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与电影,伤痛与亲情

(2010-07-29 20:29:57)
标签:

电影

伤痛

唐山大地震

亲情

冯小刚

余震

娱乐

小说

分类: 杂谈世界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正在热映之中。就像在国内上映的任何一部商业大片一样,《唐山大地震》的上映自然引来了人们的追捧和质疑,鲜花和板砖。与众不同的是,现实主义的灾难题材,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那段历史和那场灾难的回忆和讨论。

    在看过两遍电影之后,我同样也对这场灾难和之后的故事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阅读了电影改编的原著小说——《余震》,试图从中寻找不同的感受。

    电影的原著《余震》是一部中篇小说,与电影带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电影表现的是地震之后一家人的亲情,让观众感动掉泪;小说描写的则是地震带给人们的伤痛,让读者难以释怀。

    地震后,姐弟俩被压在废墟中,只能救一个,母亲选择了弟弟,姐姐从此陷入心理的伤痛中不能自拔。

    小说中的姐姐叫万登,是绝对的女主角。在地震后被一户石家庄的普通人家收养,改名王小灯。养母因癌症早逝,养父竟在成为鳏夫后对她进行性侵犯。之后她离开家到上海上学,认识了学校的研究生并在毕业后结婚生子。后来她到加拿大留学,一家人也举家迁往国外。在国外,她成为了一位出色的作家,但是婚姻却走到了尽头。地震带给姐姐的伤痛和阴影一直存在,甚至影响到她的生活,于是她开始求助于心理医生(小说即是由此开始),并最终在医生的鼓励下回到唐山,见到了母亲,从而得以解脱(小说在此结束)。

    小说中的母亲是另一条主线的主角。在地震后,李元妮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家,没有再婚,也没有离开唐山。但她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传统女人,地震后她并没有无法自拔,而是勇敢走出阴影,努力开始新的、多彩的生活,也正是如此,她甚至是一个招致邻里羡慕、嫉妒、恨的女人。

    小说中的弟弟叫万达,基本上就是一个衬托姐姐的角色。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右臂,高中毕业后就去广东打拼。很少回家,有钱之后在家乡给母亲盖了二层小楼。他结婚后也生了一对龙凤胎,分别取名:万纪登和万念登。

    小说中的故事只到2006年,没有汶川地震,更没有灾区的姐弟离奇相见。

    整部小说带个人的感觉是冰冷的、阴郁的、甚至是不寒而栗的,过多残酷现实和伤痛心理的描写,尽管在结尾让姐姐得到了解脱,但却让读者难以释怀。

    电影《唐山大地震》基本上只是使用了小说的框架和人物,故事的发展完全不同。应该说将一部篇幅不多的中篇小说改编成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难度可想而知。冯小刚没有过多地突出“伤痛”,而是着重表现“亲情”,这是聪明的,同样也是无奈的。聪明在于,对于观众来说,人们宁愿愿意在电影院中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也不愿意感受伤痛带来的纠结。这就带来了可能的票房保障。无奈在于,对于冯小刚来讲,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留给他发挥的余地本身就不大。更何况在国内拍灾难片突出表现的一定要是正面的元素。这从电影的总策划赵勇的身份——唐山市委书记就可见一般。商业与政府合作,一定是要绝对安全的。冯小刚不会这么做,政府更不会允许他这么做。如果冯小刚真的依照原著来拍电影,那么这部电影恐怕根本就无法拍摄,即使拍出来了也是禁片,观众是不可能在电影院看到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的。其实,对于灾难片的题材,冯小刚没有把它拍成国家英雄主义的主旋律影片,而是专注表现人的现实生活,这一点就已经值得称道了。否则,你在电影院中看到一个熟悉的和谐社会中高大全的抗震救灾英雄,你是会被感动的流泪,还是会麻木的哭笑不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Raul,Real Hero
后一篇:北京地铁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