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炊烟男女点击今天杂谈 |
人在旅途,不仅常常展望前程,也常常蓦然回眸。回望那令人留恋和令人惋惜的岁月。
多美妙啊。然而,这一切已成了过去。现在的我们已进入“不惑”,并悄悄逼近“天命”。到了这个时节,我们似乎才真正体味到了跋涉的艰辛与悲壮,送行的牵挂与依依,似乎开始读懂人生。
时光静静地傲然走过,从未留下足履的痕迹,幸喜人是意念的动物,每往前迈一步,总会用自己的悲喜绘制一些图画。日久天长,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的尽是回忆。色彩缤纷、忽明忽暗,思绪中的场景覆盖如轻纱,较之眼前的现实更具美感,予以人眷恋与怀念。
受社会大气候影响,我们“而立”过后就知道了人生就像一条麻袋,总要装进东西才能踔立起来。于是我们选择了用知识装填“麻袋”,以丰富在校时荒废的大脑,废寝忘食,拼命读书,从国内读到国外,把书读了个天昏地暗。然而,有一天转身看到识字不多的隔壁钱家,高档家具、私家轿车一应俱全,而自己却落得“家有琴书士必贫”的境地,不免心中有些失衡。于是,决定改换用金钱装填“麻袋”,整日里孔方出孔方进。终于,也过上了高消费的生活,在世人面前好不威风。但是,当又有一天在自家的跃层别墅向下张望时,忽然发现楼前小院的文家,矢志不逾、含辛茹苦装了一肚子知识后,那大方得体的言谈和举止、文雅潇洒的修养和气质、高深独到的见解和学识,又觉得自己成了有钱的“穷”人,自惭形秽。于是,骨子里那根求知的筋开始作痒。
真难呀,我们到底该做什么。成熟了,就应该有果实,人生的花期是有限的,转过几个年轮,该结果时才吐蕊,抑或该吐蕊时就欲结果,那就不合适宜了,“而立”不立、“不惑”有惑,是我们的不该。点击今日,社会发展如此之快,我们的步伐错位时有发生。我们仍然有很多的不懂和疑惑,不是近虑就是远忧,虽然少了天真,可多了忧愁,而这忧愁是沉甸甸的,与“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愁有了质的不同。因而,每每这时,我们不免留恋过去,情不自禁地回首望望。那一回眸、那一注视,令人惊叹——童年多么美好,无忧无虑,但是一日不复晨;青春多么快乐,有挥霍不尽的笑声和享用不完的洒脱,不会因为眼角日渐加深的鱼尾而伤感;单身生活多么轻松,没有责任和承诺的压力,没有窗帘内的“冷战”,不必为锅碗瓢勺的日子而琐碎,不会因为孩子的伤风而感冒(夜间送孩子急诊自己却着了凉)。所有这一切,随时光的流失,变得越来越遥远,因而也就显得越来越珍奇。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曾经存在的情况,现在不再存在;就像从来不曾存在一样。但是,现在存在的一切,在下一时刻,就变成曾经存在的过去。”那么,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等审视那些岁月尘封的日子时,才看出这一切是那么的耀眼?为什么偏偏要失去的时候,才去怀恋那曾经有过的一切?有谁保证,再过若干年,我们不怀恋今天呢!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珍惜生命就应该珍惜现在,抓住时间就应该抓住眼前。要使人生充实丰满就要不停地点击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