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是个什么东东?

(2010-01-25 23:05:17)
标签:

孔子

野合

官迷

收礼

南子

文化

分类: 中外文艺史话

孔子是个什么东东?

   最近,由胡枚导演执导、由周润发、周迅等演艺界大腕们主演的所谓史诗性电视连续剧《孔子》正在热播,评论如潮,有赞扬的,也有贬损的,一时引起了国人对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的兴趣。关于孔子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比如孔子是否野合的私生子,孔子是否“官迷”,孔子是否真的主张“男女授受不亲”,孔子是不是个好老师等等。那么孔子到底是位什么东东呢?

 

     第一:孔子是父母野合而生。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在孔子的时代,似乎“野合”是一种时尚,《诗经》里就有很多关于“野合”的记载,比如说《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等等。那时的民风朴实,生态环境优美,男女到大自然中野合,采天地之气、日月之光,在激情中生出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不过后人还是不想把孔子这位圣人看作“野合”的产物,他们为避圣人的讳,就解释说这个“野合”不是“荒郊野外交合”的意思,而是说他们年龄差距太大,一个年纪72岁,一个才17岁,不和礼法,所以才叫“野合”。学者蔡尚思在《孔子思想体系中》说,所谓“野合”,实际上是老奴隶主叔梁纥在野外强暴颜氏而生孔子,即孔子是私生子。这种说法还不如“野合”更显得浪漫、诗意,但这两种说法似乎都证明孔子不是正常的婚育而生,但都能解释孔子为什么那么聪明的原因。尤其是“野合”说,因为据说“野合”生的孩子都特别聪明,因为那是激情的产物。不知道82岁的杨振宁教授和28岁的翁凡还能“野合”否,能不能给中国生育出一个小科学家来。老夫少妻当向孔子父母学习。

 

     第二:孔子是个官迷。当下,中国大学的知识分子都希望当官,只有当官才能获得更多的学术和金钱资源。中国知识分子的官迷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鼻祖当推孔子。“学而优则仕”,就是孔子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思想,意思是说学习的首选是为以后做官。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谷者禄米也,意即当官吃禄(论语“泰伯篇”)。也就是说孔子认为:“有誰读了三年书还没有去做官,这是很少见的”,因为读书的目的就是去当官吃禄。孔子他老人家为当官可谓是费尽心机了。为了做官孔子自吹自擂、说大话、自我推销,“如有用我三年,三年其为东周矣”。为了当官,他不惜一再降低要求:“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意思是说,凡有让我当官的,当几个月都成,三年也可以,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分钱不嫌少,一万块钱不嫌多”的那种。为了急着做官,他也托门子、走路子,顾不上对方是君子,还是小人。为了做官,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累累若丧家之犬”。但纵观孔子的一生,他的官途并不顺利。公元前532年,20岁的孔子在老师的推荐下在相国季平子手下作了一名“委吏”,也就是管理仓库的会计。从此孔子有了正式工作和月俸,并能够娶妻生子。一年后,孔子升为“乘田”,也就是官牛羊的官。后来,孔子意识到从基层做起是无法实现其做大官的梦想的。他听人说,一个人要想取得仕途地位,就必须得学会礼、乐、射、御、书、数,即我们通常说的“六艺”,以取悦国王。于是,孔子就下决心学习这“六艺”,以期由此接近贵族权势。根据史料的记载,一次,孔子在曲阜城西一个叫作矍相圃的地方举行射箭表演时,观者如潮,这说明孔子的技艺已经很高。但是尽管如此,孔子还是没能入仕,从十几岁到五十岁一直是一无所成。不得以,孔子只好回到其家乡鲁国,开办学堂,去教书。由此看来,教师是天下最差的职业了,是那些入仕无门、经商无路的人的最终退路。我们的某些教师,自以为当了博导,就高人一等,其实那仍不过是个教书匠头衔而已。有什么可炫耀呼?孔子如此,西方哲学的鼻祖柏拉图也如此啊。

 

   孔子办学要收礼,收礼就收腊肉干。68岁的孔子在曲阜的松阴柏影之间开始办学。《庄子·渔父》里写道:“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孔子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例如颜回“贫居陋巷,箪食瓢饮”,是个穷苦人;子路先后做过两家贵族的家臣;子贡则在曹、鲁之间做生意,而且富至千金,还当过鲁、卫的行政官员。尽管弟子们贫富悬殊,但都得给孔老师进贡送礼。孔圣人教书,究竟收学生多少礼呢?《礼记·少仪》说:“其以乘酒壶、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这里的“乘壶酒”是“四壶酒”;“束脩”则是十条绑在一起的干肉,学生入学时要向老师进献这种礼物。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那意思是说:“只要人家能送我十条肉干儿做见面礼,我不会拒绝收留他做学生的。”那换句话说,如果学生不向他送十条肉干做见面礼,他是不会收学生的。虽然孔老师收了学生的肉干礼,但在教学上没有愧对学生。他招收弟子3000,其中培养出72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名望的学生。总体上还比我们现在有的高校的博导强。比如中央美院有个70多岁的博导收了美女学生的“性”贿赂,却没有帮助人家考上博士,结果人家美女拿出裤头做证据进行索赔,弄得名誉扫地。

     第四:孔子嘴上恨女人,心中爱女人。《论语·阳货》赫然记载着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把“女子”跟“小人”相提并论,这是任谁也无法抹杀的事实。虽然孔子嘴上恨女人,其内心却是爱女人的。由于家道衰落,虽然孔子仪表堂堂,还是无缘娶一个好妻子。孔子的妻子幵官氏不是一个有高深修养和美丽贤惠的女人,而是一个不讲道理的捍妇。孔子的婚姻肯定是不幸福的,这就难保他思想上的出轨。孔子晚年编撰《诗经》,《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爱情诗大都就在“风”这一部分里。孔子对这些爱情诗歌的阐释可以表现出孔子对女性和爱情的渴望。《诗经》里有一篇《小雅·常棣》,在评论“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时,孔子说:“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意思是:还是你不想念对方,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的?这说明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爱上某个女人,纵使她在天涯海角也可以找到她。在编撰《诗经》时,孔子甚至保留了“中媾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这样的句子。“中媾”就是男女交欢,就是现在说的性交。孔子认为这很正常,但是你不能说出来,一说出来,就不好了,像在谈论丑事。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性爱之妙了,看来孔老师对此也是深有体会的。

 

      孔子想出轨的最典型表现是见南子。南子是卫灵公的小妾,史学界对她这个人的评价是“美而淫”。她不但美丽,而且喜欢红杏出墙,经常跟男人偷情。幸亏卫灵公是个性解放的先驱者,允许南子把她的情人接到宫中玩3p,换别的君主,早就把南子当淫妇处以极刑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沉迷于淫乱的女人,听说具有圣人之称的孔子来到卫国,便派人把孔子召进了宫中。其实,此时的孔子已经知道南子的风流名声,按照他过去的圣人的礼数,他应该婉言拒绝这个邀请才复合情理。然而孔子却受宠若惊,欣然接受了南子的邀请。于是,时年五十六岁的孔子已经把“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的著名理论抛到九霄云外,美滋滋地走进了卫国的皇宫。孔子见南子有什么企图?一是可能希望能与南子媾和,因为他知道南子和卫灵公都是性解放者;二是希望通过南子,到卫国谋个一官半职。但使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只能隔着竹帘和南子说了几句话,听到了几声南子头上珠环翠绕的首饰叮叮当当的响声,连个面儿都没见着,更不用说拉拉手、抱一抱了。  当孔子满怀失望地回到住地时,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学生子路不高兴了。《论语·雍也》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那意思就是说,孔子与南子会面,子路知道后很不高兴。子路可能会对孔子说:老师,你不是说男女授受不亲么?你怎么去亲荡妇南子呢?孔子以为子路怀疑自己和南子有不可见人的勾当,立即予以澄清,发誓如果与南子发生过什么,天打五雷轰!孔子的这句话,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他并没有做成好事,为何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大发如此的重誓呢?或许孔子此时的心中的确有那么点风流浪漫的想法。难怪孔子后来说,“食色性也,性也。”细品一下便知道其中的奥妙。

 

 

                           2010年1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