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石门栈道

标签:
石门石门栈道褒斜道游记 |
武侯祠与石门栈道相距不算远。中午快2点到达时,停车场基本停满。

栈道是人们为解决在深山峡谷中通行,而发明的一种道路建造方法。一般来说,是在峭壁上凿孔洞,立上或插上木制或石制的柱、梁,在柱、梁之上,再铺成路面。
川陕之间,横隔着的秦岭阻断了交通,山高坡陡,所以栈道这种方式,成了川陕之间的主要交通形式。
而这些栈道中,南起于汉中褒谷口,也就是今天脚下这个地方,北至眉县斜峪关的“褒斜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诏书开斜,凿通石门”。公元63年,汉中郡太守鄐(chù)君“受广汉、蜀郡、巴郡徒2690人开通褒斜道”,到公元66年凿通完工。褒斜道全长达235公里,而今天石门栈道景区内的栈道只是其中一小截而已。但这一小截中的“石门”,则是世界首例可通车辆的隧道。这里,还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发生地。
找到了景区地图。景区是一个呈长条形,沿河谷而建的景区。停车场在图上的最左。景区则在图上的最右了。

从停车场先得走1300米的步行距离才能到景区大门。两边是商铺,以及景区的介绍。

褒谷口瀑布,一看就是人工的。

门票由原来的80降为70,原因是石门大坝在除险加固,大坝坝面上不去了。售票处对面,正好有某个网站在推广APP网络售票,运气好的话会有现金优惠。反正都是买,就在手机上网购了,结果只少了一块钱,还没得纸质的门票。

大门边的河道,有一道拦河坝。

大门口检票进来,就是观光小火车的始发站,车票是每人12元。看观光小火车的线路图,这里出发,到栈道的入口,还有1600米的距离。坐进去吧,节省点体力。

小火车的终点站,就是石门水库大坝跟前。左手一坡陡峭的石梯,开始爬坡了。

从停车场先得走1300米的步行距离才能到景区大门。两边是商铺,以及景区的介绍。

褒谷口瀑布,一看就是人工的。

门票由原来的80降为70,原因是石门大坝在除险加固,大坝坝面上不去了。售票处对面,正好有某个网站在推广APP网络售票,运气好的话会有现金优惠。反正都是买,就在手机上网购了,结果只少了一块钱,还没得纸质的门票。

大门边的河道,有一道拦河坝。

大门口检票进来,就是观光小火车的始发站,车票是每人12元。看观光小火车的线路图,这里出发,到栈道的入口,还有1600米的距离。坐进去吧,节省点体力。

小火车的终点站,就是石门水库大坝跟前。左手一坡陡峭的石梯,开始爬坡了。
石门水库于1969年10月开工,1973年基本建成,是集灌溉、发电、防汛、城市供水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坝高88米,弧长254米,总库容1亿立方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全国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
当然,大坝修好,再蓄水,原来的石门栈道古迹自然就沉到水底,消失殆尽了。曾经的“石门”原址,据说就在大坝位置处。

河对岸的公路,最高处的是国道316,桥隧相连。稍矮点的,是以前的老路。即使是用现代的工程技术,在这种山区修路也仍然是不容易的。所以古人在他们当时的简陋条件下,无论修了怎么的路,都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赞叹的。

大坝建筑与山体。河面之上和栈道之下,显得比较宽的平面,是抗战时期修建的西汉公路的遗址。

西(安)汉(中)公路,是抗战时期的一条重要保障公路,当年,24岁的年轻工程师张佐周临危受命,参与了公路的勘探、设计、建设。张佐周敏锐地发现了石门的历史文化价值,为避免破坏古迹,在经费紧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专门变更了西汉公路的原始设计,让公路绕开“石门”区域,在“石门”以下位置建桥,将公路引到河对岸。在对岸的“石虎”脚下,又连环开凿三洞以作路面,保住了“石虎”。可惜的是,三四十年后的人们,直接在张佐周千方百计绕开的地方建起了大坝。
大坝坝顶不让通行,估计到河对岸也去不了了。

河对岸的公路,最高处的是国道316,桥隧相连。稍矮点的,是以前的老路。即使是用现代的工程技术,在这种山区修路也仍然是不容易的。所以古人在他们当时的简陋条件下,无论修了怎么的路,都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赞叹的。

大坝建筑与山体。河面之上和栈道之下,显得比较宽的平面,是抗战时期修建的西汉公路的遗址。

西(安)汉(中)公路,是抗战时期的一条重要保障公路,当年,24岁的年轻工程师张佐周临危受命,参与了公路的勘探、设计、建设。张佐周敏锐地发现了石门的历史文化价值,为避免破坏古迹,在经费紧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专门变更了西汉公路的原始设计,让公路绕开“石门”区域,在“石门”以下位置建桥,将公路引到河对岸。在对岸的“石虎”脚下,又连环开凿三洞以作路面,保住了“石虎”。可惜的是,三四十年后的人们,直接在张佐周千方百计绕开的地方建起了大坝。
大坝坝顶不让通行,估计到河对岸也去不了了。
图上右下方边崖壁上的石洞,就是西汉公路开凿的隧洞。现在这路的功能,已经被国道316所替代。

河上的滑索。这边滑过去到对岸,再滑回来。

发现前面爬坡的几个游客是耍滑索的,因为,他们居然自己背着滑索装备在爬山。

河上的滑索。这边滑过去到对岸,再滑回来。

发现前面爬坡的几个游客是耍滑索的,因为,他们居然自己背着滑索装备在爬山。
细想一下,景区滑索的生意经真不错。要坐滑索的游客,得到滑索的下站交费,然后把滑索的装备穿上,把滑轮自己提上,然后屁颠屁颠的爬到间隔十多米高的上站。游客本来只需在上站穿上装备,滑过去,滑回来,到下站交装备走人就行,而现在,把装备从下站搬到上站,本应该是工作人员做的事,就变成让游客自己做了。这个思路一变,工作人员也省下了。果然是思路决定出路。

山上回头望,跨河的桥,名为翠屏桥,就是小火车的终点。对面的公路,国道316,穿洞跨桥,一路前行。比河面高一点的西汉公路遗址,也更显眼一些。

石门水库的大坝。


因为水库的修建及蓄水,真正的“石门”以及石门栈道已经永沉水底。现在供游客参观的栈道,是在原址上方抬高70米,新建的仿古栈道,所以,只是仿品。如果不注意,照出来的就是一点古味没有的,充满现代物品的照片。

当然,取景注意一点,还是有古味。

蜀道之冠。


虽是新建的仿古栈道,但是石门栈道还是模拟出了古代栈道建造技术的几种形制。比如这是多层平梁加立柱式。
水库蓄水,使得全部的石刻沉于水下。但其中的部分精品,共十三处,被抢救切割下来,存入了汉中博物馆,被称为“石门十三品”。
这里的石壁复刻了李白的诗,《游石门》。
鸡头山下石门游,游到石门看龙湫。
龙湫自古龙潭下,潭下弯曲一点油。
一点油石高万仞,万仞绝壁对江流。
江流有声出谷口,谷口春残翠屏收。
翠屏崖上仙为石,石为舞裳几度秋。
秋水为神玉为谷,玉骨龙肌跨龙虬。
龙虬虎豹连狮象,狮象重重千古留。
千古石门对石虎,石虎断崖若人愁。
愁人断崖题诗句,诗句悬处高云楼。
云楼顶上行人过,行人过往永无休。
永无休时游石门,石门天梯上鸡头。



小火车票票面上,印的就是这段栈道。


走到这个位置,就是游览图上的游船码头位置,离石门不远了。但前面还有好远好远的路程,全走完看来是没体力的了。

“石门”到了。是复制品。崖壁书“天下第一”。
石门是褒斜道上的一个隧道,平均高3.6米,宽4.15米,长15.75米,是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隧道内岩石裸露,但表面平顺,无斧凿痕迹。推测这是用“火烧水激”法开凿的,即先用火把岩石烧热,再用冷水浇石上,骤热骤冷之下,岩石即会碎裂。
忽然想到,石门既是可通车辆的隧道,那么,石门之外的其余栈道,也就应该能通车辆。能通车辆的前提,就是栈道的宽窄必须能容纳一辆车的宽度,栈道的路面,必须也只能是平路或斜坡,不能有梯道。这么一想,那这个复原的石门栈道上,既宽窄不一,又到处是梯道,根本就不可能行车。这个复刻版的石门栈道,根本就是个山寨山寨货,只是意思一下而已。

石门隧道的另一头。

“蜀道秦关”。

背面是“龙入云谷”。

石门隧道的另一头。

“蜀道秦关”。

背面是“龙入云谷”。
石壁上有于右任(教育家、书法家,民国政府监察院长)的诗刻:
“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
于右任此诗表明其曾在石门摩崖石刻中认真品学书法。
石门这地方,以前是褒国地盘,褒姒的老家。周幽王于公元前779年攻打褒国,褒国败,献褒姒。周幽王很是宠爱褒姒,先是立为妃,后立她为第二任王后。虽然《史记》上写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但这事很是存疑。

曹操杀杨修故事也是发生在汉中。曹操传出“鸡肋”的口令,杨修就猜曹操无心再战,于是让兵士收拾行李准备撤退。被曹操以动摇军心的名义斩杀。

诸葛亮挥师北伐,也是驻军汉中。

石门石刻的书法艺术水平很高,但自己说高似乎很心虚。直到某个日本人也说了“汉中石门,日本之师”,于是国人就把这话刻在了墙上。

辛弃疾词中的一句,“汉中开汉业”,刘邦就是从汉中这块宝地,开创了汉朝。

桃花林中的刘关张,可惜前面的小朋友少了一个。

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

曹操的手书真迹“衮雪”。曹操退军褒谷口时,观石门风光,见河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了“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后刻字于河中巨石上流传至今。

刘邦与萧何、韩信。

简单逛下来,走回景区大门,费时2个半小时。
前一篇:陕西-汉中-勉县武侯祠
后一篇:陕西汉中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