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父女关系对女儿婚姻的影响——第三次读书活动

(2014-09-13 23:01:32)
标签:

转载

2012 1 31 晴

 

距离第二次读书会将近20天了,大家都非常期盼,所以昨天下午刚从老家回到北京,今天上午读书会就进行了第三次活动。

 

第10章《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这一章对大家的还是有相当大的震撼和启发的,读这一章的时间不过10分钟,大伙结合各自的体会,竟然热烈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最让大家有感触的话有两段,第一段是:

我们的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的信息,但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二千位的信息。所以,我们会选择性地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至于如何选择,就要受到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人每天环顾四周,看见的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大脑会自动排除掉。

 

玻璃说起过年期间的一件事情。LG从老家带了150个真正的柴鸡蛋,她自己舍不得吃就做给宝宝和她母亲吃。一次LG下班回来问:“鸡蛋吃了没有?小的吃了吗?”她说吃了,LG又问:“大的吃了吗?”

玻璃心想,LG这是不想让自己的妈妈吃,而她的妈妈正好也是这么想的,竟然期期艾艾地哭了起来。

我们听后都对玻璃的解读方法有异议,飞尘说她LG那么豪爽,根本不可能为几个鸡蛋跟一个老太太计较。说来也巧,正好她LG有其他的事情来电话,她就顺便问LG关于鸡蛋的真实想法,人家说意思就是想让大人孩子一起吃!

 

这个例子,对于上面那段文字真是最生动最及时的注解!

我们常说,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的是不同的。其实岂止是孩子和大人的不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我们接收到的无数信息中,我们能有意识和感觉的仅仅占十亿分之五!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远非真实的客观,而只是“我所看到和以为的客观”。

 

第二段话是: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路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更糟糕的是,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读完这一段,大伙的讨论更热烈了,尤其是雨露,说起自己原生家庭的许多故事。她父亲对她管教极其严格,不留丝毫自由空间,比如高考志愿表就一直在父亲的手里,她想知道其中的内容都只能借同学的看;父亲对她总是否定,一次得了一个作文大奖,父亲却将她训斥一番,说语文学得好根本不值一提,只有数学好才真正有价值,从此她的作文便只能得到及格分;她喜欢画画,父亲却硬要学书法;即便她画了,父亲也会说她没有想象力…...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她非常压抑,但强势的父亲绝对不允许她顶嘴,母亲很胆小无法保护她,所以她养成了生闷气的习惯。

雨露的LG也有一些控制倾向(这一点和她父亲类似),但并不严重。由于父亲给她的伤痕没有愈合,她往往对LG的言行过于敏感,别人看来普通的一句话,在她看来就是要控制她的、不允许她有丝毫反抗的压迫。在LG面前,她已不是当年那个可怜的小姑娘,所以对父亲的一腔怒火被一同激发,不可遏止地朝LG爆发……

这自然会引发两人进一步地恶言相向,严重影响夫妻关系。另外,由于在父亲那里没有得到的认可,她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非常在意,尤其是LG对她的看法,她一面下意识地追求着他的肯定,另一方面对他的否定表现的极为敏感和不满。但我们都看得出,她心里其实是非常爱LG的,LG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读了这一章,大家都意识到,雨露的模式就是控制与反控制,她自己也深以为是,但她觉得还很难控制自己情绪。大家都鼓励她说,只要认识到自己潜意识中的模式,就是向前跨了一大步,距离打破这个模式也就不远了。

 

下面这段文字是玻璃写的:

玻璃讲述了她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她上学以后,就和父亲不在同一个省了,她在家乡读书,父亲在外地上班,就这样与父亲的关系相当疏远。记得十二、三岁那年,她在房顶上干活,父亲回家了,看到父亲她非常高兴,兴奋在房顶上不停地跑来跑去,想着抓紧时间干完活儿好看看父亲的包里带回来蛋糕没有。然而父亲不但没有帮她干活,还站在院子里骂了她一句,她一下子就对父亲产生了怯感。

在她的印象里,与父亲的接触很少,她只记得过年的时候父亲为她的母亲、她和弟弟在除夕夜熬一锅菜,其它的就没有什么接触了。她长大以后,虽然和家人在同在一城市,但是只要母亲不在家,她就很少回家;即使母亲在家,周日(那个年代是六天工作制)放假,母亲要是到院子里,她就不会和父亲在房间里呆着,也要跑到院子里。大家在一起看电视,她也不会和父亲坐在一起。这么多年已经很疏远了。还有一次与父亲的接触那次印象也特别深,那还是她上大三的时候,因为她的原因父母吵架了,父亲生气出门了,她赶快跑出去找啊,终于看见父亲抽烟了(当时医生不让他抽烟)。虽然没有到了开学,她还是提前到了学校。

父亲去世的前一年,经常给她打电话嘘寒问暖,但是没有过多久,父亲去世了。她经常和母亲讲父亲的冷漠,母亲也觉得是父亲快去世的时候对她们三个人比以前确实好了很多,但是没过多久,父亲就去世了。对于父亲她也曾经潜意识地抱怨过,但是谈不上是恨。

如今她已经不惑之年了,有些事情也慢慢地想开了。不过与父亲的相处影响她成年后与男同志相处,她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丈夫关心她,现在婚姻出了问题,她在不断地努力修正自己,为了丈夫、自己和未成年的孩子。

 

她还讲述了她表妹的故事,表妹幼年(7岁)父亲去世,她的母亲对她非常严格,她找了一个比她大10岁的男同志结婚,没过5年就离婚了。为了儿子能够少受点伤害,她还是和曾经的丈夫同住在一起,就这样瞎过着。

 

玻璃感觉女儿的成长,父爱母爱同是根基,爱越多要基越大,女儿长大后,出问题就会越少,爱与出问题应该是负相关关系。在女儿的成长中,父爱绝对不能缺失,得越多越好,说白了,父亲就不要要求女儿这要求女儿那,在女儿的成长中,就为女儿服好务就得了。

 

豆妈分析,玻璃从小感到父亲对自己很冷漠,所以她发展出了一种自我保护模式,即“我不需要别人关心,没有谁我都一样活!” 这种模式显然被带到了她的婚姻生活中,所以她才会有不愿意丈夫关心她的想法。她确实显得非常自立、非常能干,而且从来不会撒娇。

她是真不愿意让别人关心吗?不是!潜意识里,她是怕求爱不得反受到更深的伤害——就像当年她在父亲那里得到的一样!

 

雨露和玻璃的故事,都很好地验证了父爱对于女儿的重要性。父女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女儿婚姻的幸福!天下的爸爸们,如果你希望你的女儿一生幸福美满,请一定好好宠爱她们吧!

正是你们,为她们绘出了指导她们一生的 与异性交往的心灵地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