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虚词整理——“而”
(2019-02-11 17:34:33)分类: 学生知识 |
中考文言文虚词整理——“而”
转折连词 “但是,却” |
《论语》 |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山市》 |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
|
《智子疑邻》 |
“而疑邻人之父” |
|
《狼》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顷刻两毙” |
|
《爱莲说》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核舟记》 |
“而计其长” |
|
《观潮》 |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而僦赁看幕” |
|
《马说》 |
“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送东阳马生序》 |
“足肤皲裂而不知” |
|
《醉翁亭记》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满井游记》 |
“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
|
《陈涉世家》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
《唐雎不辱使命》 |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君逆寡人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
《隆中对》 |
“而智术浅短”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而其主不能守”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出师表》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
《公输》 |
“杀所不足而争有余” “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 “争而不得” “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盘诎,而曰” |
|
《孟子》 |
“环而攻之而不胜” “然而不胜者” |
|
《鱼我所欲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愚公移山》 |
“而山不加增” |
|
修饰连词 可不译 |
《论语》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智子疑邻》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
《塞翁失马》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丁壮者引弦而战” |
|
《夸父逐日》 |
“道渴而死” |
|
《共工怒触不周山》 |
“怒而触不周之山” |
|
《核舟记》 |
“启窗而观” |
|
《大道之行也》 |
“故外户而不闭” |
|
《观潮》 |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
|
《马说》 |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执策而临之” |
|
《小石潭记》 |
“潭西南而望” |
|
《岳阳楼记》 |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先天下之忧而忧” |
|
《醉翁亭记》 |
“朝而往,暮而归”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
|
《满井游记》 |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
|
《陈涉世家》 |
“佣者笑而应曰” |
|
《唐雎不辱使命》 |
“挺剑而起” |
|
《隆中对》 |
“挟天子而令诸侯” |
|
《出师表》 |
“可计日而待也” |
|
《公输》 |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
|
《孟子》 |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
|
《鱼我所欲也》 |
“蹴尔而与之” |
|
《孟子故事两则》 |
“仰而视之”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窥镜而自视” “时时而间进” “暮寝而思之” |
|
《愚公移山》 |
“面山而居”“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何苦而不平” |
|
承接连词 “然后” |
《童趣》 |
“使之冲烟而飞鸣”“ 拔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论语》 |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 |
|
《世说新语》 |
“相委而去” |
|
《塞翁失马》 |
“马无敌亡而入胡” “堕而折其髀” |
|
《伤仲永》 |
“得为众人而已耶” |
|
《孙权劝学》 |
“结友而别” |
|
《大道之行也》 |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不而作” |
|
《湖心亭看雪》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五柳先生传》 |
“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 |
|
《送东阳马生序》 |
“久而乃和” |
|
《小石潭记》 |
“乃记之而去” |
|
《岳阳楼记》 |
“感极而悲者矣” |
|
《醉翁亭记》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日出而林霏开”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
《满井游记》 |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陈涉世家》 |
“夺而杀尉” “为坛而盟”“ 收而攻蕲” |
|
《唐雎不辱使命》 |
“与臣而将四矣”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长跪而谢之曰” |
|
《公输》 |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
|
《孟子》 |
“委而去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鱼我所欲也》 |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孟子故事两则》 |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
《曹刿论战》 |
“登轼而望之” “再而衰,三而竭”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而复问其妾曰” |
|
《愚公移山》 |
“聚室而谋曰” |
|
并列连词 “而且” |
《论语》 |
“学而时习之”“任重而道远” |
《口技》 |
“妇拍而呜之” |
|
《核舟记》 |
“中峨冠而多髯者” “而竖其左膝” |
|
《醉翁亭记》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而年又最高” “野芳发而幽香” “而乐亦无穷也” “往来而不绝者” “溪深而鱼肥” “起坐而喧哗者” |
|
《满井游记》 |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
《隆中对》 |
“则名微而众寡” “国险而民附” |
|
《出师表》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
《公输》 |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
《孟子》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
《鱼我所欲也》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生而取义”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
因果连词 “因为” |
《满井游记》 |
“而此地适与余近“ |
《游褒禅山记》 |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
《赤壁之战》 |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
|
表假设 “如果” |
《冯婉贞》 |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祭十二郎文》 |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
表假目的 “为了” |
《阿房宫赋》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鸿门宴》 |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
特殊解释: 1 罢了 2 紧接着 3 一会儿 4 有时 5 不久 6 才,方才 7 通“尔” 8 通“如” 9 即“何况” |
《山市》《口技》《湖心亭看雪》 |
“城市依稀而已”“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相当于“只不过……样罢了” |
《山市》《口技》《观潮》 |
|
|
《世说新语》《口技》 |
“俄而雪骤”“ 俄而百千人大呼”——不久、一会儿 |
|
《岳阳楼记》 |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
|
《醉翁亭记》 |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
|
《不祥》 |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方才 |
|
《促织》《项脊轩志》 |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
|
《察今》 |
“军惊而坏都舍”—— 通“如”:好像,如同 |
|
《谏太宗十思疏》 |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
小汇总结:“而”共有15种用法分别为:
1、转折连词——“但是,却”
2、修饰连词——可不译
3、承接连词——“然后”
4、并列连词——“而且”
5、因果连词——“因为”
6、表假设——“如果”
7、表假目的——“为了”
8、罢了
9、紧接着
10、一会儿
11有时
12、不久
13、才,方才
14、通“尔”
15、通“如”
注:“而”一共有15种用法,但是只有9种需要掌握和运用,分别是【1、转折连词——“但是,却”2、修饰连词——可不译3、承接连词——“然后”4、并列连词——“而且” 8、罢了9、紧接着10、一会儿11有时12、不久】,其余的【5、因果连词——“因为”6、表假设——“如果”7、表假目的——“为了” 13、才,方才14、通“尔”15、通“如”】只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