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8月3日,国内权威乙肝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性肝炎室主任崔富强在成都首次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领等)的待选“菜单”中,将统统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的检查。这个消息给中国的1亿多处在乙肝歧视深渊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然而正当他们欢呼从此可以摆脱比疾病本身更痛苦的社会歧视时,卫生部出来发话了,说体检取消乙肝检测,只是专家的意见,并不代表卫生部官方的意见,而且卫生部也无意做正策上的变动。卫生部发言人的一席话,犹如一盆冷水,又把一亿多乙肝患者的希望浇灭了。同时,卫生部的这一生命,也立即遭到中国开明人士的口诛笔伐和网上拍砖。不知是中国一亿多乙肝患者的疾苦感动了上帝,还是卫生部官员本人的孩子因患乙肝在升学和就业中遭受了歧视,还是被正义的人民批评怕了,总之,卫生部那些大员们总算开始倾听乙肝携带者的心声了。2009年12月29日上午,卫生部就体检中乙肝病毒检测有关问题召开了媒体通气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卫生部拟于近期制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检查有关政策,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限制入学、就业的条件。卫生部表示这相政策的执行还要广泛征求人们的意见。据新浪官方网站的调查统计,有88%的人支持卫生部出台这一政策,有10%的人表示反对,另有2%的人不置可否。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在所难免。但不知道卫生部官员会不会因为这10%的人反对而使这一正确政策搁浅。但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公民,了解这么多年来乙肝携带者所遭遇的血腥歧视和痛苦,对于消除他们坚冰般的歧视,无疑是必要的。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了乙肝5项检查,我不太清楚。但自从乙肝五项检查来到中国,它就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好处。它虽然查出了1.2亿表面抗原携带者,但却没有治愈一人。它带给中国行政、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进行歧视的理论依据,它带给中国医院和庸医们敛财发迹的无穷财源,它带给数以亿计的表面抗原携带者家破人亡的悲剧。那么,谁是中国乙肝歧视的始作俑者呢?中国政府。1994年,中央直属机关在招聘公务员时,明确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合格,于是各省和各级行政部分和企事业单位纷纷仿效,把乙肝病毒携带者排除在入学和就业的大门之外。也从1994年中央直属机关把乙肝病毒携带者排除在公务员招聘那年起,中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就生活在暗无天日之中,其处境甚至比生活在万恶的旧社会还惨。
长期以来,对许多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无论是自身、事业、家庭还是社交等方方面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残酷地提醒:你不是一个健康人,而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传染病人。一位就诊的大学毕业男生的经历,让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久久难忘。由于检查出有“大三阳”,他一次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无奈之下,他含泪恳求:“翁教授,你给我出个证明吧!”虽然翁心华教授答应在那位男生的病历上签名写下“肝功能正常、可以工作"的建议,但是他还是没有如愿被用人单位接纳。在中国,小时候不让上幼儿园、长大上不了大学、毕业了找工作难上加难,在一个乙肝病人或携带者来说,人生的几大环节都有高槛。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31个省、区、市的公务员均不招乙肝病毒携带者;2004年9月,山东省一所大学向58名查出携带乙肝病毒的考生发出劝退通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歧视是无所不在,”翁心华告诉记者:“几乎每一个病人和病毒携带者都遭遇过旁人不理睬、害怕握手、远远地躲避开,他们从伤心到麻木到不愿暴露自己,最后发展为忧郁等精神障碍。”2005年中华医学会发布了我国首次乙肝患者认知现状调查。调查显示:约有60%的患者在得了乙肝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在家庭中,乙肝病人和子女或是伴侣的关系,都因为疾病发生了变化。47%的患者担心单位如果发现他们患有乙肝后会丢失工作,52%的患者由于乙肝失去了获得理想工作和学习的机会。“有的病人甚至在得知自己得了乙肝后昏厥,”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瞿瑶教授说:“一想到自己可能遭遇的歧视,就已经让许多患者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社会上对乙肝患者的根深蒂固的偏见使得悲剧在中国各地不断发生。22岁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2003年1月23日,报名参加了嘉兴市秀洲区政府招收9名公务员的考试。他的各方面的成绩都很优秀,是中国未来的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可是在体检中他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自然被淘汰。因怀疑招录工作的公正性,2003年4月3日下午3时,周一超来到嘉兴市秀洲区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将人力资源开发科科长刺死,将录用调配科科长刺成重伤。周一超因此成为为乙肝患者献祭的第一人,他被判处死刑,面对爱子的遭遇,他的母亲也上吊自杀。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由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找不到工作,悲愤地跳楼自杀。2005年江西一个女青年因为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后,不但失去了工作,也被他的男朋友抛弃。绝望之下,这个女青年防火少了男友的家。类似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中国发生。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5〕,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面对社会上对乙肝的歧视,也的确有乙肝勇士起来抗争,张先著就是一个。2003年6月,张先著在芜湖市人事局报名参加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综合成绩在所有考生中名列第一,录取为公务员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在接下来的体检中,医生发现其乙肝两对半中的3项指标均为阳性,主检医生依据《安徽省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实施细则(试行)》,确定其体检不合格。芜湖市人事局遂作出对张先著不予录取的决定。面对歧视,张先著拿起法律这个武器,依然将芜湖市人事局告上法庭。雷闯,浙江大学本生科生雷闯,率领众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清华大学门前进行抗议示威,意在打破高校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招生方面的歧视。他还向中国500位中科院院士写了长信,以此唤起科学对人性的关怀。雷闯也因此成了反乙肝歧视的英雄。
2009年12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