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9班级读书会

分类: 三尺讲台 |
很久没上班级读书会的公开课了,今天为了完成教研组的任务,上了一节《笨狼的故事》班级读书会。
听说作者汤素兰本学期10月22号要到学校来,一开学我就安排家委为每位小朋友购买了一本,作为九月班级共读书目。这是注音版的,跟旧版比起来,内容少一些,一共才十章。书到的那天,我利用阅读课时间给小朋友们大声读了前面三章,然后布置小朋友平时或周末回家读。后来又大声读了几章,周末又布置了几次,我在班上问一下,大部分小朋友基本上读完了一遍。刚好教研组安排每位老师讲课,而且本学期要求每位老师都要讲读书课,要么是导读课,要么是交流课,我想,反正就完成任务,不如早点完成吧。
用一个晚上时间把新版书拿过来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设计了四个环节。“作家面对面”“我会读《目录》”“人物猜猜猜”“笨狼故事共分享”。最后一个环节是重点,一开始我打算提前安排小朋友们准备,用表演的形式,后来觉得费事麻烦,推翻了;然后我又想着用分角色朗读同时表演的形式,一个组演一个故事,还是麻烦,又推翻了。最后决定就让小朋友自己来说一说,你觉得哪一个故事最有趣,说说理由。今天最出彩的地方恰恰就在这里环节。每个小组推荐了一位小朋友上台分享,一组是叶同学,他分享的故事是《聪明的小偷》,他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只是有趣在哪里说得不是特别清楚,我见下面有同学在翻书,就让每个同学都把书翻到这个故事,让每个小朋友又把笨狼自己写的没有偷书的字条读了一遍,然后就有小朋友能说出笨狼笨在哪里了,你偷了聪明兔的书,如果是真的偷,悄悄取走就是了,干嘛还要写张纸条不打自招呢,真是傻得可爱笨得可爱。后面三个小组的小朋友每分享完一个自己觉得有趣的故事,下面就有同学举手要补充发言,比如说到“半小时爸爸”这个故事时,因为我阅读课给他们大声读的时候有一句歌词是唱出来的,就是笨狼在替花背鸭照顾孩子的时候唱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结果小朋友在表达的时候竟然也是唱出来的,大家都跟着笑着唱着,好玩。最后在自由分享的时候,卓男说他最喜欢的故事是《茶杯里的苹果树》,他说完以后,我说老师在读这一章的时候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大象博士在故事结尾说笨狼笨,干嘛不一开始发现这粒苹果种子的时候直接到实验室来找他问,不就知道是什么种子了吗?干嘛要把种子种在茶杯里,后来又移到花坛里,中间费老大的劲呢。我把这个问题说出来,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直接知道结果重要还是体验过程重要?没想到一本小小的童书里还藏着这样的哲学问题。
课上完了,组里的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无外乎一些溢美之词,毕竟我一个普通老师身先士卒抛砖引玉起了带头作用。大家说的几点我也有共鸣。第一点就是,开班级读书会,要求学生读的书,老师自己一定要熟读,不然课堂上老师不知道如何引导。这一点我做到了。为了准备这节课,这本书我读了三遍,为了备课还做了笔记。第二点就是要有仪式感,毕竟是读书会,跟平时的课堂不一样,有仪式感学生会更重视,会觉得读书这件事很庄重很神圣。这一点我在开课的时候提前准备了一下,就是把迪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诵读了一遍,然后把改写的诵读了一遍。其实我的初衷是打算昨天讲的,因为昨天是9月28日,孔子的诞辰日,组长说今天教研时间讲,所以挪到今天讲的。不过今天我来课题都没板书,也确实有点不应该。第三点是读书会重在交流分享。今天这节课这一点也比较突出,发言人讲完以后,下面的同学都有共鸣,个个举手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越说越有趣,越说大家越开心,最后一个呆萌可爱善良的笨狼形象就印在孩子们脑海里了。当然,这是低年级的读书汇报课,以学生愿意说喜欢说为目的,如果是高年级,可以围绕几个主题来分享,在共同交流中把对整本书的主题或是任务形象引向深入。
好了,完成任务了,幸好是个急性子没拖到放假回来再上,不然假期都过不安稳。
洗洗睡,看《万历十五年》去咯。
http://s10/mw690/001auwDGzy7o0T8UaTf69&690
http://s12/mw690/001auwDGzy7o0Te7wNl3b&690
http://s15/mw690/001auwDGzy7o0TgQTEy2e&690
http://s5/mw690/001auwDGzy7o0TbtPfK8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