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米开郎基罗喜欢创作男性裸体肖像?

(2010-05-28 06:34:37)
标签:

米开朗基罗

男性裸体

同性恋

文化

分类: 中外文艺史话

为什么米开郎基罗喜欢创作男性裸体肖像?

     翻阅西方绘画史,我发现西方的名画家,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名画家,大都爱画女性的裸体。提香的《维纳斯与两个小天使》、阿尔玛-塔德玛的《古罗马温泉浴》、乌尔宾诺的《维纳斯》、乔尔乔奈的《田园合奏》、拉斐尔的《年轻女子肖像》、鲁本斯的《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弗洛尔的《丘比特的诞生》、约·维恩的《希腊贵妇的沐浴》、弗拉戈纳尔的《爱情之泉》等都是世界绘画史上女性裸体的经典之作。这些绘画大师在雇佣美女模特作画的时候往往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往往画还未作完,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扑倒在那女模特的身上了,现代西班牙画家毕加索那幅著名的性爱自画像,就是表现自己与裸体女模特的交欢场景。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大师米开朗基罗似乎与众不同。他留下的传世名作大都是男性裸体绘画或雕塑,例如《大卫》、《创造亚当》、《酒神巴库斯》、《昼》、《暮》、《垂死的奴隶》、《圣家族》等。这些男性裸体赋予米开朗基罗无穷尽的艺术灵感。《大卫王》是米开朗基罗最流芳千古的雕塑。大卫是古以色列的牧羊少年,曾经率领古以色列人打败非利士人的入侵。在创作这幅雕塑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倾注了巨大的激情。他以全裸的形象和蕴含着巨大潜力的肌肉,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体美的赞美和对人性的肯定。在艺术处理上,米开朗基罗以解剖学为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全身的肌肉都表现得极为自然,面部表情也极为逼真,体现出外部的恬静与内心张力的完美结合。

 

     为什么米开朗基罗专爱创作男性裸体画和雕塑呢?这是许多西方绘画史论家感到百思不解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一个解释是这与米开朗基罗的终身未婚有关。持这一派观点的人认为米开朗基罗之所以终生未婚,是由于其貌不扬。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米开朗基罗的这个长相是不受女人喜欢的,因而也导致他有很强烈的自卑情结,因此无法结婚。这一说法有点牵强。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名闻遐迩的大画家、雕塑家和一个富人,米开朗基罗不会因为其貌不扬而享受不到漂亮女人的性爱。即使再丑陋,只要肯愿意出钱,在高贵美丽的女人也会为他脱下裤子。

 

    第二个解释是米开朗基罗具有强烈的厌女癖。西方人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始,就对女人具有一种本能的厌恶。西方人对女性厌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祖先对女性的生殖器有一种严重的恐惧心理,他们不知道女人的阴道中怎么会钻出一个婴儿来,不知道阴茎插入阴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快感,认为其中必有神力、魔力。例如,安格玛沙立克人中有这样的传说:一个危险的女人两腿间夹着一只咬着男性生殖器的活狗头。加利福尼亚的印第安人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至今:木鼠向晨星的女儿们求婚,她们中的一个说:“好吧,木鼠,如果你喜欢我,我马上和你结婚,不过你得知道,我的父亲在我们的阴道里放满了尖刺。”木鼠用石头敲掉了全部尖刺,和这个女孩结婚了。西方人在对这种性神秘感加以崇拜的同时也报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还由于对血的恐惧(女子的经血、分娩时所流的血)而加深了。就这样,在西方古代许多民族的文化中,女人和性欲、罪恶等令人致命的深渊紧紧地联系起来,并且从本能的对魔法的恐惧转化成伦理标准,影响着所有的西方文明。西奥多指出:“在希腊文明后期某一阶段占统治地位的厌女癖的倾向,把女性身体变成危险的器官,把女性的性感变成邪恶的勾引。”受这种根深蒂固的厌女癖的影响,米开朗基罗不喜欢漂亮女人,屋里有女人他就受不了。尽管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艺术家冲破神学和迷信的束缚,都认为女人的肉体是美的体现和源泉,他却始终对女人的肉体美无动于衷。由于不被女人爱和对女人的厌恶,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和雕塑时很少涉及女性裸体。即使偶尔绘画或雕刻女性裸体,他用的也是男性模特。

第三种解释是米开朗基罗具有强烈的同性恋倾向。他跟多个男模有过情感纠葛,并曾与一位叫佩里尼的年轻人同居了十多年。“他的羽翼把我轻轻托起,令死亡也变得甘美。”艺术家这么描述他对佩里尼的爱。米开朗基罗晚年时遇到了一位名叫布拉奇的年轻人,但布拉奇两年后不幸去世。艺术家悲痛欲绝,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布拉奇的墓碑上刻下了悼念的文字,其中有以下的诗句:“我卑微的尘躯不再享有/你的迷人的脸庞与美丽的双眼,/ 但任何力量都抹不掉你我共枕相拥时/两个灵魂融相融所迸发的火焰。”

 

     米开朗基罗倾慕罗马贵族托马索·卡瓦切里则更是一件公开的秘密。1532年秋天,当23岁的托马索·卡瓦切里在圣安杰洛与米开朗基罗第一次见面时,托马索·卡瓦切里所展现出来的翩翩风度、高贵气质和英俊容貌,无一不深深吸引着这位画家。一直以来对男性极为敏感的米开朗基罗,对托马索·卡瓦切里这位翩翩俊男爱得如痴如狂。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米开郎基罗思如泉涌,激情澎湃,创作出了平生最好的几幅素描,有驾驭金马车的法厄同,有肝脏不断被秃鹫啄食的提图斯,有为宙斯斟酒的美少年伽尼墨得斯。虽然这些裸体美少年都取材于希腊神话,他们的脸部竟然都与托马索·卡瓦切里很相似。此举可见米开郎基罗对托马索·卡瓦切里的眷恋到了何种程度。在自己的诗中,他把托马索·卡瓦切里的名字看成了自己赖以生存的食物,并进一步写道:“不……食物只营养我的身体,你的名字却滋润我的身体和灵魂,使它们充满快乐,只要有你在我心中,我不再感到悲哀,也不惧怕死亡。”

 

     让人感动的是,托马索·卡瓦切里也对米开郎基罗这份特殊的情感始终珍惜,直到这位巨匠走完人生最后的一站。米开朗基罗的日记、信件和诗歌中不断透出他对年轻男子的爱慕。在他去世59年后,他的侄孙曾将他的诗作整理出版。由于米开朗基罗的多数诗歌是献给男性情人的,其中带有强烈的同性恋色彩,因此他的侄孙将作品中所有的阳性称谓改为阴性,并删去了一些大胆的描写。

 

      米开朗基罗把他的同性恋情爱融入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大卫》与《上帝之手》等不仅充满了令人不可言喻的能量与活力,而且透露出“知者得其味”的同性恋情感。有趣的是,即使在如《埃勒斯雷的女预言师》等作品里,女性也往往以雄健骠悍的形像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