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夹江千佛岩

(2019-03-15 19:38:38)
标签:

夹江

千佛岩

东风堰

游记

乐山市夹江县的千佛岩,一个比较冷门的小景点,适合在春节时,其他热闹景点挤死人的时候来。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一条不长的商业街走完,出现一处石头。有一些题刻在上面了。
夹江千佛岩




1956年定的四川省级文保单位。
“古泾胜境”,“青衣佳处”,“灵泉古渡”。
夹江千佛岩



造像很精美。但破坏和风化也很严重。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石堡坎里还嵌着一尊像。
夹江千佛岩




这几尊造像过去,就是水文站。
夹江千佛岩




路旁,东风堰,再外,是青衣江。
东风堰,名字不怎么样,实则有近360年的历史。2014年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康熙元年(1662年),时任夹江县令王世魁在青衣江左岸的龙吼滩筑堰引水,用于农业灌溉。因渠道引水口位于毗卢寺外,工程得各毗卢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更名为龙头堰,1967年更名为有时代特色的名字东风堰。
夹江千佛岩




春节期间免费开放。不得不说这是个良心景点。有占了小便宜的感觉。
夹江千佛岩



青衣江对岸。江水清澈,波平如镜。
夹江千佛岩


走到这里,才是景区的真正入口。
门票很便宜呀,5元。良心。
夹江千佛岩




一条路继续沿江前行。另一条路上山。看导游图,应该是条环线。先沿江走。
夹江千佛岩



江中嶙峋大石,称“龙脑石”。
夹江千佛岩




有很多近现代的题刻。
“石伴清流,人寄扁舟”。
夹江千佛岩



“万里秋风石径斜,泛舟泾口似归家,青衣江上花如雪,峨岭山中雪胜花”。
夹江千佛岩



“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古泾新颜,秀冠青衣。”
夹江,建县于隋朝开皇年间(593年),县名即是由千佛岩这里的“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景观而得。
夹江千佛岩




再往前的陡岩上,就是千佛岩了。
夹江千佛岩




据调查,千佛岩里,现存共有162窟,2470尊造像。最早开凿于隋朝,兴盛于唐,到明、清时,仍有修建。1300多年来,千佛岩造像历经了各种自然和人为的损害,明代以前的两次塌方,长期的风雨剥蚀,更大的损毁则是在“文革”时期,为建厂开山打石,100余窟,1000余尊造像荡然无存。夹江千佛岩



仅存下来的造像中,好多像的头部几乎都被毁掉了。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张着嘴的造像很少见的。翻领是不是挺有风格?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岩窟上,有“五兀书院”四字。
夹江千佛岩



明朝的吏部文选郎中张庭所书“古泾口”。张庭,别号五兀山人,罢职回夹江后,办有五兀书院。
夹江千佛岩




胸前的蝴蝶结。
夹江千佛岩




稍矮处的造像头部基本都被毁了。高处的,好象都还完整。
夹江千佛岩



整个千佛岩中最大的造像就是这尊弥勒像了,高2.7米,有点象乐山大佛。难得的是没有被损毁。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层层叠叠的石窟。
夹江千佛岩




凹槽中是一截石梯步,这是秦汉时期的古栈道遗迹。
夹江千佛岩




在这整块的石头下,居然是水槽,即前头说到的“东风堰”。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石窟造像的区域基本结束,顺路前行,则是各个时期的文字题刻了。
“泽润生民”、“江清月近”、“云涛”、“丹丘”等,旁边还有“月浪厂”等。
这大块的石头间,向前伸出,形成一块能蔽雨的地方。上下的石头间,还有很大的缝隙,给人一种不稳固的感觉。
夹江千佛岩



路面的石条下,是东风堰,低头,能看到隐隐的水流。
夹江千佛岩



“月浪厂”。什么意思呢?
厂有三个发音:chǎng、ān 、hàn。读chǎng时,指没有墙壁的简易房屋,马屋,牲口棚子。 读ān 时,同“庵”,多用于人名。读hàn时,指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人可居住的地方。
月浪厂,可以理解为在这个岩腔下,可于月下静观青衣江细浪。
其下,是原镌于清康熙三十六年的《重修千佛岩并灵泉记》,解释了“泾口”名称的来历。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兵灭蜀,因战争导致人口减少,以及秦为加强统治,减少异国人口比例,“徙秦民万家居南安”。南安,即现在的夹江地区。这些“秦民万家”主要来自陕西关中平原的泾水流域,来到蜀地的他们不忘故土,“忆泾水不得,饮此江流似焉”,就把青衣江视如泾水,因而以“泾口”之名来称其迁居之地。
夹江千佛岩
另外,文中也记叙了千佛岩的来历。“唐初,邑之僧人梦佛于岩上,以千佛石岩刻之,宛然有其神而助之”。
后来,这些造像的“面目头颅毁损剥落”,康熙三十五年时,时任县尉王定弢看到这种情形,“太息之”,于是,“丙子冬募陶人,陶佛之首凡数百”,召集陶匠制作了几百个陶首,第二年,将原头像或整修或铲除后,将陶首安在石像上,“补饰丹青无痕,而且俨然生气,足壮山川之观”。这算是王定弢县尉的文物保护方法吧。
到今天,王定弢县尉制作的陶首也没有被保护好,全损毁了,只留下一个个无头的石像。

夹江千佛岩




逝者如斯乎?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清道光三年九月修补道路的记录。1982年建栈道栏杆的题记。
夹江千佛岩



峭壁飞涛。
夹江千佛岩




东风堰穿山脚而过。
夹江千佛岩




关羽座像。
夹江千佛岩




振衣冈。
夹江千佛岩




所以这一片文字题刻的区域就叫“万咏崖”。
走完整个景区后,觉得“千佛岩”代表历代的造像。“万咏崖”则代表历代对造像以及夹江风景的颂美。夹江千佛岩



拥明竞秀。
夹江千佛岩




这几尊像的手艺就有点差了。
夹江千佛岩




清嘉庆二十年,夹江县令王佐命人刻下的禁令:“禁止上下一带开厂打石,如违严究”。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回头看“万咏崖”这一片山岩。
夹江千佛岩





半山腰高处树丛中的“千佛岩”、“万象庄严”,一不留神就看不到。
夹江千佛岩




天生桥。东风堰的水流从石下流过。
夹江千佛岩




天生桥那边,导游图上显示有个造纸博物馆。但摆摊的说,已经关了,搬到县城里去了。
夹江千佛岩




从天生桥这里上山,走个环线回去。
夹江千佛岩




路上的题刻。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




山道有点陡。路上有一两个观景平台,但周边树枝太密太乱,影响视线。
夹江千佛岩




山顶。没什么景观。
夹江千佛岩




下山路上,也有一些题刻。
夹江千佛岩





路过千佛寺。焚香许愿的人挺多。
夹江千佛岩
下得山来,就是售票处附近了。环线结束。

不错的小景点。夹江县城边上,交通方便。值得一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柳江古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