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溪口水银矿

标签:
秀山溪口水银矿水银厂杂谈 |
这次回秀山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是溪口水银矿。不是谈生意,也不是旅游,算是怀旧吧。
这里是父母曾经工作过十几年的地方,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在这里,我也生活了9年,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才因水银矿的撤销而随父母搬到了涪陵。
变化很大的了,终于在溪口镇边上找到了通往水银矿的公路。
这条路是当年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了。也是我们走路到溪口镇(当时还是溪口乡)上小学的唯一道路。当时的我得走一个小时左右吧,才能从家里走到学校。
就是这个小山谷间,这条公路,连接着家和学校。
http://s5/mw690/3fda8987xcd1df5efa524&690
这个桥,大概算是学校和家的中点吧。
也许是下着雨,河水混浊着,没有记忆中的清亮。要一直走公路的话,到学校会远很多。所以当时大家都是过了桥后,在前面一个地方趟河,走近路。再或者,就从左边半山腰的水渠上走过去。
现在有些想不通了。当时7、8岁的小孩子,怎么会没有大人陪伴,就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自己走个把小时去上学呢?甚至从半山腰的水渠上走过去,旁边可都是十几米高的悬崖呢。
时代变了,真的变了。
http://s8/mw690/3fda8987xcd1df6d5c3f7&690
记得当年的冬天可真是冷,路旁的树叶上,草丛上都会结上冰挂,一串一串的,晶莹透亮。当时可没闲情逸致去赏景,赶紧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小火炉弄得旺旺的。
记得当年的寒暑假,每个学生都要向生产队交牛粪作肥料。于是7、8岁的自己,也会起得早早的,在河滩上、小路边去寻找一滩滩的牛粪。当发现一滩牛粪,就象是发现了一处宝藏,赶紧用手捧起放到竹筐里。
http://s14/mw690/3fda8987xcd1df78bfabd&690
车开到了原来的矿部的位置。心里嘀咕着,是这吗?不是离河边挺远的吗?
http://s14/mw690/3fda8987xcd1df8af633d&690
一座小桥,连着河的两岸。记忆中,这条河好宽的。从家里到河边要走好大半天。而现在,好象就几步路的样子。现在才真的有点明白儿童的眼里,和大人的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大的。
桥,几步就走过去了。那栋两层楼的石头房子,就是当年的家了。
http://s12/mw690/3fda8987xcd1df9ff40cb&690
石头夹着水泥砌起的房子。在当时,是挺新,挺好的地方了。
http://s2/mw690/3fda8987xcd1dfab64351&690
房子边这三棵大树,可以算是参天大树了,是老爸当年种下的。
老爸正摆弄着相机,准备拍照。
现在这树,都比老爸的腰粗了。
http://s8/mw690/3fda8987xcd1dfbf68977&690
房子周围就一小块的平地。房旁的路,上坡一头通往爸妈当年上班的矿部,下坡一头通往河那边的供销社,以及电影坝。
当年放露天电影时,天还没黑,就得自己拖着好沉好沉的木头椅子,早早地过去占位置。
http://s6/mw690/3fda8987xcd1dfd8f47a5&690
没想到,这房子现在还有人住。这一间里面,就是当年的家了。
http://s9/mw690/3fda8987xcd1dfe2a50b8&690
晒一张当年的老照片吧,姐姐,哥哥和我,不知当年是三岁还是四岁。房子旁边的树子,都还不怎么高呢。
http://s4/mw690/3fda8987xcd1dff4d57a3&690
房子在右侧,记得当年垒了个小灶,既不挡风又不蔽雨的,星期天的时候,偶尔会开个小灶。
http://s10/mw690/3fda8987xcd1dfff1e8f9&690
房子的另一面。楼上好象当时是招待所吧。
http://s13/mw690/3fda8987xcd1e006f498c&690
石头房子的坡上,是几栋木房。最边上这栋,据说是最早的家了。但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
http://s15/mw690/3fda8987xcd1e00c9e83e&690
现在早没住人了,被竹篱笆围起来,成了养鸡的地方了。
http://s3/mw690/3fda8987xcd1e0141e772&690
挨过来,是当年的食堂了。
http://s14/mw690/3fda8987xcd1e01a21ecd&690
没想到,现在也还是食堂。当时早上就在这里买上两个馒头,装在书包里,带到学校,中午时候,就在农村同学的羡慕眼神中,当午饭吃掉。
http://s3/mw690/3fda8987xcd1e02097e82&690
还是简单装修了一下,格式还是原来的,没什么变化。
http://s9/mw690/3fda8987xcd1e02b03768&690
http://s13/mw690/3fda8987xcd1e032c776c&690
再往上,这块坝子是当年的球场。球场背后,是个陡坡。感觉现在没当年陡了,或许整治过,或许自己视角变化了。
http://s5/mw690/3fda8987xcd1e038ffec4&690
再往上,就是当年的矿部办公楼了。老爸老妈当年就是这里面上班呢。
http://s16/mw690/3fda8987xcd1e0417010f&690
石梯都好光滑了,也许也有当年自己爬上爬下的功劳。
http://s15/mw690/3fda8987xcd1e0b27dfbe&690
没想到这些房子到现在都还在使用中。
虽然外墙粉刷过,但骨子里,还是当年。“自力更生,勤俭建国”也还是当年的口号。
http://s16/mw690/3fda8987xcd1e0cdc920f&690
http://s13/mw690/3fda8987xcd1e0d843a7c&690
这树叫什么“拐枣树”,现在正是结果的时候。当年觉得挺好吃的,现在拿给孩子们,尝了一下就再不吃了。
http://s3/mw690/3fda8987xcd1e0e4ac9e2&690
当年在这楼梯上不知窜上窜下多少回。
http://s6/mw690/3fda8987xcd1e0ef85485&690
楼上的这些办公室,都有些模糊了,也分不清当年老爸老妈是在那一间了。
http://s15/mw690/3fda8987xcd1e0fae85ce&690
http://s16/mw690/3fda8987xcd1e105db8cf&690
http://s3/mw690/3fda8987xcd1e10fdfb82&690
http://s2/mw690/3fda8987xcd1e1188d4b1&690
办公楼的右边再往坡上走,是原来的大礼堂,开大会的地方,现在已经没有了。
往左边走,是原来的厕所,现在也没有了。
左边的山沟里,记忆中有几块萝卜地,当年曾约起去偷萝卜吃。要偷那种青皮的萝卜,才最甜。
http://s8/mw690/3fda8987xcd1e12278377&690
很多的地方,我都没有记忆了。姐姐哥哥大几岁,印象还深刻得多。
http://s6/mw690/3fda8987xcd1e12cae215&690
当年撤矿时,好多大人们在球场边的陡坡上照了张合影,我也跟在里面。现在这张照片,也许在老爸的相册里吧。
http://s3/mw690/3fda8987xcd1e13ac1da2&690
河对岸,是当年的供销社所在的位置了。放电影的坝子,早已没有了。http://s3/mw690/3fda8987xcd1e14373662&690
这个,据说是当年的银行。我没印象了。
http://s12/mw690/3fda8987xcd1e14bfdd1b&690
桥立了这么多年,还没垮掉。记得当年有次洪水,都淹到桥面了。
http://s12/mw690/3fda8987xcd1e15629c0b&690
桥下的河水似乎还是当年的流量。再往上游一点的地方,当年被孩子们垒石成坝,在坝里又深掏石头,最终掏出一个一两米深、五六米长的小坑,就是当年的游泳池了。我也在某一年发洪水(不算太大)的时候,跳下水中,爬划着,水冲着,反复几个来回,不知怎么的就学会了游泳。
http://s2/mw690/3fda8987xcd1e163e1491&690
现在的水银好象还在生产着。当年不知水银的危害,还曾经把水银点在手中滚来滚去玩。
http://s13/mw690/3fda8987xcd1e1722ea5c&690
这就是当年的供销社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了。糖呀,花花绿绿的什么东西呀,这里都有。当年的糖,是可以按颗数卖的,什么时候能得到一颗,那是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了。
http://s13/mw690/3fda8987xcd1e17da292c&690
只记得这边的供销社了。旁边的这些都没印象了。
http://s16/mw690/3fda8987xcd1e18de902f&690
三十三年前的模糊记忆了。这次回来看过,以后应该不会再来了。这个曾经的家,就在记忆中永存了。
http://s12/mw690/3fda8987xcd1e19a5a4fb&690
回涪陵后,父亲动了个小手术。非常凑巧的是,跟他同一个病房的,居然是他当年在水银矿工作时的老科长。真的是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