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古镇----襄汾汾城•城隍庙

(2009-06-26 12:33:32)
标签:

山西

襄汾

汾城

古镇

城隍庙

分类: 图说山西好风光

    说起山西襄汾县,或许大家并不陌生。遗憾的是,让全国以至世界许多人认识并记住这个名字的是因为一场逝去270多个生命的溃坝事故。不过今天我不说溃坝,我要给大家介绍位于襄汾的千年古镇汾城镇。

    据襄汾县志,“汾城”又名临汾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邑,其旧址在今襄汾县南端与新绛县交界处的晋城村。《史记·秦本纪》中:“(秦昭襄王五十年)益发卒军汾城旁”即指此地。西汉因在此置临汾县,县域包括今新绛县和襄汾县南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分临汾县北境设泰平县,县治即今襄汾县古城镇。北周为避周文帝宇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唐贞观七年(633年),太平县移治敬德堡,即今汾城镇。千百年来,襄陵县和太平县沃野连属,经济富庶,人们安居乐业,素以“金襄陵,银太平”并称于世。

  1914年1月,山西省在全面调整省内区划地名期间,鉴于当时全国已有3个太平县,此外安徽省还有唐代所置的太平县、江苏省又在1912年新置太平县,所以决定启用太平县境内的古地名“汾城”,改名为汾城县。

  1954年,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后称襄汾县。同年10月14日,县人民政府驻地迁到史村,即今襄汾县城。

    撤县改镇,这真的是有点儿委屈了汾城,然而,不管是县还是镇,汾城有如一颗镶嵌在汾河岸边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静静矗立,熠熠生辉。

    步入汾城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道巍然屹立的古城墙,城墙之内,仅仅1里左右的范围内,建有10余座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的建筑物:城隍庙、古戏台、文庙、县衙、钟鼓楼、文峰塔、社稷庙、射圃、试院、魁星阁、状元桥等等。如此密集而又如此巧妙的建筑格局,在我国建筑史上,实属罕见。

    据说,来汾城最值得一看的是明代城隍庙和文庙,曾经数次来襄汾,由于城隍庙和文庙均未对外开放,不得不遗憾而离开。2008年5月去襄汾考察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在当地一位官员陪同下得以进入城隍庙、文庙参观。

千年古镇----襄汾汾城•城隍庙

 城隍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城隍庙前有东、西两座牌坊,东面牌坊上写着:鉴察坊,西面牌坊上则只有两个字:翊镇。看来它们各有责任,一个扬善惩恶,一个是汾城当年战争时期的保护神。

千年古镇----襄汾汾城•城隍庙

鉴察坊

 

    更吸引我的是城隍庙庙门正面一幢砖雕影壁上的一副对联:人化物物化人人物无穷,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这对联妙在它只用了十个字,经过这十个字的巧妙组合和反复运用,道出了人世间人生写照和生死真谛。其意义既在于劝善,亦可以让人了悟人生的至高境界,继而淡泊宁静,了然悲喜。

千年古镇----襄汾汾城•城隍庙

城隍庙门前的砖雕影壁

 

    据庙内现存的1通石碑记载,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96年),天启三年至七年(1623——1627年)重修,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维修。占地面积254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有影壁、庙门、戏楼、献亭和大殿,两侧为东西牌坊、钟楼、鼓楼及西厢房。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四周围廊,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殿前建十字歇山式献亭。望着与庙门紧紧融为一体的复合结构戏楼,虽说山西古戏台很多,但像汾城这样的古戏台还十分少见,从建筑的精巧、用料的粗犷,乃至戏楼铺板式结构的设计,真难以将其年代确定在清代,应该说该戏楼是元、明、清三代不断重修的杂合之物。

千年古镇----襄汾汾城•城隍庙

与庙门融为一体的复合结构戏楼----城隍庙戏台

千年古镇----襄汾汾城•城隍庙

城隍庙鼓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