做不到,那么退而求其次,让理想脚踏实地,贴近生活,也没什么不好。
最近火爆网络的《老男孩》最后打出字幕:“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这片子感动我的不在于经典和怀旧,而在于对待梦想的态度。梦想好啊,无忧无虑,肆无忌惮,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实现不了也无所谓,就当是梦醒时分而已。那么引申开来,对于理想怎么就不能看开呢,让理想面对现实,只要努力过,实现了最好,实现不了,那就实现不了呗。
当然人不能丧失理想,其实我觉得人根本就不可能丧失理想。理想这玩意儿绝对是成瘾的,一旦它在你的脑海中扎根了,想要戒掉它真的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就算是戒掉了,它也会不断骚扰你。想想看,每当你被现实套上枷锁,身不由己,负重前行的时候;每当你发觉自己丧失了理想的时候,你就会对它念念不忘,反思当初,悔恨不已。此刻,它就回魂儿了。没关系,千万别自责,谁的生活都是这么过来的,这证明你还活着,你的理想还活着。
被踢出教科书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同样,人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想也才能有所附丽。看看那些成功的所谓理想主义者,有谁不是与现实媾和的呢?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天标榜理想主义的艺术家、作家、政治家,有谁不是衣食足而知廉耻,知廉耻才成就自己理想的呢?真正踯躅于理想的人,确实值得我们敬佩,但是这敬佩更多的是出于对他们遭遇的同情和对自己生活的无奈吧,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注定了只能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汐中,他们不只是姓名,就连性别都无人知晓,又有谁会真正理解他们呢?
其实这世界上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或是纯粹的现实主义者太少了,掰着手指头数都够了。你、我、他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的。我们不是圣人,更不是魔鬼,理想与现实都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有些人的理想很伟大,有些人的理想很简单,那是因为有些人的现实很富足,有些人的现实很残酷,咱们别妄自尊大,更别妄自菲薄,坚持自己的理想,面对自己的现实,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无憾,就足够了。
更重要的是,听别人忽悠他们自己的理想,这事一点儿都不靠谱。总有些人生导师说什么要坚持理想,不要向生活妥协,操,你站在讲台上说话真是不腰疼,我自己的生活我得自己过,不妥协我喝西北风去啊,我不自己妥协我恐怕连拖鞋都买不起了。
所以我说,我最讨厌那些对于“理想”夸夸其谈的知识分子了。奉劝现在的年轻人,甭听他们胡说八道,他们所谓的“理想”只停留在他们的嘴上,他们所做的只是蛊惑别人而标榜自己,到头来我们自己的理想永远是理想高高在上,我们的生活却越来越远不着调。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好像是趁着月黑风高,把“理想”当作大红灯笼一样高高挂起,以夺人眼球,等到天亮后,灯笼还在,只是根本就没人再愿意去多瞧一眼了。
没错,理想就像是自己的灯笼,在你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甭想别的了,玩命奋斗吧,在你陷入迷途,前景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理想拿出来,给自己照亮一条出路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