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本主义的“泰罗制”与中国高校当下的KPI管理

(2009-03-27 18:29:07)
标签:

泰罗制

中国大学

kpi

非人性

文化

分类: 岁月人生随想

    资本主义的“泰罗制”与中国高校当下的KPI管理

      1898到1901年,美国资本家泰罗在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管理理论实验,建立了一套被称之为“泰罗制”的管理体系。泰罗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2、制定工作定额。3、实施标准化管理。4、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泰罗认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在《科学管理》一书中说过:“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泰罗科学管理的特点是从每一个工人抓起,从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工位设置、最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最适合的劳动工具。例如他在柏利恒钢铁公司进行的搬运生铁和铲铁试验中,就具体规定了工人所铲物资的轻重不同,所用的铲子大小也应该不同。为此,他专门设立了一个工具室,存有10种不同的铲子,供工人们在完成不同作业时使用。

       泰罗的科学管理系统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有人形容,在实行泰罗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虽然泰罗制的实施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却遭到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工会和社会主义者的抗议,说泰罗制把工人变成了奴隶,让资本家最大限度地榨取血汗。社会主义者利用批判泰罗制来煽动工人对这种管理制度的不满,号召人民推翻资本主义的剥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抛开社会制度的争端不说,泰罗制也的确有其局限性。泰罗理论的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科学管理学派研究的重点是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和纪律性,很少去考虑人的因素。因此,他们在实施管理的时候,更多地把工人作为一种非人的“物”来进行管理,丝毫不考虑工人的情感、尊严和生理的承受能力。令人欣慰的是,泰罗制没有在西方高校实行,因为在西方管理者眼中,高校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是上层建筑,不能简单地利用泰罗制进行管理。

     在21世纪的中国,类似于西方“泰罗制”的管理体制开始在中国实行,那就是KPI 管理体制。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关键业绩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据说,KPI是现代企业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业绩考评方法。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指标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至于中国企业是否真正实行了KPI 管理,张生博士不太清楚。实行了KPI 管理后中国企业是否就向欧美企业那样进入现代化管理水平,张生博士也更一无所知。但是,千不该万不该的事情是,连资本主义高校都不实行的泰罗制,它的变种“KPI”却在中国当下的高校强行推行开了。

      KPI把大学教师教的课的难易程度、选课的学生人数、批改的作业、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文章、申请的科研项目等通通进行量化,然后计算、分析出一套量化指标,并以此来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决定教师的淘汰和工资的升降。这是一种非常不人性的管理体制,它把昔日具有尊严的大学知识分子当做一种纯粹意义上的“生物人”去进行管理,丝毫不顾人性在知识传播中的重要行。它挫伤了知识分子的自尊,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异化为教学和科研机器,或者沦成为学校当局打工的打工崽。在这种管理模式的束缚下,大学教师终日计较教学和科研的数量,为自己的绩效和可能遭遇的淘汰忧心忡忡,完全失去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和以知识干预人生的优良作风。

      从实际执行过程中,KPI 也暴露出一系列令大学当局始料不及的弊端。比如,KPI的实施加剧了中国高校固有的窝里斗现象。在张生博士所任教的京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围绕着KPI 的实行,公外教研室、英专本科教研室和专业研究生教研室的老师们就打得不可开交。专业研究生教研室的老师认为,应该提高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奖励系数,因为专业研究生的课的含金量要明显高于专业本科生和公外课的含金量。而公外教研室的老师则认为,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有什么了不起,学院可以把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对全院教师公开,他们可以应聘,谁被聘上谁教。专业研究生教师教的课程,他们公外教师照样可以教。就这样,一方面是学校和学院当局对教师们的血腥管理,一方面是教师内部为一些蝇头小利的相互争吵。昔日庄严的知识殿堂就这样被KPI 管理体制给葬送了。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人性管理是正道。只有高校当局设身处地地关心大学教师的生活,使他们不再为日常的衣食住行担忧,给他们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他们才有可能创造出为世界所认可的科研成果。试想,一个月薪不足4千、生活在物价昂贵的北京、连衣食住行都没有解决的高校教师,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么?KPI 管理,是一种以消极僵化模式取代积极人性化管理的方法,中国高校推行这种管理模式,只能使中国的大学离世界名校渐行渐远。

 

 

                      2009年3月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