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神中岩寺

(2019-03-28 21:32:43)
标签:

青神

中岩寺

苏东坡

游记

春节回程路上,找了一个小景点,眉山市青神县的中岩寺。
对中岩寺没什么印象,因为没去过。对青神县倒是有,原因就是之前网上流传的宣传语,“苏东坡初恋的地方”。
有宣传故居故乡的,比如韶山,有宣传特产的,比如我们大涪陵的榨菜,有宣传风光特色的,比如竹海。这个宣传初恋的,确实比较另类,惹出网上笑声一片。既如此,带着好奇,那就也去看看吧,这是个什么特色的初恋。

中岩风景区位于岷江边上,始创于东晋时期,早期是佛教圣地,据说是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的道场,“岩壑胜景,不减峨山”。自唐以来,李白,苏东坡、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杨慎等名人相继在此留下足迹。而苏东坡年少时,曾在此地中岩书院求学三年,与恩师之女王弗初恋成亲,所以有了苏东坡初恋地的宣传语。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游览线路就是从岷江边的下寺出发,沿粗黑线条一路上山,翠微顶是最顶峰,海拔616米。
青神中岩寺




下寺看来也很新,烧香拜佛的地方,跳过了。
进山不远,就是“唤鱼池”了。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池壁上遍布题刻,可惜是风化严重,特别是文字类的,已难辨识。
下图中右边题刻的文字,即是“中嵓”二字(嵓为岩的异体字),题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
左边的三个经幢,造于唐咸通元年(860年)。
青神中岩寺




大多风化了。
青神中岩寺



苏东坡当年在名儒王方门下求学,王方欣赏苏东坡的才学,将爱女王弗(16岁)许配给苏东坡(19岁)。传说是苏东坡与王弗不约而同地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唤鱼池”,因心有灵犀而结缘。池壁上的“唤鱼池”也传说为苏东坡所题。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王弗27岁时离世,又十年后,苏东坡梦见发妻,写下了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青神中岩寺



读了这首词,倒也是能理解为啥青神县要用苏东坡的初恋地来宣传了。
潭边是近年新塑的苏东坡与王弗像,这应该是初婚的时期,只是,看上去两人的表情实在是太严肃了,没有一点喜悦神情。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离开唤鱼池,开始爬山了。
路边的一块石头,称着“上山虎”。一点也没有看出虎的样子呀。
青神中岩寺



过“中岩胜景”牌坊。
青神中岩寺




牌坊一过,又有“下山虎”。这个虎还有点虎的样子。
看说明,才明白这上山虎和下山虎又与苏东坡有关。
刚才的牌坊,是中岩中寺、下寺的分界处,牌坊上下各有一只石虎。北宋时期,中寺、下寺僧人争执,县官判两寺不和乃因这两虎相克,令毁虎求和。于是众僧先毁了上山虎,正毁下山虎时,恰遇苏东坡路过。苏东坡力劝众僧,讲明事理,这只下山虎才大体保全。
青神中岩寺




路旁造像。
青神中岩寺




接引亭。
青神中岩寺




接引亭对面壁上,有接引佛。服装很有特色。
青神中岩寺




牛头奇洞。洞口建筑把洞子全遮了。
青神中岩寺





壁上石刻是“千岩竞秀”。
青神中岩寺




再前面,是“千佛长廊”,又称“罗汉岩”,有非常集中的佛教造像。有三佛、二十五佛、十六罗汉、三大八十二小、七佛、大佛四菩萨、十六罗汉等窟,均为唐代作品。
青神中岩寺




大部分都在那十年里毁掉了。没毁的也风化了。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这一窟显然是修复的。
青神中岩寺




头、身、壁明显不是一体。
青神中岩寺




路边顶上有“卧佛石窟”。但站路上除了看到一个凹口,实在是看不到任何内容。
这个石窟中有中岩景区唯一幸免幸存未未被毁的一龛佛像。但是周围根本没找到有路上去,如果不是路边有个指示牌,也根本不会注意到。也许就是如此,才幸免于难吧?
青神中岩寺




主路边有条支路,到“仙床凌虚”。去刷个支线任务。
青神中岩寺




好陡的路。爬得气喘嘘嘘的。
青神中岩寺




满壁佛像,据说是476尊。
青神中岩寺




西方极乐世界。
青神中岩寺




路尽头,有一平台,壁上又是佛像,据说是1200尊。注意力都在壁上佛像去了,正想着这床在那里呢,原来脚下的这约七米长四米宽的平台就是“仙床”。
青神中岩寺




爬热了,歇一歇,下山回主路。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回到主路,再往前,是玉泉岩。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牛车载佛。
青神中岩寺




曾在涪陵白鹤梁留下“元符庚辰涪翁来”的黄庭坚,也在这里留下了“玉泉”二字。青神中岩寺



太极图造型的流杯池,是当年黄庭坚们饮酒吟诗的场地。
青神中岩寺





继续爬山,到景德禅院——中岩寺的中寺,曾经规模宏大。
青神中岩寺




路边又是一片题刻密集处,但大多还是风化了。
“中岩”二字,原刻于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咸丰八年(1858年)复刻。
青神中岩寺



“伏虎”与“无尽堂”。传说唐代无尽禅师见虎扑童子,弹指飞出巨石,降伏猛虎,救出童子。
青神中岩寺

青神中岩寺




体力衰退了,膝盖也有点痛起来了。
青神中岩寺




石笋峰。看这石形,对峙的这两坨大石头很久很久以前也许是一体的。
青神中岩寺




石缝两边是各种题刻。“文峰鼎峙”、“峻立云霄”。
青神中岩寺





“玉柱插汉”。
青神中岩寺




“石笋”。
青神中岩寺





石缝穿出,左转,又是石梯上行。
青神中岩寺




这里是上寺的遗址了。上寺原名“垂拱寺”,唐时所建。
正殿前有“讲经台”。讲经台后石壁上,刻有既要正读,又要反读的“身心了了,了了心身”。
青神中岩寺




讲经台和正殿都只剩下石头基座,地面建筑都没有了。
青神中岩寺




现存的正殿遗址,两面的巨石基座,后壁的石墙,殿中的基座都还比较完整。据说殿中原有铜佛十六尊。
青神中岩寺




往正殿左边前行,有尊者石龛,是在岩石中镂空凿成的。额上刻有“法象塔”,俗称“开山祖师墓”。里面中间是一大塔,两边各有一小塔,是某位高僧坐化之地。
青神中岩寺




再往前,是中岩书院遗址。当年苏东坡就在此求学。北宋南宋共320年,眉州(大致现在的眉山市)有生平事迹记载的进士就有886人,中岩书院是当时出进士最多的书院之一。
现在除了一个亭子外,就是一片丛林了,外加一对在亭子中窃窃私语的小情侣。
青神中岩寺




返回,在正殿背后,还有一条陡峭山路登顶,顶峰上还有“翠微”两个大字。但爬了几十步,脚痛难忍,也不知到顶还有多久,终究还是撤退下来了。

下山没有原路返回,走的涧道。涧道是分流上山下山人流的,直通唤鱼池,沿途树木,没什么太多的风景。其实是可以原路返回的。
青神中岩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川里隐洞
后一篇:荣昌万灵古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