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爱情一直是人们讴歌的对象,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人们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中国的梁山伯和祝英台,英国的罗米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但是,追求美好的爱情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像婚外恋,往往就是一朵美丽的罂粟花,在艳丽的外表下,它会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安娜这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文学形象。一百多年来,这一文学形象受到了几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将其提高到了追求爱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但是,如果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便会发现,安娜追求爱情的方法是错误的,她追求的爱情是虚幻的,她悲惨的结局是必然的。
为了追求爱情,安娜放弃了婚姻的责任
安娜是彼得堡的一个贵妇人,她的丈夫卡列宁是部里的一个大官。为了调解她哥哥奥布朗斯基和嫂嫂杜丽的家庭矛盾,安娜从彼得堡来到莫斯科。在好火车站,安娜碰到了花花公子渥伦斯基。渥伦斯基被安娜的美貌所吸引,对她进行了热烈的追求。安娜也沉湎于被追求的幸福和快乐中。安娜明明知道追求自己的渥伦斯基是自己嫂嫂杜丽的妹妹基蒂的对象,但是在舞会上,安娜还是心安理得的和渥伦斯基一曲接一曲的跳舞,完全无视基迪的心情,只管自己沉醉在被人追求的幸福中。但是,残存在安娜心里的道德感还是促使她离开了莫斯科,离开了渥伦斯基。但是,渥伦斯基却穷追不舍,从莫斯科追到彼得堡。在渥伦斯基的猛烈攻势下,安娜终于投进了渥伦斯基的怀抱。为了能够和渥伦斯基生活在一起,安娜向丈夫坦白了自己和渥伦斯基的事。但卡列宁却饶恕了她,只要求她不再和渥伦斯基在一起就可以了。但安娜还是继续与渥伦斯基来往,甚至明目张胆在家里见面。卡列宁忍无可忍,决定和安娜离婚。但是安娜却不等离婚手续办下来,就和渥伦斯基私奔,公开同居在一起。
安娜的这种做法,却博得了无数人的赞美,他们把安娜看成是个性解放的代表,看成是纯美爱情的追求者,几乎所有的舆论都在赞美安娜的行为,而谴责她被抛弃的丈夫卡列宁。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安娜,就会发现,安娜的行为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
赞美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安娜完全有理由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不错,人是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不是无限度的,它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结了婚的人,就不能在拥有婚姻的同时,再去追求婚姻之外的爱情。这种婚外情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能被社会道德所容忍的。安娜的错误就在于她已经结婚了,却再去追求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安娜在追求自己爱情的时候,放弃了婚姻的责任。为了自己的幸福,就不顾他人的幸福,这种追求爱情的做法,不但不值得赞美,反而应该谴责。因为婚姻除了爱情之外,还有责任和义务。如果借口追求爱情而置婚姻不顾,那么婚姻就根本没有稳定可言。结了婚的人,必然要受到约束,如果没有这种约束,家庭就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婚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有人会说,安娜的婚姻是不幸的。她完全有权力冲破婚姻的枷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确实,如果是不幸的婚姻,人们应该不受婚姻形式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问题是,安娜在遇到渥伦斯基之前,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吗?
要谈到安娜的婚姻幸福与否,必须谈到安娜的丈夫,以及他对安娜的态度。在一般的评论中,安娜的丈夫卡列宁被说成是一个“冷漠、自私、除了关心自己的地位之外对任何都不在乎”的官僚。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卡列宁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丈夫,他身居高位,却作风正派,不象当时上流社会的其他男人那样,到处参加舞会、喝酒、赌博、勾引女人。卡列宁更像一个书生,他在工作之余,就是呆在家里看书,他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到深夜,他在政治、哲学、神学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对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对妻子也是很关心的。当安娜从莫斯科回到彼得堡时,卡列宁亲自到火车站来接她,并不无幽默地对妻子说:“哦,你看,你的忠实的丈夫,还和新婚第一年那样忠实,急不可待地想见到你”。同时,他也是宽容的,当安娜和渥伦斯基私通被发现后,他宽容了她,只是要求他们不要再如此。即使在他下决心离婚时,安娜因为病重请他回来,他本来不愿意回来,但他还是回到安娜身边了。他对渥伦斯基说:“您可以把我践踏在污泥里,使我为世人耻笑,但是我不抛弃她,而且我不说一句责备你的话。”可以说,卡列宁的宽容,到了一种懦弱的地步,这样的人,善良本份到了令人不忍心欺侮他的地步,就连渥伦斯基在他面前也感到了羞,一度想离开安娜。
当然,并不是说卡列宁就没有缺点,他长相不很英俊、说话语调尖细缓慢,性格温柔、做事犹豫不果断,生活缺乏情趣等等。但是这些缺点并不意味着安娜就可以依此背叛婚姻。事实上,在安娜碰上渥伦斯基之前,安娜和丈夫和谐的生活了八年,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许多人说安娜以前的婚姻是沉闷而压抑的,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安娜有她自己的交际圈子,有她自己相对独立和自由的生活。要说她的婚姻缺乏激情,那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但是,再幸福的生活,当它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人们就会觉得它枯燥乏味了,安娜的情况也是如此。其实,安娜当时的生活,就是另外一个女人极力追求的,她就是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她正是为了追求安娜那样的生活而背叛她丈夫的。可见,安娜的生活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糟糕。所以,把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相遇说成是安娜的觉醒是不符合现实的。安娜只不过是被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吸引而已。
如果安娜这样做也算是个性解放的话,那每一个出轨的人都可以用这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安娜抛弃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与渥伦斯基公开同居,把自己的家庭和丈夫置于一种难堪的境地,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也是过份的。
人们在结婚之后,相应的就要负起婚姻的责任,对双方忠诚就是主要的责任。在结婚后,人们都可能遇上比自己配偶更优秀的人,他们可能更漂亮、更有钱、更有地位、更懂生活情趣。当碰上他们向自己表示好感时,怎样处理就考验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还是像安娜一样,淋漓畅快地痛饮婚外情的甘甜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赞同安娜的做法。如果就因为对方比自己的配偶在某一方面更优秀,就以追求个性解放为名,抛亲别子,去追去自己所谓的爱情和幸福吗?如果这种观念还值得提倡的话,那么,婚姻就根本没有稳定和保证,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混乱状态之中。
如果仅仅因为卡列宁不会甜言蜜语就可以被抛弃的话,那么所有性格内向的人都可以被妻子抛弃。这无疑是荒谬的。只有在婚姻是在双方不情愿的情况下形成的,或者是婚后两个人生活得很痛苦,或者另一方有重大的过错的前提下,婚姻才可以解体,不能动不动就以自己年轻时不懂事为借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完全不考虑别人的幸福与否。安娜的这种做法,无论在哪个社会里,无论是用何种道德标准来衡量,都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应该被谴责的。
安娜追求的爱情最终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我们姑且放下婚姻的责任不说,只要安娜能够从渥伦斯基那里找到爱情的甜蜜和芬芳,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即使给她的丈夫带来了不幸和痛苦,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是,他们的爱情能够象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吗?
为了他们心目中的爱情,他们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安娜放弃了家庭,渥伦斯基放弃了事业,他们终于公开的生活在一起了。
追求幸福的过程是令人神往的,但是,一旦人们追求的幸福真正到来的时候,便会发现,他们费尽千辛万苦追求的幸福不过如此。当安娜还沉浸在幸福中时,渥伦斯基的激情就渐渐退去,“虽然他渴望了那么久的事情已经如愿以偿了,却并不十分幸福。他很快就感觉到他的愿望的实现所带给他的,不过是他所期望的幸福之山上的一颗小沙粒罢了。这种感觉使他看到了人们把幸福想象成欲望的实现的那种永恒的错误”。
生活很快显示了它残酷的一面,虽然在恋爱时恨不得时刻在一起,但两人真正时刻在一起的时候,爱情就失去了它的芬芳,两人世界就显示出了单调、枯燥和沉闷。当他们还在国外旅游时,两人整天无所事事的生活,就使他们感觉到生活的无聊,一天不知如何打发。“无论是渥伦斯基还是因他突然失去绘画兴趣而感到诧异的安娜,都开始觉得意大利小镇里生活的枯燥无味。他们的“帕拉佐”(他们租住的别墅)突然显得这样刺目的破旧肮脏,窗帷上的污点,地板上的裂缝,屋檐板上剥落了的灰泥,总叫人看着不舒服。还有老是一个样子的戈列尼谢夫、意大利教授和德国旅行家都变得令人生厌,使他们觉得有必要换换环境了”。这一段话,就是他们同居后的单调枯燥乏味生活的写照。当恋爱一旦变成生活,就会变得沉闷而枯燥。他们现在的这种生活,比安娜和卡列宁婚后的生活质量绝对高不到哪里去。要知道,他们现在才仅仅过了一个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蜜月时期,生活就变成这个样子,而安娜和卡列宁婚后8年也没有这般乏味啊!
他们的同居生活,决不会因为改变环境而有所改变,相反变得更糟。回到俄国后,因为他们的行为(还没有离婚就公开与情夫同居),安娜以前的交际圈子已经向她关闭了,她只好呆在家里。与社会的隔离产生的苦闷和压抑,使她的心理产生了变态,她变得喜怒无常。再加上她思念儿子却无法和儿子见面,也使她的心情变得痛苦而恶劣。而此刻,渥伦斯基就成为了她唯一的依靠,她时刻生活在渥伦斯基会不会厌倦她、抛弃她的恐惧和担忧之中。因此,她时刻想把渥伦斯基牵制在身边,不准他离开自己。只要渥伦斯基一离开她,她就无端猜忌、嫉妒、不安,就和渥伦斯基生气吵架。作为一个男人,渥伦斯基不可能不参加社会活动,这样,他们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僵。最终,他们的关系变成了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每一次吵架的结果就变成渥伦斯基的妥协和退让。安娜的这种爱,无论是对她自己还是渥伦斯基,都是一种痛苦,渥伦斯基对安娜越来越不满,越来越冷漠,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安娜的猜忌和不满,最终他们两个都陷入了泥潭而不可自拔。“她确信他对她的爱情逐渐减退,而他则愤恨为了她使自己置身于苦恼的境地,她不但不想法减轻这种困境,却使它更加难以忍受了。两个人都不提他们恼怒的原因,但是每个人都觉得错在对方,一有借口就向对方证明一下”,“她感到除了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爱情以外,在他们当中还逐渐形成了一种敌对的恶意。这种恶意她不能从她心里,更不能从她自己的心里驱逐出去”。
事情到这种地步,他们的爱情也就走到了终点。
对于这种情况,安娜没有反思自己的这种独占的爱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反而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措施,想用自己的死来报复渥伦斯基,来惩罚他。她认为“这是使他对她的爱情死灰复燃、是惩罚他、使她心中的恶魔在同他的战斗中出奇制胜的唯一的手段”。
最终,安娜追求的爱情以她自己的卧轨自杀和渥伦斯基的投身前线而告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