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拟人”魅力

(2006-09-03 21:16:37)

           “拟人”魅力

这些天比较注意车,所以不仅到汽车市场去看了,而且还专门去看了《赛车总动员》,真没想到,一部“哄”小孩的“励志动画片”竟让我觉得如此之好。

在这部片子里,所有的汽车都是人,所有的人都是汽车,用汽车来组成一个人的世界,用汽车来讲人的故事,真是想得绝了。如果用人来演绎这段温情那会是平平常常的,但用车来演却是轰轰烈烈的。

这就是“拟人”的魅力。

《赛车》的拟人到处都是。汽车的前挡风就是眼睛,挡泥板是能说话的嘴。男主角麦昆英俊潇洒,薄薄的嘴唇,坏笑时露出一口小白牙;女主角丽莎是辆保时捷,清秀温柔;拖车“板牙”露着两颗门牙,幽默仗义,很有喜剧色彩。这样的“拟人”还能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比如赛车场内几十万的观众都是汽车,在一起欢呼,让人觉得汽车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没什么区别。电影中的动物也都是甲壳虫的模样,煽动着翅膀,栩栩如生。

“拟人”只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凡是文学就离不开“拟人”,把山水、动物、物件赋予人的思维人的行动都是有的,但用到这样的极至却不多见。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唐宋时期,拟人是唐诗宋词中最常用的表现方式,随便找几句就会很经典,像“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还有一句都熟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但这里面的拟人都是借物抒情,一句半句的,借用一下而已。还有大量的拟人是动物的拟人,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样的创作太多太多了,这也是孩子们最能接受的。但汽车——能跑,也要吃饭(加油),也会住院(进了修理厂),除了它没感情,用汽车来创作出拟人故事应该是不难的,可为什么只有迪斯尼和皮克斯做到了呢?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把物件拟人化的灵光闪现,我们对汽车就是这样的。我不喜欢也不懂汽车,只是把它当成交通工具,但要想把一辆开了五六年的汽车卖掉时,又会有所不舍,有时把它当成一头任劳任怨的牛,有时把它当成一匹驰骋疆场的马,只是没想过它变成“人”会怎么样。

如果套用《赛车总动员》的故事,编一部《椅子总动员》或《电脑总动员》也是可以的,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没有意思了。拟人是有魅力的,但谁率先创新了拟人谁才是真英雄。用一句现在时髦的解释是:鼓励创新。

 

 

看两张《赛车总动员》的海报

麦昆、它右后的就是“板牙”

“拟人”魅力

 

在梦幻一样的景致中,麦昆和保时捷丽莎谈情说爱

“拟人”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