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jinhzfaf
jinhzfaf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4
  • 关注人气: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测量、计量、计量学术语的理解和认识 -之三

(2012-11-03 10:18:21)
标签:

计量

计量术语

文化

杂谈

分类: 计量术语

     对《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测量、计量、计量学术语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的体会之三

                                                                              金华彰

 

由于《国际计量通用基础术语》VIM 3,对测量、计量学定义有了较大的变化,我国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的修订,为保持与国际计量术语相一致,当然同样作了较大变化。随着国际上对“测量”、“计量学”术语新的变化,这将引起我们对“测量”、“计量学”、“计量”术语需要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和认识,可以说这些术语的变化,我个人认为它将会涉及到我们计量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1﹒什么是测量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新规范中,41 测量【VIM 2.1】,其定义为“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 JJF1001-1998规范中,41 测量,其定义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老定义认为测量是一种操作,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量值。可见新定义对测量的概念及其内含则更为深刻、准确和具体,如︰测量是通过实验获得,说明测量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其结果是可以重复获得的,相比“操作”更为准确;其目的是为了合理的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合理的赋予”说明测量必须要符合相应的测量程序、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及其测量结果的处理,不是随意的一种操作,而随着量的扩展和测量仪器的发展,不是只获得一个量值,也可以获得多个量值,进行多参数的测量,可见测量要求严格了,测量方法手段形式及结果更扩展了;更为重要的是,明确了测量是一个“过程”,这将测量的理念延伸了,测量不仅仅是确定一个或多个量值,测量是获得量值的一个过程,即是一项活动,什么是过程?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 测量过程有三个要素,1﹚输入 确定被测量及对测量的要求﹙包括资源﹚,2﹚测量活动 它需要进行策划,要确定测量原理、方法、程序、配备资源、选择具有测量能力的人员、控制测量条件、识别测量过程中影响量的影响、实施测量的操作。3﹚输出 按输入的要求给出测量结果。“相互关联”反映过程中各项话动间的互相联系、顺序和接口,“相互作用”反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新定义对测量的含意更准确了,测量是指获得量值的一个过程,其内容更为广阔,而且抓住了测量的实质概念。

2﹒什么是计量学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新规范中,43条计量学【VIM 2.1】,其定义为“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JJF1001-1998规范中,43 计量学 ,其定义是“关于测量的科学。” 可见新定义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个人认为具有质的变化,新定义内含延伸了,计量学是研究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它把测量和及其应用相联系,其内容大大深化了。这和“测量”定义深化是紧密相联系的,因为测量是一个过程,测量的输入首先是要确定对所需测量的量其预其用途和要求,通过测量过程的活动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而且其测量结果要实际的应用于各个方面,以满足测量的客观需求可见新定义必然要深化把测量和应用联系起来,而测量过程最终要决定测量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作用,同时对新的测量需求要去进行研究探索,测量只有密切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去研究解决科研、生产、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测量需求,测量才有价值。可见计量学就是研究测量的客观需求,研究测量过程,研究如何提供统一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研究在应用中其效果和作用,计量学是一门涉及各方面各领域紧密相关的应用科学。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一致,为此要研究统一计量单位制;研究建立计量基准、标准;研究被测量及测量理论和测量方法;计量检测技术;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及其特性;组织量值传递和量值朔源;开展检定、校准、测试、检测和测量;测量人员及其测量的能力的确定;进行测量结果的评定;及开展计量法制和计量管理,以及有关测量及其应用的一切理论和实际问题。新定义中加上了“及其应用”四字,使定义内含大大扩展了,使计量学的内容也更加充实完善,它具有“计量”的内含,形成了一门研究测量及其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应用性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计量学。

3.什么是计量

“计量”一词除日文外,是中国使用的专用术语。什么是计量?在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新规范中,42 计量其定义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JJG1001-9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二版﹚中,我国第一次对计量下定义,定义为计量是“实理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三版中,将计量定义改为“计量是实理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一直沿用至今。2011规范中计量定义与1998规范定义是相同的。

虽然1998规范中修改了计量定义,把“测量”改为“活动”,但实际上是存在着不同认识的,尤其是对计量与测量的关系上过去存在多种不同认识,如有人认为计量就是测量;有人认为计量、测量二个术语应该有差异,计量是实理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有人认为计量是标准化了的测量;有人认为计量是计量学的简称等。现在从JJF1001-2011新规范中,可以看出,由于对“测量”和“计量学”新定义的深化,它把测量和计量的关系紧密的联系起来了。测量是一个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测量过程获得测量结果即量值,而计量学是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可见计量的目的就是要统一单位、统一量值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和一致,以满足客观实际应用的需要,实质上测量与计量二者是统一的,紧密相连的,只是侧重点不同,测量是单一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测量结果即量值,但测量是计量的基础,有了测量,需要统一,才形成计量,而计量是为了实现测量的统一,则采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紧密结合,采用计量科技和计量管理两个手段来实现统一,使计量具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等特点,并使计量工作形成了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业﹙工程﹚计量三大领域。计量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各方面,它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确保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内容广泛,所以定义落到“活动”上是合适的。其实在1983年起草《计量法》﹙草案﹚第七稿时,在第八章附则本法下列用意的含义中,当时就提出“计量是指以统一计量制度和保证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的活动。” 后有关用语的含意法中均未纳入。所以通过测量和计量学新定义,使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计量的内含及其与测量的关系。计量与测量含意不尽相同,根据我国国情,英文measusement既译作“测量”,有时也译作“计量”。英文metrology计量学,有时也称作“计量”。

从测量、计量学、计量定义可以看出,计量工作必须要联系实际,面向和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去发挥计量的作用,计量工作才会有广阔的前景,才会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企业、人民群众的欢迎。由于测量活动的广泛性,说明计量工作涉及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只有从全局出发,依靠各部门、广大企业和群众的力量,才可能真正实现测量的统一,完成国家赋予计量部门的使命。计量工作必须意识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必须落实到测量结果上,因为测量过程最终的输出是测量结果,而“应用”也体现在测量结果上,只有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才能满足客观实际的需要。

我感到,我们应该把测量、计量学、计量三个定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理解计量工作的任务和方向。计量学也有狭义计量学和广义计量学之说,所为狭义计量学,就是提供、保存和传递协调一致的计量单位,按照计量法律实现公平交易或为生产中质量管理提供可靠测量数据;所为广义计量学,就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的统一,以及达到所需测量准确度的科学。2011规范中新的测量、计量学定义、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文件 D1《计量法要素》中指出的“政府在计量中的任务是向社会提供必要的手段来建立测量结果的信任度。”上述定义规范文件中表述的都是广义计量学的概念。我国计量工作往往注重计量基准标准建立,组织和开展量值传递,开展计量检定、校准,与生产、科研、国民经济建设结合还不够紧密,以致计量工作重要性还不被人们所了解和认识,量值传递要传到最后的测量结果,还未被人们所接受。计量工作要去解决科研、生产、人们生话中所需要的有关测量实际问题,在生产中要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服务,在维护人民群众在商贸、健康、安全上与其切身利益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显示出计量工作的重要作用,才会进一步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群众的了解和欢迎。在学习新规范测量和计量学定义中,也可以进一步让我们去理解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文件No1《计量法》﹙1975﹚和OIML国际文件 D1《计量法要素》﹙2004﹚文件中,为什么在法制计量中要建立关于测量、预包装品和计量器具的法规,尤其是测量的法规。可见国际上这些有关“测量”、 “计量学”概念的变化,结合我国计量工作如何来应用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另外,我想再补充说明二个其它问题:

     一是关于在我学习体会文章之一中所述,VIM 3是包含不同观点的折中方案。 20071015日,现任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charles DEhrlich博士应邀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作报告,题目是“国际计量学指南联合委员会工作组的活动情况” ,其中重点介绍了国际计量学基本词汇、通用术语﹙VIM﹚的制修订情况。该报告具体内容可见2008年《中国计量》杂志第1P89页,由叶德培、黄广龙写的《国际计量学指南联合委员会对GUMVIM修订情况的介绍》一文。报告中指出“在修订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其核心问题是:关于“测量”、“值”与“真值”、“测得值”与“测量结果”、误差等术语的概念还有不同认识,且如何认识测量还存在分歧。现实情况中对测量3种描述方法并在不同领域中正在广泛使用,因此修订的VIM要把3种方法融合在一起。”“在VIM 3中,确定术语概念的指导思想是尽量包容各方面的观点”。“鉴于“误差”的使用仍然如此广泛,因此保留了该术语,将“误差”和“不确定度”同时使用,称约定混合法。”可见 VIM 3 有的术语是在不同认识观点的情况下协调一致的结果。

    二是我必须说明,我虽是新规范起草人之一,但我写文章并不是对新规范条款进行解释,而是由于自己对计量事业的热爱,对计量术语感兴趣,把20111998规范相比较,谈一点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和认识,文章标题已经明确指出了这一点,而又在我个人博客上发表,其目的是促进大家交流学习和探讨,我认为这对共同学习交流对规范的贯彻和实施是有好处的,希望大家能理解。

                                            金华彰  2012.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