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2009-09-18 22:26:33)
标签:

60周年

航天邮票

载人航天

神舟飞船

月球探测

分类: 邮票世界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 -1

            --中国航天 

    烈火冲天,火箭腾飞,由地到天,由天到地,天外佳音,信息万里。这一幕幕我国航天发展的历史性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是火箭的故乡,自古人们就有很多遨游太空的幻想,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为人们经济生活服务,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中国航天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2006年在中国航天事业迎来5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发行一套邮票以示庆贺。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掌握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至此,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1988年9月7日我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1999年11月20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飞船-“神舟”飞船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和平利用空间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此后,2001年1月、2002年3月、2002年12月分别完成了第二、第三、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将飞船从基本型、改善型推进到完善型,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上图为中国邮政在神舟首飞一周年时发行的纪念邮票,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首次载人飞船-神舟5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在按预定程序进行各项试验任务后,于16日顺利返回地面,成为了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国载人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上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邮票。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香港特别行政区邮政发行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邮票。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澳门特别行政区邮政发行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邮票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76圈,历时4天19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3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

9月27日16时34分,神舟七号飞船运行第29圈,地面飞控中心下达出舱指令,航天员成功地实施了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2007年l0月24日18时,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序幕,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嫦娥一号”是为完成第一步“绕”而发射的,它的任务是突破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方寸之中记录60年辉煌成就-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