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感情过滤器 |
6.杨对于浪漫的爱情非常渴望。
从杨跟第一任夫人杜致礼的认识过程来看,虽然充满了浪漫,但是浪漫也是有客观理由的。我们分析如下:
当时,能够去美国的中国人无非是两种人,一是家庭很有钱,很有势力,一是公派留学生。这两类人在中国都是少数的,当时美国也还没有成为人间的“天堂”,自然中国人在美国也是极少的,那么服务于中国人的中餐厅自然成了“珍稀动物”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海外学子,杨振宁在他求学的普林斯顿维瑟思旁街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茶园餐馆”吃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在节日前后最容易发生感情的故事。
那天正好是圣诞节假期的一天,跟杨振宁发生感情故事的女主角该是谁呢?如果是公派女留学生,那么只是一般的打招呼,不会发生杨振宁所渴望的浪漫故事的。
我们再来看,杜致礼为什么这时候要出现呢?虽然她是国民党著名将领杜聿明的女儿,此时是1949年,国民党风雨飘摇,父亲在1949年1月就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那么原来杜致礼想要去美国贵族学校“卫斯里女子学院”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家庭的巨变,让她只好改变主意,改上纽约一所不出名的圣文森学院完成自己的学业。普林斯顿就在纽约旁边。这么一分析,她是一定有机会去纽约附近的这唯一的中餐馆的。
这就好比说,一个新疆人来北京,他是有意向去北京的“新疆村”看看的。
作为家道衰败的杜致礼这时候肯定有种欲望跟中餐馆的中国人认识的。两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就在仅有的这家中餐馆碰头了。
那么恋情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里不能不说到,杨振宁赴美之前的一段故事。
杨振宁在考取赴美留学生资格之后,暂时不能留美,为了贴补家用,就在当时的西南联大附中教书,同时教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课。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班上有个名叫杜致礼的女生,竟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爱女。
当时杜聿明率远征军刚从缅甸作战归来,担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杜致礼也跟着家人来到了昆明。总司令的女儿就在自己的班上,加之靓丽可人的杜致礼从来没有官小姐的架子,且聪颖过人,自然引起杨振宁的格外注意。那时的杨振宁和杜致礼虽然互有好感,但除了课堂上外,两人私下却接触甚少。只是有一次看电影,给杜致礼留下的印象很深。杨振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凡数学季度测验考到前三名的,他就私人请他们看电影。在他执教的第一次测验中,杜致礼就进入了前三名,有幸获得了一次奖励机会。那晚,杨振宁陪三个学生看电影,坐在杨振宁身边的杜致礼第一次和自己尊敬爱慕的老师距离这么接近,抑制不住心头怦怦跳动。而杨振宁则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严格保持着和女学生的间距。这就是当时杨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前面的分析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相见是有充分的根据的,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位漂泊在美国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中国人,在节假日在两个城市之间唯一中餐馆中见面的概率是很大的,只不过,他们之前就认识而已。
后一篇:杨振宁的感情过滤器是什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