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清华在争夺高考状元时手段怎么那样下流?

(2015-06-28 22:06:50)
标签:

北大

清华

争夺状元

瘪三下流

杂谈

分类: 岁月人生随想


北大清华在争夺高考状元时手段怎么那样下流?

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是哪两所?恐怕连幼儿园的孩童都知道:北大和清华!但如果有人问及哪两所大学是中国最下流的大学,那么可能没有谁能准确地回答出这个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第一个问题是一样的,北大和清华!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一位名叫梅贻琦的教育家就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民国时代的北大和清华,没有今天的大楼,但却有群星灿烂的大师;民国时代的北大清华,没有争夺全国的高考状元,但却培养出许多名经世济民的人才。而反观今日的北大和清华,除了竞相盖大楼,不择手段地争抢高考状元外,还有什么能令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其中,最令全国人民感到好笑甚至不齿的是,北大和清华为了争夺高考状元,竟然沦落到街头瘪三的地步,名牌大学的尊严在几个乳臭味干的状元面前威风扫地。

    据北京电视台6月28日报道,北大和清华为了争夺四川省的高考状元,在微博上互掐和撕逼。@北大四川招生组: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择北大的考生挨个电话,称北大欺骗了他们,不会满足他们的专业志愿。在此我们回应:1、招生组的承诺,一诺千金,目前报考各个专业的人数也十分合理,没有任何不满足的可能;2、从近5年的历史看,恰恰是某校多次毁约,没有兑现其承诺。请不要继续骚扰北大准新生。

    随后,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官方微博转发并评论北大招生组的微博,指责对方对报考清华的考生“许以重金”。@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兄弟,给考生介绍北大情况,让学生更好地选择,你夸张一点也没问题,但非要超越政策,拿钱诱惑考生,就不怕教坏小孩子吗?兄弟,从昨天上午开始,你们就在不断地骚扰已填报清华的某文科2-5名考生,并许以重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很简单吧!

     事实上,除了在微博上相互撕逼和骂战之外,北大和清华私下里抢夺高考状元的手段更加下流和不择手段。2015年重庆高考成绩揭晓后,来自巴蜀中学高三(1)班的刘楠枫,以704分的裸分成绩成为四川省的文科高考状元。为了争夺刘楠枫同学,北大与清华招生方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北大招生组为表达诚意,甚至屈尊甘愿成为刘楠枫的坐骑,派专车接送该生在成都进行游玩。清华大学也不甘示弱。为了抢夺2015年河南理科状元祝乐,清华大学招生组凌晨4点驱车将祝乐同学从家中接到北京。云南2015年的高考文理科状元刘德斌和朱俊瑞,被北大云南招生组“劫”到北京,不仅参观了风景名胜和大学校园,还与教授面对面交流。

    事实上,北大和清华争夺高考状元,不是从2015年才开始的。早在2000年,北大和清华就开始了状元争夺战。2013年,福建一名文科状元在得知自己的成绩后就被清华招生组老师接到一家酒店,避免被北大抢走。一位高中老师见状后告诉记者:“(清华)这是要把S包起来,避免其与外界接触。”在“雪藏”这位高考状元的时间里,招生组老师给这位状元进行“游说、宣讲、给服务,甚至谈奖励。”直至这位高考状元同意报考清华。

    在香港多所世界知名大学进军内地强揽人才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内地高考状元舍弃北大、清华,转而选择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据统计,香港高校在2005、2006、2007三年间陆续从内地“抢走”30位状元。为了挽回自己昔日天之骄子的地位,2008年北大投入1000万用于新生入学奖励,最高奖学金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清华大学也不甘示弱,提出将状元的“新生奖学金”,从2万元提高至4万元;如果是文科状元报考清华人文学院,还会另加6万元。  

      据长江商报报道,2012年高考,武汉一中李蓓考了648分,成为湖北的文科状元。得知消息后,北大和清华的招生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校长办公室,轮流说服李蓓和她父亲。北大的招生老师问李蓓有什么爱好?李蓓说自己有语言天赋,也想在大学学语言。北大招生老师赶紧说,“我们北大外国语学院门类齐全,是你最好的选择。”坐在旁边的清华招生老师一下就急了,“我们清华也有外国语学院,而且学生直接去国外学习一至两年。”北大招生组的一位女老师在得知李蓓喜欢日语后,她直接说,“我老公学的就是日语,现在工作很好。”清华招生老师这下出绝招了,“你这成绩没必要选择学习语言,日语你学了有什么用?”李蓓听后一下蒙了。清华招生老师看到李蓓确实对学习日语有兴趣,又开始攻关李蓓的父亲李行维。李行维说,孩子提前批报了香港中文大学,会不会有影响?清华招生老师手一挥,“这你别担心,只要报我们学校,我们来想办法。”

      为了引诱全国的高考状元选择自己的学校,北大和清华甚至不惜提供虚假数据。2010年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北大宣布:全国各省市文理科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收入囊中。但清华却随后声称:今年全国九成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的文科第一名填报了清华并被录取。状元们到底是去了清华还是进了北大?两所高校均表示数据没问题。北大称:“所有数据都经过审核”。清华说:“保留继续澄清的权利”。在此之前网传一份“江湖版状元名单”,按照这份名单,全国共有40余名省级状元考入清华,考入北大的省级状元则有约30人。对此清华方面表示,这份网民自攒的名单肯定存在疏漏,但涉及清华的数据与实际录取情况比较接近。照此计算,就会进一步发现数据矛盾之处。既然清华已经部分认可名单的可靠性,假设清华确实录取了40名状元,根据北大公布的数字,这40人只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两成,那么就意味着今年全国参加高考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竟然诞生了200名省级状元,可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