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顶山市[汝州市]〗风穴寺及塔林

(2015-11-29 17:20:12)
标签:

汝州

风穴寺

中佛殿_七祖塔_悬钟阁

塔林

国保

分类: 足迹/皖鲁豫
http://s16/mw690/001arLYIgy6XnLqXVPp7f&690

走陇海线路过洛阳,可以抽一天时间北上济源或者南下汝州,绝对超值。济源原属焦作,后升为省辖市,汝州名义上仍属平顶山,去年升为省直管县。这两个地方文物密集,干货较多,往返洛阳也非常方便。
http://s11/mw690/001arLYIgy6XnLr99do2a&690

乘汝州7路至终点,然后步行去山门。路侧有“古香积寺”碑一通。个人觉得,相比地势平缓、无泉无水的长安香积寺,这里更加契合“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深山古寺形象。据《风穴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碑载,风穴寺始建于后魏国,名“香积寺”,隋称“千峰寺”,唐为“白云寺”,稍后更名“风穴寺”。清代风穴寺开始衰落,民国时作为中美合作所,成为军事禁区,解放后由部队医院接收沿用,从而有幸躲过文革浩劫。历经荒废与复兴,风穴寺成了中原四大名寺(少林、白马、相国、风穴)中遗存早期木构最多者。
http://s4/mw690/001arLYIgy6XnLrkOH1a3&690

风穴寺号称全国第三大塔林,分上塔林和下塔林,另有零星佛塔若干,原共计115座,文革后存有73座,多为元明清所建,又有不少当代新建高僧墓塔。下塔林便在进寺路上。
http://s3/mw690/001arLYIgy6XnLrye78f2&690

踏入垃圾遍地、无人值守的院落,十数只狗如群狼般奔袭而来,本以为冲我,已然吓呆,结果却被无视,群狗们丝毫没有减速,绕了个弧形奔向远方。
http://s2/mw690/001arLYIgy6XnLrO8WBd1&690

右边那座是建于元至正二年的“开山沼公禅师之塔”。
http://s10/mw690/001arLYIgy6XnLs1y8Vc9&690

风穴寺之佛教传承,初为天台,后为临济。唐开元年间,天台七祖贞禅师在此修行。唐末五代,禅宗临济宗之三祖南院慧、四祖风穴延沼、五祖首山省念相继在此广弘佛法。后唐长兴三年(932),延沼禅师留止风穴寺,历经七年,开创寺业。“沼公”即是禅宗临济宗四祖延沼禅师之称。
http://s9/mw690/001arLYIgy6XnLsfn2Ea8&690

驻足高处,四面望去。
http://s1/mw690/001arLYIgy6XnLsnFS020&690

多是数米砖砌小塔,胜在密度,层叠不绝。
http://s8/mw690/001arLYIgy6XnLsBBLV27&690

不幸的是,多数塔铭早已失窃。至于何时失窃,流于何处,已不可考。
http://s7/mw690/001arLYIgy6XnLsQil8e6&690

塔林内唯一一座石塔,建于明代。
http://s13/mw690/001arLYIgy6XnLt34cI3c&690

石塔塔铭正文已磨平,只剩尾行,刻有“大明正德”年号。
http://s16/mw690/001arLYIgy6XnLtg1jN7f&690

当代高僧墓塔也有不少。所见最新者建于2004年,落款写有“塔匠张照行”字样。又见附有大师照片者,建造年代为1998年。新建墓塔制式均与古塔无异,只是砖色略新。“塔匠”二字让我小激动一番,匠人是文化的传承者,有塔匠,一来说明需求量大,建塔者众,二来说明文化传承未断。可以对比一下少林寺塔林某些哗众取宠的新形制墓塔。
http://s13/mw690/001arLYIgy6XnLttiTqfc&690

继续前行约两三里,登一缓坡,两河谷汇交之处正是风穴寺本尊。
http://s14/mw690/001arLYIgy6XnLtBEO9cd&690

正名其实是“白云禅寺”。门票30元,真是划算。
http://s6/mw690/001arLYIgy6XnLtOi9f25&690

天王殿,建于明弘治年间。经幢目测是新的。
http://s16/mw690/001arLYIgy6XnLufltd2f&690

柱础不错。
http://s1/mw690/001arLYIgy6XnLurU8E60&690

第二进院落的视觉中心当是金构中佛殿,不过左侧高处的悬钟阁气势不凡,当仁不让的夺走视线,仰视许久。
http://s15/mw690/001arLYIgy6XnLuAN1Y5e&690

这里是中佛殿,河南省的五座金代木构之一。
http://s3/mw690/001arLYIgy6XnLuOJ3422&690

殿内一角是后汉乾祐三年(950)所立《风穴千峰白云禅院记》。碑载:“风穴禅院,汝乳之北,嵩少之南。路广由旬,地安窣堵。后魏,山前为香积寺。属当兵火,像毁寺焚。有乡人卫大丑,收以材石,构成佛堂于此山之西北,镇压风穴,即今之院基是也。至隋,又为千峰寺。”
http://s1/mw690/001arLYIgy6XnLv0Bb290&690

殿内梁架。其实是减柱造,这两根金柱是清代增补的。
http://s7/mw690/001arLYIgy6XnLHPiHs46&690

转角铺作与琉璃鸱吻。
http://s13/mw690/001arLYIgy6XnLI0RQMbc&690

侧面。
http://s11/mw690/001arLYIgy6XnLIaI1Yfa&690

殿后是历代碑碣。
http://s4/mw690/001arLYIgy6XnLIlP1183&690

还有零星石刻。
http://s16/mw690/001arLYIgy6XnLIyB6n2f&690

屋檐曲线的过渡略有生涩。
http://s7/mw690/001arLYIgy6XnLIIklw46&690

总体还是非常优美的。
http://s2/mw690/001arLYIgy6XnLIT6UN41&690

七祖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高24.16米,平面方形,九层密檐式砖塔。
http://s6/mw690/001arLYIgy6XnLJ5PLf45&690

关于贞禅师,据说是唐代进士,诗、文、书法无所不通,因官场不顺皈依佛门,在风穴寺主事时,其渊博的知识和教人为学为善的思想先后让汝州刺史崔知用、李暠折服,崔知用、李暠调中央任职后,竭力向李隆基推介贞禅师的思想理论,李隆基大为欣赏,将圆寂十八年的贞禅师追封为天台宗七祖。又有说法,七祖乃是禅宗七祖。不过这两种说法均不在天台宗或禅宗的史载法系之内。
http://s9/mw690/001arLYIgy6XnLJfEuIc8&690

《大唐开元寺禅师贞和尚宝塔》塔铭,系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立,塔铭中题“贞禅师塔”四字,左序文载:“禅师贞,京兆人也,俗姓张氏,幼习儒,弱冠游学,看破世事,弃儒归禅,披剃于开元寺,时年八十有四圆寂,旧碣剥落不全,仅序其塔如此。直隶汝州正堂三韩白明义重修。”
http://s1/mw690/001arLYIgy6XnLJsjf240&690

再来看看悬钟阁。悬钟阁建于石砌高台之上,歇山顶,三重檐,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方形。上层一间,施补间铺作三朵,中、下层三间,当心间施补间铺作两朵。
http://s3/mw690/001arLYIgy6XnLJCc9Q92&690

此阁作为钟楼,其最大的特点是,阁本身构架与承载大钟的构架分离。
http://s10/mw690/001arLYIgy6XnLJPteVa9&690

介绍牌说是宋构,当然钟是宋代(宣和七年)无疑,但是建筑本身存疑。根据其他一些资料,悬钟阁始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但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和清代乾隆六年(1741)有过重修。
http://s6/mw690/001arLYIgy6XnLJZidfc5&690

柱头铺作用四铺作单昂,补间用真昂,檐柱升起、侧脚明显,柱头卷杀。
http://s6/mw690/001arLYIgy6XnLK84tf25&690

总的来说,悬钟阁是一座具有元代以前构架特征的明代建筑。
http://s1/mw690/001arLYIgy6XnLKmeQw80&690

各种角度,镜头拉远,都看不到那口传说中的9999斤宋钟。话说这门也太破了。
http://s8/mw690/001arLYIgy6XnLKzBHh37&690

大雄宝殿(毗卢殿),建于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内有明永乐七年(1409)周藩王所赠白玉石佛一尊。月台四隅雕有石兽,现已关入铁笼。
http://s9/mw690/001arLYIgy6XnLKOg6k78&690

地藏殿,也是明代的东西,木雕不错。
http://s16/mw690/001arLYIgy6XnLL11hB8f&690

另一个角度的七祖塔。
http://s14/mw690/001arLYIgy6XnLLdjlj5d&690

寺侧小径,通向寺后园林区。
http://s14/mw690/001arLYIgy6XnLLqLaBcd&690

观音阁,原建于明代正德年间,重建于清代初期,因似水中龙宫,故又名"水府"。
http://s11/mw690/001arLYIgy6XnLPWAXgaa&690

大慈泉。硬币分布还是挺符合统计规律的。
http://s5/mw690/001arLYIgy6XnLQ9VQ0d4&690

接圣桥,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的单孔石拱桥,因迎接过乾隆皇帝而得名。现在每当在各处古迹名胜看到乾隆视察的痕迹就是一阵恶心。
http://s13/mw690/001arLYIgy6XnLQnE7O6c&690

涟漪亭,建于明正德年间。亭内地面是曲水流觞,很是雅致。
http://s8/mw690/001arLYIgy6XnLQAKp147&690

亭后是龙泉。龙泉与大慈泉相距不到20米,但属于不同的水系,互不相混。
http://s2/mw690/001arLYIgy6XnLQQIvv51&690

泉水绕涟漪亭一周,汇入观音阁后的喜公池。
http://s11/mw690/001arLYIgy6XnLR7Gb0ca&690

在这寺后谷中,确是有“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感觉。
http://s1/mw690/001arLYIgy6XnLRkZpu30&690

回到寺中,拾级而上。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大雄宝殿的琉璃瓦。
http://s14/mw690/001arLYIgy6XnLRxRBr8d&690

罗汉殿。没想到是元构,单独评选的话至少也能拿个国七,放在风穴寺内只能落得个默默无闻的边缘地位。
http://s13/mw690/001arLYIgy6XnLRLv642c&690

七祖塔三分之二高度有一佛龛,也许是小门,看不清内部。
http://s4/mw690/001arLYIgy6XnLRXDCbb3&690

望州亭。说是亭,其实是殿。
http://s4/mw690/001arLYIgy6XnLS9Ior13&690

翠岚亭。
http://s1/mw690/001arLYIgy6XnLSmh5Cb0&690

在这里俯瞰风穴寺全貌。
http://s2/mw690/001arLYIgy6XnLSvrIlf1&690

一眼看尽三宝。
http://s3/mw690/001arLYIgy6XnLSIMXUa2&690

唐七祖塔。
http://s8/mw690/001arLYIgy6XnLSZ1lR27&690

宋悬钟阁。
http://s16/mw690/001arLYIgy6XnLTcY3B3f&690

金中佛殿。
http://s12/mw690/001arLYIgy6XnLTrzHJ1b&690

下山途中的第三座亭:恩波亭。建于清代。
http://s3/mw690/001arLYIgy6XnLTAqye62&690

干涸的河道。也许夏日过来会好些。
http://s1/mw690/001arLYIgy6XnLTQRpe20&690

回来再看涟漪亭。刚才光注意曲水流觞了,差点疏漏了建筑本身。这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于形制,于外观,都非常不错,单独拿出来也是省保水平。
http://s8/mw690/001arLYIgy6XnLU43Ur77&690

遗憾第二层不能攀登。重檐小亭不稀奇,双层能上人的,暂时想不出别家了。
http://s2/mw690/001arLYIgy6XnLXIXrr41&690

寺西是上塔林,不开放。塔林旁有个叫做“怪坡”的景点。
http://s16/mw690/001arLYIgy6XnLXWH719f&690

就眼前这几座而言,体型比下塔林的大得多,细节也更好。
http://s11/mw690/001arLYIgy6XnLYcAH0ba&690

这座刻有假门的当是“松齐慧公宗之塔”,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
http://s11/mw690/001arLYIgy6XnLYwOrE9a&690

塔林门前的路上是俯瞰风穴寺全貌的另一个位置。
http://s8/mw690/001arLYIgy6XnLYFZcjc7&690

破败不堪的悬钟阁和低调安静的奎光塔。
http://s13/mw690/001arLYIgy6XnLYTkrq5c&690

下山,至对面复登之,看看奎光塔。塔下发生过滑坡,石阶已经坍塌,只好绕道后侧小路。
http://s5/mw690/001arLYIgy6XnLZ8cuw84&690

奎光塔为清初雍正年间所建,塔身为六角形三层,高十米。
http://s11/mw690/001arLYIgy6XnLZiL2O0a&690

观奎光塔之名,似是风水塔,与佛教无关。不过还有种说法:“每当金乌欲坠,夜幕将临之时,晚霞辐射,塔刹内映出一团红光,犹如红灯高悬,故名之奎光塔”。
http://s1/mw690/001arLYIgy6XnLZtZmga0&690

塔前可俯瞰风穴寺全貌,塔后是烈士陵园,共埋葬解放前后牺牲的405位烈士。塔的本来用途就是墓,我在想,当年为什么不把烈士陵园建成烈士纪念塔林的形制呢?甚至可以再加一座无梁殿作为纪念堂。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将时代赋予的新内涵与固有传统融合,而不会让几百年后的的人发现我们这个时代突兀的文化断层。
http://s11/mw690/001arLYIgy6XnLZHC54a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