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发源地 旅游新地标
--上海外滩源
外滩源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占地16公顷。区域内保留着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区域,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

外滩源综合改造项目的一期工程,主要为圆明园路-北京东路-虎丘路-南苏州路围合地块,占地1.68万平方米。拥有光陆大戏院、真光大楼、广学大楼、兰心大楼、女青年会大楼、安培洋行、亚洲文会大楼等7幢优秀历史建筑。根据规划,一期项目将建成上海高端商务服务区。

001-落成于1873原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外滩源壹号)为外滩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外滩从这里这里开始,由一片黄浦江边的滩涂逐步蜕变为拥有万国建筑博览群的“远东金融第一街”。
002-如今,这座建筑被完全恢复到原先英国新文艺复兴样式,其中最大的变化便是围绕建筑四周的外廊重新呈现出来。有关专家介绍,这种外廊式风格的百年历史建筑在上海滩几乎找不到第二座。

003-原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官邸

004-具有百年历史的“划船俱乐部”,在英国维多利亚坡顶建筑的基础上,略带了一些巴洛克装饰风格。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鹅卵石代替了原来的泳道。

005-曾经的新天安堂(又名联合礼拜堂),拱门建筑 再现昔日辉煌。

006-圆明园路全长276米,休闲景观街上铺设青花岗岩石,沿街有8栋保护和保留的历史建筑,雅致迷人。

007-原安培洋行(圆明园路97号),砖木结构,1908年建造。

008-原安培洋行

009-原圆明园公寓

010-原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圆明园路133号)建于1930年。是中国传统复兴风格的代表性公共建筑,大楼由上海籍的著名建筑师李锦沛设计,为九层钢筋混凝土建筑。

011-原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和哈密大楼正面。

012-兰心大楼(圆明园路185号),建于1927年,是外侨在上海最早的剧场兰心戏剧院旧址。钢筋混凝土结构,褐色面砖饰面,装饰简洁。顶部挑出阳台饰爱奥尼式柱和山墙花装饰,塔楼饰拱卷。

013-原哈密大楼和协进大楼

014-真光大楼(圆明园路209号),原为浸信会大楼,后改名真光大楼,建于1930年,由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艺术派风格装饰,立面以锐角状竖线条装饰,出女儿墙收头。外墙为褐色面砖饰面。

015-原中实大楼

017-原益丰洋行大楼(北京东路99号),1911年建成,砖木结构,文艺复兴风格。立面沿路直线展开,长123米,以顶部三角形山墙作间断分隔,清水红砖墙。西北角入口和东北角穹顶等装饰为巴洛克式。

018-原颐中大楼(英美颐中烟草有限公司,南苏州路161-175号),建于1920年,砖木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

019-在原友谊商店旧址建起的半岛酒店。这家五星级酒店是近年来外滩建造的唯一新建筑,参考并借鉴了上世纪20年代历史建筑的特点,巧妙地将酒店的设计主题与外滩建筑群相融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