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从邮票上看我国的经济特区
今年12月18日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对外开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扩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今天在我们的城市,不难看到合资、外资企业的身影,而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连锁超市也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在改革开发的初期,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面展开的,而是以兴办经济特区为试点,逐步扩大到沿海城市、海南特区、浦东新区,最后实现全面对外开放。让我们从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中领略这些经济特区的风采吧。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经济特区-深圳
经济特区-珠海


经济特区-汕头
经济特区-厦门
1979年7月15日,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公布,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四个城市分别划出一定的区域成立经济特区。正式将特区更名为经济特区。
深圳市在辟为经济特区后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现代化的繁华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金融中心区
会展中心

盐田港区


蛇口工业区 深圳湾度假区
************************************************************************
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它们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及海南岛由北到南连成一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白云机场)
广西北海(港口)


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煤码头) 大连(海滩风光)


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帆船赛场) 南通(博物院)
*************************************************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成为中国的第五个经济特区。




海南建省纪念-万泉河
五指山
天涯海角
鹿回头


海南经济建设
****************************************************
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金桥出口加工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 外高桥保税区


浦东的通信与交通 浦东的生活社区

开发初期的浦东陆家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