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关于《阿Q正传》的懂、通、透
(2014-03-15 12:48:59)
标签:
文化 |
我常在网络上玩,又爱看有争议的帖子,更爱看后面众多的回复。有些回复,驾驭文字的能力不强,但是极自信,骄傲之气,十分显露。我称此类人为空虚的骄傲者。自信是好的,骄傲也不是绝对的坏,如果碰了鼻子,之后会努力学习,将来就是一个充实的人。充实的人,被人误会,以为他是骄傲的人。充实的人,很容易刺激骄傲之情的兴奋与膨胀,特别是像鄙人一样,地位低下,己边缘化了的充实人。对于《阿Q正传》,我说我是一个充实人,证据是:我的博客,有近百篇有关阿Q正传的文章。我变成“精英博主”,大概也是这近百篇的文章的作用。更有意思的是:你去搜索,用“名人解读阿Q正传”搜索的结果,我的文章往往在显眼的位置上出现,它的显眼比真正的名人文章更显眼。我绝对不是名人,如果有人硬要我与名人坐在一起,我会尴尬、会脸红,会感到被讽刺了。你搜索的结果,那是我的文章,我的充实。是文章内容的充实,它怕什么呢。就因为这,今天我要来谈,社会人士关于《阿Q正传》的懂、通、透等问题。
我懒,嫌全篇太长,想谈谈“序”。我读“序”,可以说懂通透了。它的初形是,《<<FO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LEFT: 0px; MARGIN: 0px; LINE-HEIGHT: 1.6em; PADDING-RIGHT: 0px" face="宋体 ">阿Q正传>谁读通了》,以后感到要把“序”彻底弄清楚,于是写了《<<FO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LEFT: 0px; MARGIN: 0px; LINE-HEIGHT: 1.6em; PADDING-RIGHT: 0px" face="宋体 ">阿Q正传>序,余半得再解读》。就是“序”,其中没有被人读懂的地方很多,顺手指出三、五点:一、序,是作者介绍要给阿Q做传的情况,不是阿Q的情况。人们读不懂,把二者混为一谈。于是把它与二三两章合并一起,成为《阿Q正传》的第一部分。这一错误流传极广,时间也长,采纳的人也多,网络上的教案,屡屡出现。二、阿Q说,他与秀才原是本家,“细细排”比秀才长三辈。1、读不懂,以为阿Q这个人物出场。所以把“序”当成全文的第一部分。2、读不懂,阿Q就是姓赵。3、“细细排”也读不懂。在农村,章家界,李家村,林家湾,里面住着上万的同姓人,他们的辈分,可以根据族牒细细排,排出每一个人的辈分来。这点,城市姓氏杂居的人,太多人不懂“细细排”有如此具体而深刻的内容。大家认为:阿Q胡说长秀才三辈,目的是要占赵太爷的便宜。这是不懂同姓人聚居地方的习俗而犯的错误。自己辈分都不懂的人,人们把他看成25货,上海人称之为十三点。抬高自己辈分的人,首先侮辱了自己的上代。这种做法,绝对没有人采用。三、阿Q被赵太爷打嘴巴后,知道此事的人对阿Q的评论,大家都读不懂。鲁迅的意思是:未庄的事,地位高的人说了算。这点不懂,实在没法理解全文的结构。
懒是不对的,应该改。好吧,勤劳一点。从《阿Q正传》中,举人们读不懂的例。
一、把第三章也归纳为写“精神胜利法”者,都是读不懂精神胜利法的人。如果他想改变不懂为懂,那是非去看我论述二三章的文章不可。不愿放下那空虚骄傲的架子,那他注定是个永远不懂的人。
二、革命问题。阿Q发酒疯——造反——革命——发酒疯是真,造反靠了一点边;革命,连边都没有沾到;但是读不懂的人,大发其议论,认为阿Q革命……。好笑得很,这样的议论,其思想不如阿Q。阿Q有悟性,他悟出自己还没有参加革命,要赶紧去与革命党结识。他只知道两个革命党:城里那个杀掉了;还有一个就是假洋鬼子。所以他急不可待去钱府找假洋鬼子,遇上了,被他哭丧棍打出来。这绝了阿Q革命的路,使他十分失望,所以阿Q说,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我们整个社会就大骂,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我的《对假洋鬼子也应该讲道理》,你去看看,看了你会明白:我们的荒唐议论,比赵太爷的议论更荒唐!
三、赵太爷家遭抢,老把总办案。目前社会上也还是没有人能读懂。很多分析《阿Q正传》的文章,没有能力触及到这个问题。当然有些文章触及了,但是很糊涂。糊涂情况有三:1、跟阿Q一样,看到白盔白甲搬赵家的东西;2、认为把总审阿Q是在玩文字游戏;3、认为把总与举人老爷的矛盾,是在争第一;或者对他们的争吵莫名其妙。他们都缺乏读懂字里行间的能力,看不出纸背后的意思。
因为《阿Q正传》太多地方人们读不懂,所以,今天还是找不到能读通《阿Q正传》的人。201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