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底特律真的能“不惜一切代价”抵御崛起的中国吗?

(2024-01-30 03:44:44)
标签:

美国汽车工业

中国

电动汽车

比亚迪

调研

分类: 视眼

底特律真的能“不惜一切代价”抵御崛起的中国吗?

此外,现代汽车度过了美好的一年,但对不久的将来也有自己的担忧。https://cdn.motor1.com/images/mgl/AkgE6y/s3/byd-cm-top-1.jpg

美国东部时间2024 年 1 月 29 日上午10:00

作者:帕特里克·乔治

在电动汽车销量全面创纪录的一年之后,全球汽车市场将走向何方,但这一年的起伏也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要大得多,而且未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挥之不去?汽车经销商对此表示怀疑,欧盟等监管机构似乎对逐步淘汰内燃机感到不安甚至特斯拉也警告称,在其能够扩大未来车型之前,今年的增长速度将放缓。 

现在,2024 年剩下的时间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电动汽车的几个重大问题正在形成:我们多久、多快以及准备得如何?今天的 关键材料新闻综述展望了我们今年在汽车行业正在进行的零排放转型中将看到的主要趋势。 

30%:如果你想要,就准备https://cdn.motor1.com/images/mgl/bgE1wn/s1/byd-yuna-plus.jpg

长期汽车分析师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在《汽车新闻》上撰文,以比我从任何人那里听到的更清晰的方式敲响了警报。我不同意他分析的每一个部分,但总的来说,他指出了即将发生的事情。

这个故事值得全文阅读,但以下是一些亮点:

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底特律从未见过的现代哥斯拉。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向全球120多个市场出口近500万辆汽车。

[...] 与中国相反,底特律正在转向内向。在过去十年中,通用汽车、福特和吉普已退出全球市场。

孙子将军会提出以下看法:中国汽车制造商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底特律不了解中国汽车制造商。而底特律自身的身份似乎陷入了昔日的辉煌与今天的原始脆弱之间。底特律要想与中国竞争,需要巨大的努力、勇气、坚韧、创新、大胆,当然还有很多运气。但起点是照镜子。底特律,我们是谁?

通用汽车、福特和吉普道奇非常擅长为美国人制造优质大型皮卡和 SUV 并从中获利。时期。底特律在其他地方没有竞争力。中国人在成本方面更胜一筹。日本人的品质比较好。韩国人的价值更高。德国人更擅长奢侈。特斯拉几乎在每个方面都更好。

我不确定我是否认为特斯拉在“豪华”或“卡车”领域是最好的,但总的来说,这都是正确的。几十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要求西方和其他亚洲品牌通过合资企业与他们合作,因此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对手是谁。 

与此同时,美国汽车制造商尤其沉迷于销售一种类型的车辆:大型卡车和SUV,以及它们带来的利润率。他们基本上已经退出欧洲,不再拥有无数的全球品牌,Stellantis 在美国的足迹远未达到克莱斯勒的鼎盛时期,而且他们几乎放弃了生产更小、更便宜的汽车。

我倾向于认为,即使抛开“不平衡”的电动汽车采用率不谈,2023 年是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创纪录的一年这一事实证明,人们希望与汽油分手,如果你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这样做。那么底特律真的准备好迎接这样的未来了吗? 

我认为福特正在电池和软件方面努力,但这些努力最近并没有反映在销量上;另一方面,通用汽车似乎几乎所有的未来赌注都失败了。  

那么邓恩提供什么处方呢?他毫不拐弯抹角地说:“底特律必须深入挖掘,重新找到获胜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 也许这意味着像大众汽车收购小鹏汽车那样收购更多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股份,或者与特斯拉一起开展业务,或者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新来者的游戏中击败他们:

强化国内市场优势。在大型皮卡和 SUV 方面,没有人能与底特律相媲美。福特 F-150、雪佛兰索罗德、Ram 和 Jeep 客户是世界上最忠诚的客户之一。底特律应该与经销商、供应商和金融公司密切合作,加深与美国汽车品牌的强烈情感联系。卡车业务的利润是底特律明天的氧气和生命线。

底特律还需要开发更多 30,000 美元以下的产品。这将封锁中国人的入境点。福特 Maverick 或雪佛兰 Trax 就是很好的例子。

基本上,自救助和大衰退以来一直支撑着底特律的价值 65,000 美元的汽油动力皮卡车游戏不会永远保持下去。下一步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 

60%:甚至现代汽车也。。。。https://cdn.motor1.com/images/mgl/KbmlAb/s1/hyundai-seven-ev-concept.jpg

邓恩在分析中表示,“当目标显得过于艰巨时,请记住这一点: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的总部位于比密歇根州还小的国家,但它们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并获胜。为什么底特律不呢?”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确实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成功——它的大赌注基本上奏效了,尽管目前还不清楚个别车型的利润如何。当然,现代汽车本身是盈利的,但由于韩元坚挺以及退出俄罗斯市场的高昂成本,该公司未能达到分析师的预期。 

但据《韩国时报》报道,现代汽车与特斯拉一样,预测未来的道路将更加谨慎。不管你信不信,就像通用汽车一样,现代汽车的股价比高管们希望的要平坦:

但现代汽车的股价在 17 万韩元(127 美元)至 20 万韩元左右波动,这与其盈利增长不同步,因为该数字仍远低于三年前。该汽车制造商的股价在过去十年中并未出现任何大幅上涨,2021 年 1 月仅触及每股 26 万韩元左右的十年高点。

IBK Investment & Securities分析师Lee Sang表示:“考虑到今年全球汽车销售放缓前景带来的持续市场不确定性,我们将汽车制造商的目标股价从之前预测的每股29万韩元下调至25万韩元。” -炫说。

美国市场追踪机构Cox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日,美国新车库存量为266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由于长期高利率导致整个行业低迷,这一数字不太可能很快迅速下降。

[...]现代汽车也未能幸免于负面的市场前景。现代汽车集团是美国第二大电动汽车厂商,占据 7.9% 的市场份额。但其他分析师表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目前尚不清楚该公司是否能够在今年继续扩大其电动汽车业务。

换句话说,尽管现代汽车目前表现出色,但这对他们来说也不容易。尽管如此,现代汽车的投资者关系主管仍然看好电气化计划:“如果我们相应地实现该计划,到时我们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一半。”

90%:下一波采用者问题 https://cdn.motor1.com/images/mgl/40Non1/s1/chevrolet-equinox-ev.jpg

最后,汽车制造商今年面临着谁购买电动汽车的巨大挑战。去年的销售是由许多第一波和第二波采用者推动的,人们愿意承担风险并尽早参与游戏,即使这有时意味着公共收费令人头疼。 

华尔街日报》指出了未来电动汽车市场的几个潜在障碍,但要接触到那些不想处理任何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的人(这是可以理解的!)将是一个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 


100%:底特律如何? https://cdn.motor1.com/images/mgl/L3727j/s1/ford-f-150-lightning.jpg


底特律如何反击?首先它是如何防止这种结果的呢?我认为很多美国买家会对购买中国公司的汽车持怀疑态度,但更多的人会被大优惠所吸引。那么福特、通用汽车和 Stellantis 美国分公司如何才能阻止这种情况发生呢? 

联系作者:patrick.george@insideevs.com

原文阅读

Can Detroit Really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Fend Off A Rising China?

Plus, Hyundai had a great year but has its own concerns for the immediate future.

Jan 29, 2024 at 10:00am ET

By: Patrick George


Now that the rest of 2024 is coming into focus, a few big questions about EVs are taking shape: how soon, how fast and how ready are we? Today's entry of our Critical Materials news roundup looks ahead to the major trends we're set to see this year in the ongoing zero-emissi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ar business. 

30%: If You Want

100%: How Does Detroit ? 

How does Detroit fight back against that? How does it prevent that outcome in the first place? I think plenty of American buyers will be skeptical of buying a car from a Chinese company, but many more will just be won over by a great deal. So how can Ford, GM and the U.S. arm of Stellantis keep that from happening? 

Contact the author: patrick.george@insideevs.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