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城区内现存中国境内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当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等。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

001-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这次到澳门的时间只有2天,所以未能走遍整个城区,但还是去了不少的地方,收获还是不小的。

002-大三巴,第一次了解到它,还是1999年澳门回归的时候,今天如愿亲眼所见。大三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
003-
议事亭前地,俗称“喷水池”,是位居澳门半岛中区的一个广场,因位处议事机构──澳门议事会(即今民政总署大楼)前而得名,是澳门四大广场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议事亭前地北连板樟堂前地,南临新马路,为热闹的商业和文化活动区。
004-议事亭前地的喷水池中央放置一个正立之天球仪(葡萄牙国徽上也有天球仪,代表葡人航海远征之象征),其上标有黄道赤道铜环,而秋分点正对着市政厅大楼。喷水池池底置有数十个白灯泡,晚上亮灯,以不同灯光向上喷水表演。

005-仁慈堂大楼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议事亭前地旁边的砖石建筑物,为澳门慈善机构仁慈堂的物业。1569年,天主教澳门教区的首任主教贾耐劳
(D. Belchior Carneiro)
于1569年创立澳门仁慈堂,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仁慈堂大楼建于18世纪中叶,建筑物于19世纪后期加建拱廊,其工程于1905年完工而成为富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欧陆式建筑物。

006

007-议事亭前地周围一带的建筑物极富有欧洲特色,不少已被评为纪念物及具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列入受文物保护之建筑物.

008

009

010-民政总署大楼,俗称议事亭、市政厅(Leal
Senado),曾称市政厅大楼、临时澳门市政局大楼等名称;位于澳门亚美打利比卢大马路(即新马路)。大楼曾作为澳门议事公局及市政机构的办公场所。

011
012-民政总署内的葡式花园。

13-从议事亭前地向北走不远,就到了板樟堂前地,玫瑰圣母堂就坐落在这里,它建于1587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圣母堂是
1874年因火灾焚毁重建后的规模。米黄色和白色的外观,绿色门窗,精致的雕刻花纹,如今已成为澳门最美丽的天主教堂之一。
14-从板樟堂前地走不远就到了大三巴和大炮台,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是位于澳门的古老炮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部分。昔日曾是军事防御设施的重心,现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为澳门之旅游景点。

15-大炮台前的葡京大酒店

016

017-大炮台城堡位于澳门半岛最高的山上,可俯瞰澳门360度的景致。

018

019-澳门博物馆坐落于大炮台上,于1998年4月18日落成开幕。博物馆楼高三层,其中两层建于大炮台平台之下,只有最上一层由原气象台的地面建筑改建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炮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地貌特征。

0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