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甲骨研读记录(吴博君20211205-20220126)

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 |
分类: 甲骨系年表 |
周公庙甲骨(2003年《古代文明》第五卷)
(2003年12月,在周公庙遗址祝家巷村北发现两版甲骨。)
研读记录(吴博君20211205- 20220126)
序:
依据遥缀“完整”的龟背甲图来看,两部分刻辞是“头对头”的布局,如果遥缀无误,这种刻辞布局在甲骨文中是罕见的。两部分龟背甲在出土时相距约500毫米(见录附1:),比遥缀后的位置尺寸略长,若这两版背甲同属于一龟,可见两部分龟背甲在地下三千多年有相对位移。
若真是同属一龟,那么此龟背甲的其它部分在哪里?是入土时就残缺的吗?两版背甲若是入土时便残缺,那么这个地下的相对位置是一个巧合还是一种刻意为之?
但从龟背甲实物比例来看,遥缀后长约一市尺的尺寸(见下图),怎么说这也是一版大龟甲,用大龟卜大事,看来此龟背板刻辞记录的是一桩三千多年前的大事件。
一、周公庙甲骨文出现“繇辞”
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见附录),对龟板刻辞进行分段,可以分为五部分:
1、[前辞]五月哉死霸壬午,泳祭“繁”,使占者…来,氏至;
2、[命辞]王思克征于“宵”?
3、[占辞]曰:…思妹克征于“宵”;
4、[繇辞]【曰:】…視馬銜于馬,師勿乎人于逆,它終,思亡咎。
5、[验辞]曰:異乎“衛”,乎……。
(1前辞注:五月下旬壬午日,贞人泳祭某繁地,祈使占筮神者降临,筮神降至;)
(2命辞注:武王祈祷占问征伐“宵”地之事。)
(3占辞注:…考虑不要“克征于宵”;)
(4繇辞注:看马容易被马冲撞,师长不要迎面呼喊奔跑的士兵;祸常有,祷无咎。)
(5验辞注:异乎寻常衛地人,…)
(6繇辞宽释:站在不适当的位置容易被冲击,不要逆潮流而动;祸常有,思考之,可控制。)
(結論:决定不征伐宵地,也不許衛地人进入周地,…)
(吴注:雷兴山认为周原甲骨系殷人移民在周原为周王服务而为之。依据这一观点,周武王自己卜问亦可请居住在周原的殷人“占者”来协助;若此,其占辞及繇辞亦可能是出自于殷人“占者”之手。)

其中第四段为“繇辞”,这类似《左傳》中的繇辞。在甲骨卜辞中出现“繇辞”,这在殷墟卜辞中是没有的。参考董珊的研究(见附录),可将此龟板刻辞分为“前辞”、“ 命辞”、“占辞”,但还有一部分与前三部分性质不同,笔者参考《包山楚简》、《歸藏》和《左傳》,将这部分刻辞定为“繇辞”,“繇辞”出现的位置与“祭祀祷告词”的位置相当,
“前辞” 部分与董珊的分类大体一致,但董珊将“前辞”的祭祀部分分给了“命辞”,这是不对的。整个“前辞”部分李零的解释是较为可取的(见附录),但是李零定这部分为“第一条命辞”,这是把“前辞”和“命辞”合二为一了。而李零所谓的“第二条命辞”就是笔者定义的“繇辞”, 李零称“字的笔画较粗”的这一段正是全部刻辞的第四段,这段的“笔画较粗”也说明了这段“繇辞”的特殊与重要。
在甲骨文中,具有哲理性的总结性理论是先出现在“繇辞”里,后又出现在《周易》的“系辞”里。周原甲骨出现“繇辞”的逻辑,是与《周易》里出现“系辞”的逻辑相通的。在楚简里出现的祭祀祷告时的念念有词,是“繇辞”和“系辞”开始成熟的源头。

二、周公庙甲骨文出现“月相”
1、“才死霸”,“才”是由“才、食、丮”组合,与八祀师才鼎之“才”同字。
2、周人使用月相,殷人不使用月相,这也是判断这款卜辞为周人卜辞的依据。
3、在金文月相中,基本依据“四份月相”的章法来对青铜器进行断代,但在金文中也有极少数使用除“四份月相”以外的月相的例子,如在晋侯稣钟里使用了“三月方死霸”,这是等同于传世典籍里使用的“旁死霸”。所以,西周时期周人使用的月相或许还有更精细的划分,只是在青铜器里为简便才只使用“四分月相”。参考典籍,可对西周月相划分为“九分月相”,而“四分月相”是“九分月相”的简易版并包含于“九分月相”之中的。
九分月相表:(方括号内表示可用于“四分月相”)
|
“哉” |
“既” |
“旁” |
“哉” |
|
上半月“生魄” |
2哉生霸[初吉]→ |
3 [既生霸]→ |
4旁生霸→ |
5哉生明[望]→ |
|
下半月“死魄” |
6哉明[既望]→ |
7 [既死霸]→ |
8旁死霸→ |
9哉死霸[晦]→ |
1 [朔]→ |
2、(《康诰》、《顾命》“哉生魄”)
5、(《武成》“哉生明”) 6、()
8、(《晋侯稣钟》“方死霸”)
三、周公庙甲骨文的时间定位以及其他相关的周原卜辞
(略)
四、周公庙甲骨文的卜辞结构
1、前辞: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及现状;
2、命题:提出问题;(王者作为“甲方”提出问题)
3、占辞:解决问题的方案;(占者作为“乙方”回答解决方案) (必要辞项3)
4、繇辞:总结性质的理论,直至上升到哲学;
(在《左传》有“繇辞”,在《周易》有“系词”;) (非必要辞项1)
5、验辞:事后的验证、总结记录。(“甲方”的事后记录)
注:占卜甲骨以及占卜刻辞作为物理存在由“甲方”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