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贫女宁做三奶不嫁穷人是穷不起了(图)

(2008-09-09 15:50:22)
标签:

最美丽的观众

炊烟男女

农家女

三奶

情感

    女哀鸣: http://msn.china.ynet.com/img.db?42942021+s(400)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 

    只有穷怕了,才能穷不起了。有人说“宁做三奶不嫁穷人”是道德悲哀(见博首),这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受过贫穷“待遇”的高谈阔论者所看不懂一种表情。穷得连尊严乃至生命都没有了,道德的载体都没有了,那还顾不上道德?近日,《女大学生宁捡废品,不做二奶》被称为“废品西施”的争吵余音刚刚划过,《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帖子又引哗然,近百万高点击率说明了什么?贫女带着无奈,甚至有些绝望,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奋斗,还有其间的挣扎过程——

  “上大学后才吃到生命中第一根油条”。“我知道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会骂我,但请有精力骂我的人仔细看完下面的内容,再考虑我是不是该骂。”一开始,她这样说道。

  这个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女孩,家在北方一个很偏僻的农村。用她的话来说,那是一个“真正的农村”。没有公路,离最近的汽车站还有20公里,在村内坑洼不平的土路上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并且泥浆里随处可见各种牲畜的粪便。

  在这样的一个村子中,村民一年到头几乎没吃过新鲜的蔬菜。因为:一是那里的土地只生产萝卜和白菜,二是这两种菜通常也腌着吃。她说,“别告诉我腌着吃不好,应当炒着吃。”村里的人怕费油,轻易不炒菜。所以“我到了大学食堂才吃到生命中的第一根油条”。

  由于没钱治病,她和家人眼睁睁地看着爷爷死在了医院。更令她感到悲观的是,成长了近三十年,她看不出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而她的家庭,共有五个孩子,身为老大的她,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为什么那么穷,还要生孩子?“我是农家女”说,农村传统的观念和环境很难改变,妈妈在生弟弟前,家族和村里的人经常欺负她们。何况很多人也并不懂得如何避孕,她就亲眼看到母亲“吃烟灰避孕,怀孕后为了流产用绳子勒”。 

   “三个妹妹全部辍学换来我的学业”。作为全村乃至全乡最早的、惟一的一名女大学生,“我是农家女”很感激自己的父亲。父亲是退伍军人,在村里也算见过世面的。即便如此,在她看来,父亲能送她读小学,也不过是“让我识个字,出门能分清男女厕所”。

  之所以没像其他孩子一样早早辍学,一是她功课优异,让父亲“看到了走出农村的希望”;二是她一边读书,一边编草辫(注:用麦秸秆编成辫子,用来做草帽的原材料)挣钱。一盘草辫两角钱,每天她能编五盘。

  只有她挣钱还不够,能读到大学,还少不了全家人共同的努力:三个妹妹全部辍学打工,最小的妹妹七岁时就跟着爸爸去砖厂拉砖。“我是农家女”上大学时,还是公费,只要考的分数够高,学费还可以承受。所以卖掉家中一头大肥猪换来的600元钱,让她能够顺利入学。

  求学之路的艰辛,家庭背景的贫寒,让她在学校里“每天吃馒头咸菜,只穿校服,更不懂用什么化妆品”。她说自己到了大学才明白“穷是多么可耻的一件事”,曾经,有个同学的妈妈找到学校要调宿舍,说她的宝贝女儿不能跟一个小乞丐住在一起……

   “毕业后的多次失业最怕的是生病”。好不容易毕业了,学校不再包分配。“我是农家女”只能自己找工作,只能留在城市,因为“家里的条件已经无法适应了”,更重要的是,读了那么多年书,再回农村会成为反面教材,成为村里人“不让自己孩子读书的借口”。

  后来弟弟也考上了大学,为了弟弟的天价学费,为了母亲的医药费,她辗转过很多城市,做过很多工作,却渐渐感到绝望。“我真的想到了死,我感觉活着好难,以前活着一心想读书,想出来找个好工作挣钱养家。但是一个长得不算好、英语又不好(我们农村的学校是不教英文的)的女子想找个能挣钱的工作太难了,我又不想去放纵自己,所以一下子感觉没了目标,生活变得毫无意义。”

  最终,听说上海工资高,她到了上海,找到一份公司文员的工作,一个月1800元。每月交给家里800,合租房加上水电600,剩下400留做生活开销。她说自己最怕的是生病,一次因为营养不良晕倒,被送到医院后花了一千多元钱,“没病死差点吓死”。

  “生活重压下的堕落是一种无奈”。可是,就这样一份对一个“年近三十,长得不算漂亮,学中文,不懂英文的女子”来说还算满意的工作,也在8月份因为身份证的问题丢掉了。她说自己下个月交不上房租就要被赶出来了,她可能会饿死冻死,在没死之前总结一生——“归根到底都是穷”。再看看一起到上海的几位农村女孩,几年中的变化,更令她感觉堕落是一种无奈:

  除她之外的三个女孩,一个做了香港人的二奶,住高楼穿名牌吃大餐,每月还有一万元零花钱;一个在夜总会做了小姐,虽然被唾弃,但至少不担心吃住了;一个嫁了同是农村来的打工仔,两人在上海月收入一共5000元,本来日子还算幸福,可老公的一场大病,让生活变了样。一个人的工资,应付开销,应付治病,还要应付老公家人,要寄钱回去,因为她的婆婆说,“儿子也是全家人辛苦供出来的,不能挣了钱不管家里”。

  所以,这个女孩忠告“我是农家女”,要嫁就嫁得好一点,至少有个房子,不用生活在随时都有可能被赶出街头的恐惧中。要不就别嫁,不嫁一个人受穷,嫁了两个人一起受罪,说不定还得承担另外一个人的穷。哪怕做二奶,也千万别嫁给一个跟你一样穷的人。

  最后“我是农家女”说,不做二奶是因为没有机会,因而才会有这个帖子的题目。

    贫女是穷怕了,因而穷不起了。外出求学使她有机会看到了城乡差距,她不想再穷下去了,可在当今的社会里,一个无助的小人物,你有了文凭又能怎么样。所以她想到了用婚姻改变人生,而并非就去做三奶。“宁做三奶不嫁穷人”是她内心的一种呐喊,是弱势群体脸上无助无奈无望的表情,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受过穷的人,是看不懂这种表情的。

   本博更多精彩文章见 http://blog.sina.com.cn/cnnyh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