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新郑黄帝故里,遥想当年黄帝陵

(2009-05-27 12:25:14)
标签:

郑州

黄帝故里

拜祖

黄帝陵

旅游

摄影

视觉/图片

游记

杂谈

黄帝,4000多年前率领中华民族由史前蒙昧时期进入文明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氏族部落领袖人物,因而成了现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的这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早在2000多年前就受到普遍认同。所以,西汉时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撰写的我国第二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卷《五帝本纪》中,开篇第一句就载明“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五帝中其余四帝,即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以及舜所传的帝禹,均为黄帝后裔。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在《五帝本纪》最后又写道:“学者多称五帝,尚矣。”还述及他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可见黄帝在上古时之中华大地上是有口皆碑,备受尊崇,因而其活动遗迹也甚多。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曾居轩辕之丘,邑于涿鹿之阿,崩殂后葬在桥山。这即为黄帝最重要的三处史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黄帝所居之轩辕之丘,据历代学者研究,均认为在今河南新郑市。南朝刘宋时人裴驷在其著《史记集解》中载皇甫谧述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唐代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载:“郑州新郑县本有熊之墟。”近当代许多史学家也都论定轩辕丘在今新郑。如钱穆先生就断言:“古代黄帝部落之居地,应在今河南新郑,断无疑矣。”因而今新郑市作为黄帝所居之故里,已成公认。

 

黄帝所邑之涿鹿,东汉班固在其所著之《汉书》中曾多次提到,如在《汉书·地理志》中就在上谷郡下记有涿鹿县。实际上涿鹿一名在战国文献《竹书纪年》中也出现过。南朝梁时人刘昭在《后汉书·郡国志》的上谷郡涿鹿县下作注,引西晋时人皇甫谧著《帝王世纪》所述,指明涿鹿为“黄帝所都,有蚩尤城、阪泉地、黄帝祠”。以后历代史籍与地方志书皆有类似记载。迨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故之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王北辰教授曾亲往考察,在今涿鹿县城东南 40里处踏勘了这座古城。该城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南北长约510—540米,东西宽约450—500米,南、北、西尚存有断续之残墙,高约3—5米,上宽约2.5米,底宽约10米,夯层厚10-14厘米。从出土之多种石器及遗存之战国与汉代文物看,该城在新石器时代就是一个先民聚居地,且一直沿用到汉代,因而该城应为黄帝为征伐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而建造的城邑。但也正如《史记正义》所引《舆地志》云,此城为黄帝初都,后即迁往有熊。 

 

黄帝所葬之桥山,因太史公未指明具体所在,后世学者对此都十分关注,做了不少工作。如东汉班固在撰《汉书·地理志》时,根据《史记》之《孝武本纪》与《封禅书》所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时,曾“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的史实,在上郡阳周县条下载明“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莽曰上陵時”。东汉时,因阳周县被撤除,故《后汉书·郡国志》中未再记桥山与黄帝陵。后至明清时,一些史籍、志书又根据班固与北魏时人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记载,论定西汉,阳周故城在今绥德、子长商县境内之淮宁河上游,桥山与黄帝陵自当在淮宁河上游南岸。但还在北齐时,”魏收在其撰写的《魏书》之《地形志》中却将载有桥山与黄帝陵的阳周县系于幽州赵兴郡下,后至隋改名罗川县,至唐改为真宁县,至清改为正宁县。而唐代成书的《括地志》,更将黄帝陵定在罗川县东之子午山上。以至到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唐王朝正式下诏在坊州中部县,即今黄陵县置庙,将黄帝列入祀典。尽管在这之后,《大明一统志》在记载了中部县的黄帝陵外,还记载了庆阳府之子午山与黄帝陵,甚至还提到平谷县鱼子山黄帝陵;清代成书之《日下旧闻考》在卷142平谷县,又提出了“妫州桥山”之说,等等,但都未动摇今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地位,自唐之后历代都是在中部县黄带陵祭祀黄帝,迄今已1230余年,1944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中部县改名为黄陵县,更突显了它在众多黄帝陵冢中的独尊地位。 

 

上述三处最主要的史迹,现均开展祭祀活动,其中又以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与河南新郑市黄帝故里祭祀活动规模大,影响广。

 

虽然郑州机场就在新郑,虽然早年经常去郑州,但却从来没注意到这黄帝故里。最近知道了这里也是因为本世纪扩建后开始举行大规模拜祖,与陕西的黄帝陵争锋才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的缘故吧。从郑州到新郑市很近,所以抽出点时间探访了一下,顺便翻出当年去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照片来回忆一下。

 

扩建后的皇帝故里景区共分为5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和轩辕丘区。新郑这个黄帝故里是免费开放的,守门的是两个家族图腾--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个罗盘标示着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与他们的人文始祖的距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是尧的后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金色的大树和背景板都是今年拜祖留下的布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已丑年大典宋楚瑜来了

探访新郑黄帝故里,遥想当年黄帝陵

探访新郑黄帝故里,遥想当年黄帝陵

探访新郑黄帝故里,遥想当年黄帝陵

探访新郑黄帝故里,遥想当年黄帝陵

 

丙戍年拜祖大典

探访新郑黄帝故里,遥想当年黄帝陵

 

一直都知道新郑以红枣而闻名,见到这一圈千年的枣树,更加确信新郑大枣历史之悠久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正是枣花飘香的时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如今的郑州东区已经颇具规模,埃菲尔式的钢架结构电视塔即将完工,不久这里就将成为郑州的又一处必游之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看完黄帝故里,再来回忆一下陕西的黄帝陵吧。

与一体化的黄帝故里不同,黄帝陵是分为新旧两个区域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从这些题字上看,上个世纪恐怕还是黄帝陵名气更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新区主要用于祭祖大典,高高的台阶,巍峨的殿堂,比新郑的更有气势,不过里面有些什么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探访新郑黄帝故里,遥想当年黄帝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