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职业规划咨询 |
与杜老师的面谈总结
写在前面:
我感动杜老师的敬业精神,佩服您做事的激情和执着。关于我找杜老师做这次面谈的背景大家可以参看前面的帖子(《考研,保研,出国,就业?》)而今天所能总结到这里和大家分享的仅仅是这次长谈中的极小一部分,但是也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面谈中的潜移默化的东西和领会都是我无从表达的……
关于铁杵磨成针和借风扬帆:
以前的以前抱着一种思维方式:只要我努力,就没有办不到得事。就如同我选择生物,选择之前我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也对生物不是很了解。只是相信铁杵磨成针。这或许是从小的一种思维定式,和被灌输的行为方式,并且在我身上得到发扬光大,我也一直以此为荣。从上了大学,修完了一门我自己不擅长数学,我开始模模糊糊得意识到这个问题:是该取长补短,还是扬长避短?我当初选择数学得目的是急切的想弥补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上的不足和反应慢的缺点。我想应该有很多类似于我的人,忙碌于弥补自己的瑕疵和缺陷。特别是对于完美主义者,或者说在学校的温室中尚能保留自己这种天真的完美主义的人。心目中一些光环的东西,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时常诱惑自己忽略了很多现实和规律。杜老师的这次谈话所给我的,很大程度上是对另外一种主流声音的唤醒和加强,让那些虚无的东西变的黯淡。做出这种选择是痛苦的:就是接受自己身上的缺点。还记得杜老师刚坐下来时提起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差的,“我爱人的动手能力就很强,但是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很强”。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这个人毫不含糊的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且还这么肯定,如果换做我,我肯定觉得承认这些东西对于我而言无疑时相当于对自己判了部分的死刑。“人有很多东西时1-16岁所决定了的。甚至是1-6岁”杜老师说,“一些潜意识的东西影响你的决定……有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你只能认清他,然后顺着规律走。”突然心里面想起一句话:人定胜天。这句话溶入了多少人的激昂澎湃,然而又有多少非理智的牺牲和付出。而这些牺牲和付出完全可以在另外的领域得到成倍上千的回报,这就是机会成本。而很多时候我们被一些极端痛苦,极端快乐,奇迹所蒙蔽,逼迫自己去做苦行僧,确忘记了很多时候事情是有方法的,成功是有捷径的。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卧薪尝胆。最大的捷径莫过于经营自己的优势。铁杵磨成针,和借风扬帆。其实是在给自己选择地狱和天堂。
矛盾的冲突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觉得生活周围的很多事件以及事件的发展都是这样:围绕一个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甚至很多时候去制造矛盾。而我自己的现在的矛盾其实是成就感和耐不了寂寞的冲突。当然这两者很多时候并不构成矛盾,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发生在我身上。生物学是很热,但是很多时候是基础性的探索,给大家的也是一种未来的憧憬,真正的产业化,至少在中国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这中间需要很多人的前仆后继。我不觉得我自己可以坚持,即使坚持,我也不觉得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能游刃有余。关于矛盾的出现,实际上来说就相当于自己和自己打仗,也是别人很难察觉,自己最痛苦的受伤。很多时候就如同自己内脏出血,而外表看起来还可以微笑。矛盾实际上意味着舍弃,舍弃或许谁都会,只不过是个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杜老师的比喻很好:等到悬崖边上,不要犹豫往前还是往后一步的时候被一阵风吹下去……,其实矛盾的解决说来也简单,两个矛盾背后都有一个核心价值关的问题,就像bf/gf背后是爱,而事业背后是成就感,哪个是誓死都不能动的,另外一个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最最核心的,就必须让步,不要等到矛盾爆炸,也不要等到一阵风吹过来。不要给自己无选之选……
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临走的时候杜老师说我是一个表面很随和温顺的女孩子,但是这次的选择我怎么异乎寻常表现的这么强烈?我轻轻一笑,心里其实很清楚,每个人都有心中最珍贵的东西,神圣而不可丝毫的威胁,就如同蛇的七寸,那是引起人誓死捍卫的东西,只不过蛇的在身体上,而人在心底。我的心底不允许自己做一个庸碌的人,随着大的洪流经营一个“小我”。当这一点受到威胁,当我看着这种洪流向我慢慢压过来……我的反抗是别人难以相信的。这里谢谢杜老师,让我认识到自己核心价值观的珍贵性,很多时候我们试图找到很多贵重的东西,试图与其相提并论,试图抹杀这种主次区别,试图所有的期望都能和谐,希望所有的矛盾都能化干戈为玉帛,试图鱼和熊掌都能兼得……我想我该停下来了,做出自己得选择!
我的学生思维:
“如果要扔一枚硬币,我告诉你,100下之后大概有50朝上,50朝下。你说不行,我这次一定要上,我说这不可能,然后你又说,那我要100下之后,一定是50朝上,50朝下,其实这就是学生思维”杜老师说。凡事要个肯定,比如说高考一定要考上,这个专业一定要上,别人帮助参谋的专业,就让别人保证整个专业10年20年之后一定火的一塌糊涂。社会上没有那么多肯定,都是个概率的问题。1+1不一定等于2,而且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不要非得等到100%的把握才敢迈出那一步。做事求稳并不是说做事求100%的成功率,这是个极端。灵活度能让你接受很多非100%的选择,大胆的选择自己的方向,选定了要付出100%的努力,这是人所能把握的。
咨询完的时候,万人食堂已经熄灯了,而那些关于更深层次的咨询内容,比如潜意识,比如感情过滤,比如社会的潜规则……我想也只有我这个咨询的面授者能领略在心。
备解:从中午接近12点,到晚上接近12点,杜老师帮助我将近12个小时。
写在前面:
我感动杜老师的敬业精神,佩服您做事的激情和执着。关于我找杜老师做这次面谈的背景大家可以参看前面的帖子(《考研,保研,出国,就业?》)而今天所能总结到这里和大家分享的仅仅是这次长谈中的极小一部分,但是也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面谈中的潜移默化的东西和领会都是我无从表达的……
关于铁杵磨成针和借风扬帆:
以前的以前抱着一种思维方式:只要我努力,就没有办不到得事。就如同我选择生物,选择之前我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也对生物不是很了解。只是相信铁杵磨成针。这或许是从小的一种思维定式,和被灌输的行为方式,并且在我身上得到发扬光大,我也一直以此为荣。从上了大学,修完了一门我自己不擅长数学,我开始模模糊糊得意识到这个问题:是该取长补短,还是扬长避短?我当初选择数学得目的是急切的想弥补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上的不足和反应慢的缺点。我想应该有很多类似于我的人,忙碌于弥补自己的瑕疵和缺陷。特别是对于完美主义者,或者说在学校的温室中尚能保留自己这种天真的完美主义的人。心目中一些光环的东西,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时常诱惑自己忽略了很多现实和规律。杜老师的这次谈话所给我的,很大程度上是对另外一种主流声音的唤醒和加强,让那些虚无的东西变的黯淡。做出这种选择是痛苦的:就是接受自己身上的缺点。还记得杜老师刚坐下来时提起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差的,“我爱人的动手能力就很强,但是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很强”。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这个人毫不含糊的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且还这么肯定,如果换做我,我肯定觉得承认这些东西对于我而言无疑时相当于对自己判了部分的死刑。“人有很多东西时1-16岁所决定了的。甚至是1-6岁”杜老师说,“一些潜意识的东西影响你的决定……有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你只能认清他,然后顺着规律走。”突然心里面想起一句话:人定胜天。这句话溶入了多少人的激昂澎湃,然而又有多少非理智的牺牲和付出。而这些牺牲和付出完全可以在另外的领域得到成倍上千的回报,这就是机会成本。而很多时候我们被一些极端痛苦,极端快乐,奇迹所蒙蔽,逼迫自己去做苦行僧,确忘记了很多时候事情是有方法的,成功是有捷径的。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卧薪尝胆。最大的捷径莫过于经营自己的优势。铁杵磨成针,和借风扬帆。其实是在给自己选择地狱和天堂。
矛盾的冲突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觉得生活周围的很多事件以及事件的发展都是这样:围绕一个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甚至很多时候去制造矛盾。而我自己的现在的矛盾其实是成就感和耐不了寂寞的冲突。当然这两者很多时候并不构成矛盾,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发生在我身上。生物学是很热,但是很多时候是基础性的探索,给大家的也是一种未来的憧憬,真正的产业化,至少在中国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这中间需要很多人的前仆后继。我不觉得我自己可以坚持,即使坚持,我也不觉得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能游刃有余。关于矛盾的出现,实际上来说就相当于自己和自己打仗,也是别人很难察觉,自己最痛苦的受伤。很多时候就如同自己内脏出血,而外表看起来还可以微笑。矛盾实际上意味着舍弃,舍弃或许谁都会,只不过是个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杜老师的比喻很好:等到悬崖边上,不要犹豫往前还是往后一步的时候被一阵风吹下去……,其实矛盾的解决说来也简单,两个矛盾背后都有一个核心价值关的问题,就像bf/gf背后是爱,而事业背后是成就感,哪个是誓死都不能动的,另外一个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最最核心的,就必须让步,不要等到矛盾爆炸,也不要等到一阵风吹过来。不要给自己无选之选……
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临走的时候杜老师说我是一个表面很随和温顺的女孩子,但是这次的选择我怎么异乎寻常表现的这么强烈?我轻轻一笑,心里其实很清楚,每个人都有心中最珍贵的东西,神圣而不可丝毫的威胁,就如同蛇的七寸,那是引起人誓死捍卫的东西,只不过蛇的在身体上,而人在心底。我的心底不允许自己做一个庸碌的人,随着大的洪流经营一个“小我”。当这一点受到威胁,当我看着这种洪流向我慢慢压过来……我的反抗是别人难以相信的。这里谢谢杜老师,让我认识到自己核心价值观的珍贵性,很多时候我们试图找到很多贵重的东西,试图与其相提并论,试图抹杀这种主次区别,试图所有的期望都能和谐,希望所有的矛盾都能化干戈为玉帛,试图鱼和熊掌都能兼得……我想我该停下来了,做出自己得选择!
我的学生思维:
“如果要扔一枚硬币,我告诉你,100下之后大概有50朝上,50朝下。你说不行,我这次一定要上,我说这不可能,然后你又说,那我要100下之后,一定是50朝上,50朝下,其实这就是学生思维”杜老师说。凡事要个肯定,比如说高考一定要考上,这个专业一定要上,别人帮助参谋的专业,就让别人保证整个专业10年20年之后一定火的一塌糊涂。社会上没有那么多肯定,都是个概率的问题。1+1不一定等于2,而且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不要非得等到100%的把握才敢迈出那一步。做事求稳并不是说做事求100%的成功率,这是个极端。灵活度能让你接受很多非100%的选择,大胆的选择自己的方向,选定了要付出100%的努力,这是人所能把握的。
咨询完的时候,万人食堂已经熄灯了,而那些关于更深层次的咨询内容,比如潜意识,比如感情过滤,比如社会的潜规则……我想也只有我这个咨询的面授者能领略在心。
备解:从中午接近12点,到晚上接近12点,杜老师帮助我将近12个小时。
网友:阿晓
后一篇:必须要做出选择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