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的‘过’与‘功’

标签:
营养学 |
http://s15/middle/3fd4d99etc5cad636966e&690
一、胆固醇的‘过’
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也与胆固醇过高有关,因此人们总是把胆固醇当作一种对健康有害的物质。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胆固醇
二、胆固醇的由来
通常脂类物质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cholesterol)。
胆固醇是体内最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它既作为细胞生物膜的构成成分,又是类固醇类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因此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保证胆固醇的供给,维持其代谢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其中约1/4分布在脑及神经组织中,占脑组织总重量的2%左右。肝、肾及肠等内脏以及皮肤、脂肪组织也含较多的胆固醇,每100g组织中约含200至500mg,以肝为最多,而肌肉较少,肾上腺、卵巢等组织胆固醇含量可高达1%-5%,但总量很少。
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在小肠尾部,8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
1、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细胞外,研究表明,温度高时,胆固醇能阻止双分子层的无序化;温度低时又可干扰其有序化,阻止液晶的形成,保持其流动性。因此,可以想象要是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
2、合成激素,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
3、高密度胆固醇(简称HDL-C)能保护血管壁,防治动脉硬化,对人体有良好作用。高密度胆固醇其实就是血管收缩与扩张的调节器。高密度胆固醇可以固定在构成血管内壁的肌肉细胞里相应的接收器上,刺激其形成并释放一氧化氮气体。这些细胞只要释放了一氧化氮,就会放松,血管也就随之扩张。如果血液内高密度胆固醇含量太低,血管壁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就少,血管便不会放松和扩张。久而久之,血管壁会变硬,严重者形成栓塞并导致动脉硬化等疾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具有清洁疏通动脉的功能。
四、怎样合理补充胆固醇
1、胆固醇的标准摄入量:
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如一个70kg体重的成年人,体内大约有胆固醇140g,每日大约更新1g,其中4/5在体内代谢产生,只有1/5需从食物补充,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50-300mg即可满足身体需要。
2、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者怎样做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200毫克。 在饮食上最好使用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燕麦等;茶叶中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总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绿茶比红茶更好;维生素C和E可降低血脂,调整血脂代谢,它们在深色或绿色植物(蔬菜、水果)及豆类中含量颇高。限制高脂肪食品:如动物内脏,动物油。
美国和瑞典的科学家认为,血液中维持正常的胆固醇量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看来胆固醇的量是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以保持在正常水平为宜。
五、含胆固醇的食物
通常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随着食物中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还要下降, 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大约是200mg,吸收量为60mg左右,3-4个鸡蛋的胆固醇吸收量为180-220mg。
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宜超过300mg,量化为常见食物情况如下:
食物名称 |
食物份量(mg/100g) |
食物热量(kcal/100g) |
鸡蛋 |
51 |
73 |
鸡蛋黄 |
20 |
66 |
鸭蛋 |
53 |
95 |
鹌鹑蛋 |
58 |
93 |
猪肉(肥瘦) |
375 |
1481 |
猪肝 |
104 |
134 |
猪肾(猪腰子) |
85 |
82 |
猪脑 |
12 |
16 |
猪舌 |
190 |
443 |
猪小排 |
205 |
57 |
牛肉 |
536 |
1747 |
牛舌 |
326 |
639 |
牛肚 |
288 |
207 |
羊肉 |
326 |
662 |
羊肝 |
86 |
115 |
羊肾(羊腰子) |
104 |
100 |
虾 |
125 |
109 |
蟹 |
252 |
202 |
编后语:本文作者是结合营养师讲师训练营的学习进度写的一篇博文,因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