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文案时,发现了多年以前我在文学期刊、生活杂志等发表的卷首语、专栏文章。再读时,虽然没有“陈年老酒醉两回”的味道,但是,我感觉还是值得品一品。我拿将出来与博友共飨(之一)——
独处亦生动
○炊烟
每个人都曾独处过,至少有过“我想一个人安静一会的要求”。
一个人独处,慢悠悠、散洋洋,或驻或移或缓或疾,随心所欲。可以掏出所有的心思思索一个没有结果的问题,也可以紧闭思门什么事情都不去想。突然一只惊鸟掠过月夜,刹那的惊恐,瞬间的平复,偶尔撕破的岑寂即刻缝合,心身却得到放松,疲惫得以释解,这份独处的自娱、逍遥和惬意悠然亦超然。一个人独处,撩拨创作冲动也是一大景观。其实,不少深刻的哲理火花和华美诗章是在独处的静默思索状态闪现的。唐代诗人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感慨;法国大思想家卢梭“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等名句名篇,都是在默默独处中默默引发的。由此可见,单独出游或散步既张扬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动之理念,又陶冶了心之纯净的儒雅性情,真可谓“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春天的时候独自踏青,面对沧海峻岭、名山大川,尽情地歌之舞之,独处便是那大山之巅一泻而下的飞瀑;有雪的日子独自踩白,感受纯洁的清新,独处便是那串“嘎吱吱”作响的脚印;黎明登高望日,聆听雄鸡司晨,独处便是杨柳枝头耀眼的露珠;喧嚣的白天给人以一声亲切的招呼或开一份善意的玩笑,独处便是一份耐人寻味的幽默;暮后黄昏,看街心花园童儿嬉戏、情人相依,独处便是西山那枚醉意朦胧的夕阳;夜阑人静,潜心写阅,以键盘敲打心声,独处便是那盏孤灯下不倦的魂灵。
独处这边风景独好。没有过独处的青春,不是一幅完美的画卷,从没有领略过独处的滋味,便无法体味“独钓寒江雪”的意境。人生中有过独处的经历,无疑是多了一份厚重。学会少安毋躁、静静面对生活,厮守属于自己的那个默默天地,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领略人生的沸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